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南宁 530006)
中越女诗人薛涛与胡春香诗歌中女性意识之比较
李宁宁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南宁 530006)
中唐才女薛涛和越南黎末阮初的喃诗女王胡春香作为两国文采风流的女诗人,她们的诗歌中均流露出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女性意识。二者的女性意识在追求合理的婚姻制度、渴望交游唱和的自主意识以及高昂的参政热情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但又由于时代环境、婚恋经历和价值取向等的不同造成了她们诗歌中女性意识的个性。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男女性别定位,在两国文学史,尤其是妇女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中越;薛涛;胡春香;女性意识;比较
中国和越南作为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之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在文化上也是相互借鉴。尤其是越南古代诗歌中的汉文化因素更是与中国一脉相连。在中越古代的诗歌领域,那些不甘依附于男性且又才藻富赡的女诗人可以说是靓丽的一角,她们的诗歌创作中所彰显的女性意识为两国的妇女文学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笔。而中唐的薛涛和越南古典女诗人胡春香便是诗赋才情与女性意识兼备的代表。作为唐代文采风流的女诗人,薛涛的一生虽坎坷无比,但她成就斐然。从现存的九十一首诗歌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她的女性意识已然觉醒,其大部分诗歌体现了她对男权世界的控诉和对自身命运的抗争。而胡春香则是越南黎末阮初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喃诗女诗人,她在吸收汉文化精粹的基础上融入越民族的特色,也创作出了众多反抗封建制度,争取女性权利的诗歌作品,显示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薛涛和胡春香诗歌中鲜明的女性意识,既存在共性,又因处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等因素而存在着些许个性。因此,从中越文化交流的角度去审视和比较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对于悬处在社会边缘的女性来说也更具意义。
女性意识作为妇女研究史中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更是衡量女性文学批评进程的重要标尺之一。对于女性意识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两方面去阐释:“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赋予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1]对于中国和越南来说,女性意识作为一个舶来品,却并没有全盘西化,而是在吸收西方女性文学批评成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特色,从而探索属于本民族的“女性意识”。而将女性意识置于文学领域亦是如此,从女性作家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她们敏感的女性视角和对外部社会的独特感知。她们作品中那些反抗封建礼教、冲击男权话语体系以及追求男女平等的“反叛意识”正是她们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
中唐才女薛涛和越南喃诗女王胡春香便是彰显女性意识的“那一个”,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去体悟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语言去言说女性世界的悲凉。通过对比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不仅使我们更加了解其人其作,而且也有助于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研究进程中的产物,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女性作家以她们独特的方式去审视所处的世界,去证明属于女性的价值和尊严。薛涛和胡春香虽然处于不同国度和不同时期,但她们诗歌中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一)夫妻平等的家庭观念
斯帕克斯认为:“女性意识是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的自觉意识。”[2]薛涛和春香的女性意识也体现在追求平等的婚恋上。薛涛虽然终身未嫁,且频频遭受相爱而不能相守的打击,但她的内心始终保持对着平等婚姻的憧憬与期许。例如她的《池上双凫》:
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首诗呈现了一幅温馨的双凫共栖图,流露出了诗人浓浓的怨羡之情。诗人羡慕双凫同栖“绿池”上相依相伴,同时也怨恨自己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双栖”体现了诗人对夫妻间地位平等的渴求,而“同心”则更表达出诗人希望与丈夫分担家庭重任,共同抚育后代的美好愿望。薛涛虽身为地位卑弱的女子,但她对封建世俗观念的超越,对合理婚姻制度的渴求则着实是她女性意识的有力体现。
胡春香的婚恋生活也非常坎坷。她两度嫁为人妾,又不幸接连守寡,她的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封建妇女地位卑下的悲惨命运。例如她的《妾妇吟》:
人盖棉被人寒苦,共夫劫数千刀诛。五奏十合偶同帐,一月几回有亦无。
强吞糯饭饭臭馊,但做帮工工无酬。早知妾身贱如此,宁守空房似当初。
这是诗人对做妾命运的写照,也是越南千千万万被压迫妇女的真实处境。“千刀诛”这样强烈的字眼表达了她对一夫多妻的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控诉,早知做妾的命运如此卑贱,即使当初独守空闺也不愿这般苟活,而一个“宁”字更是恨意全出。自述做妾的悲苦是春香对封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发起的猛烈挑战,那追求男女平等,祈盼一夫一妻制度的诉求更是她女性意识的彰显。
(二)交游唱和的自主意识
