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的重塑路径探析

2017-03-10 13:34张娅洁张雯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话语权重塑中国化

张娅洁 张雯雯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的重塑路径探析

张娅洁 张雯雯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要开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首要的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并创新话语权构建路径。从国情出发,有效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可有效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推进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继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重塑的过程中,应以实现中国梦为基点,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为重点,旨在打破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垄断,加强中国话语权的国际表达,真正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中国梦;重塑

话语权的强大魄力,在无关于社会制度与政治体制下,能影响一个国家的舆论走向及意识形态建设,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这种“软”影响,看似无形,实则无处不在。在2016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习总书记重申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声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样重要,尤其是在今天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严重影响之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抓住意识形态相关任务,就需要综合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优势,利用世界舞台,走向国际化,建立健全的中国化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等方面的认可,从而从战略方针上去加强话语权意识形态的相关斗争。[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重塑的内涵阐述

(一)中国化话语权重塑的概念

所谓话语权,孟伏琴将其定位为一种思想控制权、支配权和统治权,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一国现阶段社会思想发展的现状。同时,话语权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能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对实践行为有价值评判与原则指导的作用。由此可以说明,话语权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其根本任务在于促进社会实践。在我国,话语权则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就、精神要义、理论与制度成果加以总结,并凝练成具有社会感染力与科学性并存的时代话语[2]。

话语权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权。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因而重塑中国化话语权,就要从根本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第一,要对已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新的科学的解释;第二,要进行中国化理论的新创造,即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旨在对我国9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学习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新实际,面向当前社会建设的新问题,在理论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新决择,从而形成的中国基本战略与发展路径。理论一旦与实际相结合,就会通过这一媒介转化为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从理论上推进中国化话语权的发展,这无疑是当前重塑中国化话语权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4]此外,中国化话语权的重塑在结合中国实际,创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这一过程,应将其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创新规律与创新经验,在运用中凝化为一种科学精神。[3]

自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我国的实践活动宏观上可分为革命与建设两个部分,同时也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主题。其中革命的主题就是在批判旧世界,从而发现新世界;而发现新世界,则是建设的重要主题。同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还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无产阶级想要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通过对政治与制度的改变来进行革命;二是无产阶级将整个旧社会进行消灭,通过对一系列的人和环境等进行改变,从而解放整个旧社会,通过建设来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5]。通过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一方面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信心,坚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路线;其次借鉴实践经验,结合社会新实际,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建构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中国化话语权的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为社会大范围刮起的“软实力”风,而自软实力这一词进入中国,在国内学者的相继解释中,其内涵已远远扩大化,他们粗俗简单地把软实力相等于话语权,有些学者竟固执地认为中国化话语权当前的困境皆是软实力的不给力,殊不知,软实力本身就带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痕迹;另一方面,我国不够重视话语权硬实力的发挥。张文富教授把硬实力定义为保障个人思想话语权的物质条件,如相关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媒体传播机构。严照柱曾明确指出,西方国家强大的软实力是以其强大的硬实力为支撑的,这样看来,不难发现社会现存的反马思潮背后的推动势力。由此,重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不仅要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运用,还要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硬件力量,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坚决斗争,夺回意识形态主导权[6]。

在面对国内理论发展要求与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压力下,以及来自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质疑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建构刻不容缓,更需深入细致创新性的研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这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2016年党95周年庆典上,习近平强调要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一命题是对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也表明了习近平对理论创新的不断追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植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品质与内在精神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生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要深入整合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品质与科学内涵,以提供精神支撑[7]。此外,还要为理论创新提供相应的条件,如文化氛围与社会制度等外部条件,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的思想条件。理论创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也需要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二、以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为重点

马克思主义自十月革命传入中国伊始就被打上深深的中国化烙印,从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现今的中国梦理论,都为中国化话语培育了肥沃的土壤。毛泽东提出:抛开我国的特性,来谈马克思主义,会变为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因而,要把我国的独特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以自身实践为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辅。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道路上,党遇到了极大的曲折与难题,造成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混乱,中国成为当时贫穷和落后问题最突出的国家。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不断研究与对发展经验的总结下,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条发展道路与方向,并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且颇有建设成绩的社会主义道路,党中央更是不仅科学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与价值目标,更细致描绘了一幅共同富裕的蓝图,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自我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经过96年的融合与发展,我国完成了一个个艰难沉重的历史任务,解决了一系列困扰许久并具有突破性的理论问题,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实践运用中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其具有的科学性与指导性。这些实践成果充分反映了我国对马克思科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也坚定了中国化话语权的信心。

中国化话语权不是靠中国人自我标榜的,而是要得到世界认可的,话语权来源于实力,来源于实践。只有日益上升的综合实力和成绩显著的实践,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想要与中国交好。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以及世界金融危机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重重考验,但也由此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新时代的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不断深刻,且中国化的进程逐步推进,在道路、理论、制度上更加自信从容,经济发展质量、速度高居世界前列,中国正在用让全世界惊讶的方式介绍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明显提升。

