精准扶贫创新机制的构建

2017-03-10 14:11胥思伟
理论与当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贫困村乡镇贫困户

胥思伟

精准扶贫创新机制的构建

胥思伟

四川省屏山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重点县,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关键中心工作、最重要民生工程,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创新方法精准识别对象

一是建立数据平台,确保对象精准。2014年创新设立“三比三看九不评”识别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村78个、贫困户10601户38914人;2015年认真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通过信息数据比对和逐户调查核实,复核锁定8956户34754人,清退率为3.1%。二是建立信息平台,促进公开透明。全面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子系统建卡贫困户信息的录入、审核,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完成四川省脱贫攻坚“六有”信息平台建设,全县8963户35699人的贫困户基本信息入库造册上网,做到了“六个有”(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三是建立资金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实施六方合作。开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贫困农户+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政府部门等6方利益主体合作;创新九大金融产品。推出“林权抵押”“农房抵押”等9大特色金融惠农产品,由县级金融机构认领,实现金融扶贫全覆盖;建立五种担保模式。即联合金融信贷担保机构、农村金融扶贫贷款风险基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融资贷款贴息政策、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等5类担保联动模式。四是建立责任平台,强化履职尽责。优化了组织体系,成立“1组3片15队78工作组”,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创新推行“制定一套脱贫奔小康规划、建立一本精准帮扶台账、梳理一张项目推进清单、探索一套能人治穷机制、树立一个脱贫争先风气、宣传一批扶贫脱贫典型”的驻村帮扶“六个一”工作法,全面实行承包减贫、年度交账,部门与乡镇捆绑考核和“双签双考”,确保了攻坚工作组的实体、高效运行;优化构建考核激励体系。推行通报表扬、嘉奖记功、授予特殊荣誉等6大正激励;推行季度滞后通报、“十分之一”约束、排名靠后约束等4大负激励,全面调动扶贫攻坚活力。

二、创新模式集聚扶贫力量

一是企业带动脱贫模式。通过向贫困村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种脱贫模式。比如,鸭池乡引进的五尺道生猪养殖公司,采取借猪还猪、赠送母猪、赊养肥猪、技能培训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问题。大乘镇培育的岩门山庄茶叶公司,采取贫困户茶园入股、公司务工、年终分红等方式,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产业互动脱贫模式。通过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车间转变,农村建设向景区转变,农产品营销向超市转变的一种脱贫模式。比如,结合屏山炒青、富硒水果、高山蔬菜、鸭池彝家黑猪等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打造,先后举办书楼龙眼采摘节、锦屏梨花节、鸭池刨猪汤等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数万游客到农村观景、吃农家菜、购农副产品,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三是科技推动脱贫模式。通过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培育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塑造新品牌,增强农村发展新动力,从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的一种脱贫模式。比如,鸭池乡越红村引进的油用牡丹项目、鸭池乡新民村引进的羊肚菌品种、龙溪乡引进的富硒红米项目,均属于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项目,对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具有很强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四是农民变市民脱贫模式。通过对贫困户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每位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技能,政府有序组织贫困户就近或外出务工挣钱,在城镇生产生活,不再依靠土地而生存的一种脱贫模式。比如,近年来政府组织的贫困户到新县城的岷江汽车公司、屏圣制衣公司及其省市外工业企业务工,挣钱后在城镇购房、子女在城镇就学,完全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真正成为“城里人”。

三、创新机制激励扶贫

一是建立“七先七后七到户”激励机制。推行目标先评后议、建房先评后票、产业先看后干、助学先评后奖、帮扶先帮后筛、考核先干后奖等“七先七后”激励机制,落实贫困户危房改造到户、产业扶贫覆盖到户、教育助学资助到户、卫生扶贫及大病重病救助到户、小额贷款支持到户、财政贴息贴费到户、技能培训及就业促进到户等“七到户”措施,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主动脱贫的活力。2014年以来全县共改建贫困户住房1189户,资助贫困学生9919人,技能培训9047人,医疗救助1241人,乡村医生“双签约”服务69672户。二是创新十大行动统筹机制。从2014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全面部署贫困村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技能培训促进就业、乡村旅游扶贫、金融保险扶贫、扶贫助学、危房改造、卫生扶贫、救济救助保障、智志扶贫等“十大扶贫行动”,根据每户致贫返贫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具体措施。三是推行“四维”捆绑考核机制。在抓好县乡捆绑考核凸显“强度”、村干部绩效捆绑考核凸显“深度”、扶持政策与贫困群众行动捆绑凸显“精度”、攻坚成效与干部管理捆绑凸显“硬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推广“双签双考”(即县级帮扶单位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县乡村三级干部与贫困户签订脱贫双向责任书;对各乡镇、帮扶单位实行捆绑考核,贫困村对驻村工作组就承诺事项、群众满意度开展评议考核)、扶贫清单和“底薪+绩效”等工作模式,强化结果运用,激发工作活力,倒逼扶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

四、创新绩效倒逼扶贫

为充分调动扶贫工作积极性,增强干部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我县建立以扶贫攻坚为导向、捆绑考核为核心、“一票否决”为保障、满意度测评为评估的捆绑考核机制。一是提高考核权重,明确工作导向。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是全县上下推动工作的风向标,而考核成绩与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休戚相关。扶贫工作能否有效推进,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我县紧紧抓住这一“牛鼻子”,大幅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在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分值权重,将该项考核分值从2013年的10分(占总分比10%),提高到2015年的48.5分(占总分比48.5%)。通过分值设置,将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推行捆绑考核,确保工作落地。为促使县级部门及县属以上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乡镇精准扶贫工作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整合县乡资源,彻底解决乡镇扶贫攻坚“唱独角戏”的难题,我们县创新考核模式,实行县级部门(或单位)与被帮扶乡镇捆绑考核,即部门(或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实际得分=自身工作得分×1/3+被帮扶乡镇工作得分×2/3。捆绑考核以后,部门沉到乡镇开展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帮扶成效愈发明显。三是设置一票否决,倒逼目标完成。为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脱贫人口数硬任务,我县将该项指标设置为“一票否决”目标,凡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少1人扣3分,在该乡镇年度考核总分中扣减,同时计为考核不合格单位,全县通报批评,职工年度考核优秀比例不超过5%;并责令乡镇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书面检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予以诫勉谈话,当年不得评先选优。否决目标设置后,各乡镇攻坚克难意识显著增强,工作责任心明显提高,所有乡镇均能按期完成脱贫人口目标任务。

(作者单位:中共屏山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郭清

猜你喜欢
贫困村乡镇贫困户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