薛涛和胡春香作为渴望走出闺阁的知识女性,与众多官吏文人的交游唱和便是她们女性自主意识的体现,同时她们的女性意识也得以在与男性的频繁接触不断成长。
薛涛虽为地位卑下的乐妓,但正是这一特殊的身份培植了她与其他文士交往的沃土,从而展现了其敢于与男权世界对话的女性自主意识。例如《上王尚书》:
碧玉双幢白玉郎,初辞天帝下扶桑。手持云篆题新榜,十万人家春日长。
这是薛涛在王播镇蜀之初与其交游唱和时所作的诗。“碧玉”和“白玉郎”形象的展现了王播走马上任时威风凛凛的气度,而后两句则更赞扬了其任职期间不可磨灭的功绩。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薛涛不似其他闺中少女般羞于言说,而是享受与文人雅士酬唱应答,这表面上是其真情的自然流露,从更深层次来说则是她女性自主意识的凸显。与此同时,她在交游唱和中逐渐走入男权世界,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他们进行对话,从而也提升了自己作为女性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同为才女的胡春香也不甘心被禁锢在女性狭小的天地里,而是更钟情于与文人雅士的交游互动。在她现存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她与其他文人的唱和之作。例如她的《和山甫之作》中的:
花径花间沾泪滴,通宵褥里凝香脂。始知别后情犹切,此段钟情相与思。
这首情诗展现了春香与恋人枚山甫之间的往来唱和。枚山甫是越南诗坛中的风流才子,而春香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对山甫的才华更是倾慕不已。诗人用“沾”和“凝”两个动词透露了其对情人的依依不舍,而后两句更是感情真挚,直陈相思。通过这首应和诗可以感悟到春香在与男性文人的交往中展现了其不惧封建礼教约束的自主意识,而其女性意识也在频繁的接触中更加丰满。
(三)闺阁之外的政治情结
《礼记·内则》有言:“男不言内,女不言外”。[3]因此,对于作为第二性别角色存在的封建女性来说,深闺庭院便是她们生活的狭小天地。而薛涛和胡春香则不然,她们渴望走向外部世界,而抒写豪言壮语则是她们证明属于女性的尊严和价值的一种独特方式。
薛涛作为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品却有着不甘示弱的男儿气概,她的诗歌中不止只有闺房怨语,还有一些是关注时政的家国之音。例如她的《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是薛涛称赞李太尉镇蜀有功时所作的。“平临”和“壮压”烘托了筹边楼大气磅礴之势,而“四十州”更是极言筹边楼镇守范围之广。后两句诗人则笔锋一转,给予边关将士要以大局为重的由衷劝诫。诚如钟惺《名媛诗归》中的赞扬:“教诫诸将,何等心眼,洪度岂直女子哉!固一代之雄也。”[4]的确,薛涛的这种以家国为重的责任感和不输男儿的政治远见是同时代其他女子所不能企及的。
胡春香虽然也徘徊在女性没有参政话语权的封建时代,但同薛涛一样,她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展现其女性意识的无雌声之作。例如她的《题岑宜栋庙》:
举目忽见一题匾,太守庙宇何巍峨。此身若能为男子,管教世间英雄多。
从这首诗中可见出胡春香对作为封建社会边缘女性的无奈和渴望像男性一样参与国事的政治抱负。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太守庙巍峨气势的描绘,后半部分则是诗人“雄性”之声的表达。一个“若”字暗含了诗人身为女子的无能为力,而“管教”一词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男性权力的渴望和对英雄气概的追慕。这首诗表面上显示了春香祈盼像男儿一样志存高远,实则是她对男权世界发起的挑战。
薛涛和胡春香处于不同的时代,且又相距甚远,不过她们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婚恋、交游和无雌声等方面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知识女性在艰难处境下的觉醒与成长。虽然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存在许多共通之处,但也并不是全然相同,也有各具特色的地方。
对于处在封建礼教压迫下的薛涛与胡春香来说,虽然二者的女性意识已然觉醒,但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觉醒的程度和途径却不同。因此对于二者诗歌中女性意识的错位之处我们应区别对待。
(一)自我抗争与整体言说
薛涛和胡春香纵使作为封建夫权社会中的“无声”的附属品,也不忘彰显她们那追求女性人格和尊严,争取女性权利和地位的主体意识。这是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但是觉醒的程度却不同。
薛涛的诗歌中有众多蔑视封建礼教、挑战男权社会之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不过是薛涛对自身命运所作的抗争,其女性意识依然停留在“小我”状态。试看她著名的《柳絮咏》: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这是薛涛面对暮春时节那飘飞的柳絮所发出的感叹。“轻”和“微”说明了柳絮的特质,而“南飞”和“北飞”更体现了柳絮纷飞时方向的不确定性。诗人表面上是叹惜柳絮的漂泊无依,实际上则是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这是薛涛对自身坎坷命运的抗争,更是她怨恨不能主宰自身命运的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但是薛涛女性意识的觉醒只是自我的觉醒,抗争也只是为自我而抗争,其觉醒的程度依然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并没有得到升华。
与薛涛不同,胡春香虽也创作了许多彰显其女性意识的诗歌,但是胡春香并没有局限于对自我哀叹,而是为她所处的整个社会的女性言说,她的女性意识已经超越了“小我”而上升到了一种“大我”的状态。例如她的《无阴女》:
十二婆娘莫相轻,身有春情何处扔?鼷鼠嘻嘻任它笑,马蜂嗡嗡当耳铃。
是枝是叶谁分晓,是柄是顶谁辨清。既是这般罢罢了,免背桑濮丑名声。
这首是春香为处于封建夫权枷锁中却没有生育能力,饱受外界冷眼的妇女鸣不平的诗。她将那些丑陋的人比作“鼷鼠”,将那些嘲讽的声音视作“马蜂”的轰鸣,通过戏谑的语调对她们进行规劝,希望她们不要在意旁人的冷言冷语。不会生育并不代表低人一等,也不意味着没有追求爱情和婚姻的权利。春香通过对那些妇女的关心和同情强烈的表达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控诉,更体现了她厌恨约束妇女的“三纲五常”和为整个封建社会妇女进行言说的女性意识。
(二)高雅中的呻吟和通俗中的绝唱
女性作为第二性别角色在封建社会中已然是一种常态,而薛涛和胡春香却勇于突破常态,积极寻求属于女性的声音和出路。但是二者追求的途径却不一样,薛涛倾向的是清新雅正,春香钟情的则是通俗易懂。