三、打破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话语垄断

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创新中国化话语权路径的同时,还要关注国际问题,用世界眼光塑造中国化话语权,虽然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等进行了详细阐释,但并未说服世界。而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障碍则是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制度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惯用其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形式,即“一人一票、普选、政党轮替”来定义民主,并以此质问中国何为民主?何为人权?即使西方国家自身都难以“自圆其说”,这包裹着“面纱”的民主质问正逐渐动摇部分群众的制度信心与文化信心。因此,要打破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垄断,首先就是要去掉其对自由、民主等做的各种修饰,让世界看到真正的民主到底为何物。我们应该承认,西方的自由民主话语体系确实提出了一套完善的核心价值,西方国家的不断质疑也推进了自由民主的发展与完善,但这不代表西方国家就是自由民主话语体系的主导者,更不能将其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西方国家的一人一票、普选等只是其实现政治稳定的手段与方式,这种“民主”不过是服务于其社会制度与统治阶级,这样看来,这种民主首先就缺乏了其普遍性,没有普遍性的民主又如何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种把手段转化为评价标准,把个性强化为共性的做法实在不屑一顾;此外,还需要将我国涉及的国际人格、身份认同等问题解释清楚,对西方国家对我党的误导与抹黑的舆论坚决批判。西方国家就我国某一政策、某一事件、某一方面提出民主质疑,这种断章取义、以点盖面的理解也未免太过粗糙。因此,我国要向国际社会澄清相关误会,将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展现给世界,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得到国际认可。

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构建中,需要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相结合来定义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在西方国家的人权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比中,要将人权理论的核心价值进行重点突出,从而使得中国的人权理论核心价值在西方发达国家得有效的宣传。我国的人权观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的,其将所有人作为社会人,也是作为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等中的人,且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这种人权才是最广泛意义上的民主。同时,还应该从相关的战略话语中去争取相关的主动权,从而打破西方国家在自由、民主、人权话语中的垄断。

四、在宣传中国梦中,重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权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就成为中国人民每一个人的梦,它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社会的和谐之梦、发展之梦与和平之梦,这惠及每一中国人的富裕安康之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实践成果,也是实现中国化的强大动力。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是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追求,是现阶段我国快速发展的动力,更是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解说。因此,以中国梦为载体,重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让中国人民更自信地掌握社会意识形态话语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用中国梦解释中国化话语权。中国梦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它广泛吸收了儒家、道家、墨家的优秀思想,把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和善观念和团结兴邦、睦邻友好的国际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此外,它还吸收了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而马克思主义就是最具代表性、最成功的成果。因此,中国梦是中国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用中国梦统一社会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梦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中华儿女执着了多年的追求,是实现民族广泛团结的纽带与精神支柱,因此,在宣传中国梦的过程中,将中国梦蕴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下,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中国化话语权。

五、 加强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认可

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政治相关联,因此要更大程度地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就必须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第一,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机会扩大对各国的影响力,全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深入研究国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我国的经济发展思路与文化精髓,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性、全面性的阐释,特别是在法制、民主、人权等领域中的成就和标准让世界知晓,对目前我国自身的发展中的不足进行明了合理的解释。[8]通过建立新渠道,阐释新概念,树立我国的国际新形象。

第二,中国化的话语体系要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地反应出时代的需求。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要结合时代新问题、新内容,并创造新的中国化成果,从而丰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与时代意义。

第三,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实力上,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与能力,从而反映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高低则直接关系着中国化话语权的归属。当今世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有了新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程度则是科技实力的体现,因此,推广我国的先进技术,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在美国的上市,让世界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有全新的认识。中国科技的世界化,不仅代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彰显了我国智力水平与精神境界的双重提升。因而,用科技软实力引领话语权发展的新方向,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力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可有效地培育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优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权的重塑之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时代要求相结合,不断开拓中国化新境界、新领域,把中国梦与中国化进程相结合共同推进,从而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一元化与中国化话语权的主导化,实现我国国际政治话语权的认可度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1]吴琼.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困境及提升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7(1):87-92.

[2]邱仁富.试论中国道路的话语体系建构[J].学术论坛,2016(12):45-49.

[3]刘小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建构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7(1):76-80.

[4]张秀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探究[J].学术研究,2017(1):33-40.

[5]李军时.从文化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求实,2016(12):17-25.

[6]张文富,徐刚.软实力、硬实力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J].学术论坛,2016(11):1-5.

[7]夏自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时代审视解读[J].长白学刊,2017(1):33-37.

[8]邢晓红.习近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五重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5-7.

2017-04-20

[资金项目] 本文为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与生态文明建设(2013223);山西师范大学2016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研究(SK1603)阶段性成果。

张娅洁(1994-),女,汉族,山西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张雯雯(1983-),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猜你喜欢
话语权重塑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重塑未来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