虽为风尘女子,可薛涛的诗歌中却多高雅醇正的内容,她善于将自己的女性意识寄托于雅正的唱和吟咏中,从而与男权社会抗衡。例如她的《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象征高雅的翠竹来喻示自己对孤傲与高洁人格的追慕。诗人敬佩苍苍劲竹那“自持”的人格,但她更为翠竹那即使在严寒的霜雪中也不忘迎风斗姿的勇气所折服。通过对翠竹这一君子般意象的赞美,从深层次里缓缓流露出了诗人不甘于依附于男性,渴望拥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自主意识。诗人这种高雅中的呻吟既是对人格尊严的呼唤,也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相对于薛涛的阳春白雪,胡春香走的却是带有民俗色彩的下里巴人之风,而这与胡春香喜于了解民风风俗,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密不可分。在胡春香的诗歌中,有许多是带有越南民间色彩的乡土之作。例如《菠萝蜜》:
妹身好比菠萝蜜,瓣肥肉厚皮带刺。君子若爱就打桩,莫用手摸出浆渍。
这首诗以越南人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菠萝蜜作为意象,带有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诗人用“菠萝蜜”的构造特征来隐喻女性的生殖器官,流露出了诗人对男欢女爱的渴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满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性压抑。从这首诗中的一系列隐喻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春香在对本土民俗风情描绘的同时所暗含的大胆而叛逆的性爱观念,这既是她对越南封建礼教的有力抨击,也是她将超前的女性自主意识巧妙融入民俗生活的一种独特体现。正如诗人春妙所言:“她的诗最越南化、最民族化,也最被人们所推重。”[5]
薛涛和胡春香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觉醒程度和途径上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薛涛的女性意识仍然处于相对内敛与薄弱的“小我”状态,而胡春香的女性意识则已经突破了时代的约束和限制而上升到了一种直率与奔放的“大我”。因此,胡春香的女性意识较之薛涛来说更为强烈。
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薛涛和胡春香,她们诗歌中所彰显的女性意识也不尽相同。二者作品中女性意识之所以产生差异与她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婚恋状况以及价值观念等因素不无密切的关系。
(一)时代环境不同
任何一个处在一定阶级社会中的作家,其创作必然会受到同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薛涛和胡春香也不例外,她们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便是源于她们所处的不同的时代环境。正如李小江所说:“女性意识也有时代内容,不能泛泛用于一切时代。”[6]薛涛生活在社会环境比较宽松和文化领域兼容并蓄的唐朝,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族间的不断融合以及宗教文化并行等因素,使得有唐一代的妇女开始意识并追求属于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因此,薛涛的思想受时代精神的感染也比较开放,而这也便为她女性意识的成长提供了温床。例如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走出闺阁的参政意识等,便是其时代精神的体现。而胡春香所接受的时代感染较薛涛来说则更为先进与开放,胡春香生活在越南的黎末阮初,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各种先进思潮的融入,使得明代的社会环境达到了一个不同于唐朝且极度开放的状态,反映在文学领域里便是世俗小说的大肆兴起。而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自然不会放弃吸取中国先进经验的有利时机,于是明代开化的思想及世俗作品便纷纷被借鉴到越南。胡春香作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女性,其思想和创作深受中国明代世俗文学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像《菠萝蜜》这样大胆而直率的言性之作。虽然薛涛也处在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唐代,但较之于胡春香所借鉴的明代先进思想来说还是过于薄弱,因而二者的女性意识也呈现出高低不同的风貌。
(二)婚恋生活各异
处于封建夫权枷锁中的知识女性,其女性意识的养成与她们所经历的婚恋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薛涛和胡春香虽然在追求夫妻平等的观念上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但是二者现实中的婚恋经历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她们女性意识觉醒与成长的不同。薛涛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她理想中的婚姻与爱情,例如《鸳鸯草》中她对“两两鸳鸯小”那种夫妻相伴的羡慕,并且即使到暮年也发出像《春望》中那样对爱情的呼唤。但是由于身为乐妓的卑微身份使得她虽接触众多风流文人,却终不能收获一份美满的爱情。也正是她爱情中的屡屡受挫,激发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从而助推其女性意识的觉醒。纵然薛涛的女性意识已经觉醒,但是她终身未嫁,并没有像春香那样切身体会到封建社会女性做妾的悲惨命运,因此其诗歌中流露出的女性意识相对来说比较低沉。而胡春香则不同,出身于书香世家的她却两度作为人妾,深刻的体会到了夫权社会中女性卑弱的地位以及封建一夫多妻制度对女性性爱欲望的摧残。其著名的《妾妇吟》是便是针对封建礼教对女性性压抑的控诉,而《破鼓吟》则更是其对男权社会中那些对女性进行性暴力的残忍行为的反抗。春香正是因为亲身经历了做妾的悲惨处境,才使得她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较薛涛来说更加强烈。
(三)价值取向偏差
由于所处时代和人生经历等的不同使得薛涛和胡春香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某些偏差,而这也是影响二者女性意识产生差异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才华横溢的薛涛身为乐妓时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门前车马半生涯的富贵生活,加之受一些镇蜀节度使的垂爱,更是声名远播。但是与韦皋的一次恩怨使得薛涛被罚偏远之地的松州,召回后愤而脱离乐籍,到成都浣花溪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涯。由此可以看出薛涛在面对人生的打击与不如意时,其更倾向于偏安一隅,她的这种消极避世的心态不利于其女性意识的培养。而胡春香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则与薛涛有着极大的不同,春香虽然两度做妾,但是每一次都遭遇婚后不久丈夫离世的不幸,这对徘徊在封建社会边缘并且依附于男性的妇女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悲哀。但是春香并没有因为接连两次的孀居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而是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去游历越南的名山大川、去追慕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恋人以及继续深入到越南民间,了解更多的民风民俗,从而创作出更多像《汤圆》《馅螺》等这样最具越南特色的诗歌作品。由此也可以看出春香积极对待生活的价值取向,更有利其女性意识的丰富与成长。
薛涛和胡春香作为不同地域、不同时空下已然觉醒的封建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诗歌中彰显了同时代其他女性所不能企及的超前的女性意识。她们的这种对女性意识的认同与追求,在渴望合理的婚姻制度、钟情交游唱和的自主意识以及浓郁的参政情怀等方面展现出惊人的相似,但同时又由于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二者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存在着些许不同。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们的女性意识都打破了封建时代女性不能言说的规约,更是控诉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地位和尊严的淹没。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中国和越南作为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兄弟,不仅占据地域上相通的优势,在文化上更是取长补短,紧密相连。因此从不同的层面揭示薛涛与胡春香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异同,不仅有助于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更可以丰富两国的女性文学研究。
[1]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49.
[2]王春荣.新女性文学论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84.
[3]李克勤.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836.
[4]钟惺.名媛诗归[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339.济南:齐鲁书社,1997:153.
[5]余富兆.越南古代女性文学[J].东南亚纵横,1999,(2):18-24.
[6]李小江.解读女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40.
[责任编辑 龙倮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Xue Tao and Hu Chunxiang’s Poems
LI Ning-ning
(Art Department,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Female poets Xue Tao of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and Hu Chunxiang of Nanguan of Vietnam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s poetesses of the two countries, showed their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resisting feudal ethical code and pursuing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of the two is common in the pursuit of a reasonable marriage system, a desire for self-determination and a high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times, marriage experien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individuality of consciousness. The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poems of the two countries has overturned the traditional gender orientation of men and wome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has important status and value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two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women literature.
China and Vietnam; Xue Tao; Hu Chunxiang; Female consciousness; Comparison
I207.23
A
1008-9128(2017)03-0013-04
10.13963/j.cnki.hhuxb.2017.03.004
2016-11-16
李宁宁(199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