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2017-03-10 12:19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职业

□ 石 磊(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分析

□ 石 磊(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育课程往往只涉及到体能的锻炼,没有将职业需求结合到实际体育教育中。而在体能和职业需求的双向要求下,传统体育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使多数高职院校不得不对现有体育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本文就单方面涉及体能锻炼的传统教育模式与体能和职业双向需求下的全新教育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如何完善从传统教育模式到全新教育模式的创新性过渡。

体能 职业 双向需求 高职院校 体育教育模式 创新

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推动作用下,高职院校都当前的体育教育模式做出审视。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完善当下的教育模式,才能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片面的进行体能运动锻炼的教学模式已达不到教学目的,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弊端,注入新时代的新鲜血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职业性人才。目前,多数高校已经逐步完善教学目标,将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投入使用。

1、传统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育课程

1.1、缺乏体能和职业需求的结合性教育概念

本质上,不只是学生群体在体能和职业的双向需求的概念上缺乏认识,老师和学校在设定体育教育课程上也并没有加强对职业需求的双向结合。多数体育课程只停留在学生出汗锻炼这一阶段上,缺乏运动会引起思维碰撞的教学目的。当下,大部分企业要求引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健康的优秀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推进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教育模式刻不容缓。

1.2、单一化的传统体育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体育课程被学生公认为大学公共课程,通常是以抱着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被动地接受体能学习。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只单方面的对学生开展了体育运动的学习,并没有将体能与职业需求有机的结合。所以,在体能和职业双向需求的高标准下,传统单一化的体育教育模式显然有些落后,对此现象必须做出及时的调整。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大学期间只开设了一年的体育必修课程,结合体能和职业的双向需求,可增设大学生的体育课程。针对体育课开设项目较少的高职院校,学校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适当增加体育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健身操、瑜伽等运动项目。新增设的运动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起到作用。改进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动画视频、文字图形的生动画情景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瑜伽动作时,对于坐姿扭转式动作,书本上只能系统的对动作进行分部讲解,无法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每一个分解动作的要点。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每一个动作剪辑成小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能快速理解每个动作的难点和要点,加快学习进程。

1.3、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的考核方式

体育课普遍的被学生认为只要不挂科,不重修就完成了整个体育课程的学习。导致这一学习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的职业需求,只是在单纯的应付考核。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也只进行了体能运动方面的考核,没有设定理论知识的考核。因此,在创新体育教育的模式前提下,就必须将考核方式全面化,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改良传统体制下的考核方式。

2、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标准

多项数据显示,技术创新性产品的不断推出,自动化产品不断替代手工劳动。人类在高新技术产品的替代下过上了方便快捷的现代化生活,而这一改变又加剧着人类体能的衰弱。更多的代步工具,减少了人类的脚力运动锻炼;自动化的生产,减少了人类肢体类运动。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加剧,社会和学习对体育课程的日趋严格化。将体能和职业需求双向作出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动态的不可逆转变。

2.1、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运输社会人才的职业院校,根据社会的职业需求培养出相关的职业人才,按照社会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需求。面对社会人群身体素质的不断下降,因此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标准将会被全面覆盖。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显示:学生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也随之越来越高,肥胖症学生群体也呈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学生群体还是社会群体,肺活量的测试都难达到正常值。从几项显示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体能锻炼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中都很重要。另外,近几年职场杀手疾病(颈椎疾病、坐骨神经性疾病)也层出不穷,因此企业对求职者的身体素质也有所要求。企业在进行求职人员的考核时,注重了对体能素质的考核。据了解,平常生活中比较注重体能锻炼的求职者,性格开朗活泼、思维方式具有创造性,往往更容易被面试者录取。

2.2、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发展趋势

多数高职院校在体能和职业的双需求的响应下,积极增设体育项目,结合学生的具体体能情况,对擅长体育运动的学生进行专项体育骨干培养,为组建学院专项运动队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针对体育场地不足,师资力量不全的情况,各大高校也在积极的提出解决方案,完善学校的场地建设问题和老师资源紧缺的情况。周济在首次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的体育教育要与终身体育进行对接,要求每个大学生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到作用。由此可见,体能和职业的双需求标准将会被大力推广。因此,高职院校应就学生就业方向将体育课类型向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等多方向的开展。另外,也可将体育课程改为必修课程,在初期阶段设置较为多的课时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教育模式的转变。

3、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前提下,对现有体育教育模式进行整改。主要从教学方式、运动项目、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方式几个方面上着重入手。在不断改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制度出能提高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教学方案。

3.1、建立学生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学习意识

职业体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场压力的不断上升,为了学生能更好的适应职场发展,就需要建立学生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意识。改变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突破对体育锻炼有阴影的心理防线。另一方面,体能锻炼不仅仅只是在体育运动上进行学习,体能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育也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会有这样的疑惑:“学习体育技有什么实际作用”,“锻炼体和我今后的工作有什么关联”,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疑惑主要在于没有真正读懂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含义。因此,老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应多设计将体能和职业双需求的文化体育课程,详细系统的对学生将概念性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大学生在刚参加工作初期,会存在心里压力过大的情况,体育课程也可适当增设对学生进行抗压能力的培养。另外,按时设置可以减压的运动项目,及时开导学生在高压的情况下,要适当的放松自己,多做一些减压的运动。此类课程的设计将会使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教学质量达到专业化水平,让学生在职场遇到挑战时能及时作出应对性方案,从容有效的解决职场高压。

3.2、改良呆板的考核模式,注重学习过程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都属于一周一节的大学选修课,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体能,一周一节的体育课程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需适当的对课时作出调整。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积极发扬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精神。不能仅仅只在课堂短时间的学习,体能和职业需求的实现是一个长时间坚持的过程。对传统的考核模式也必须作出改进,各大高校学校可通过增设理论知识考核和课外活动考核的方式来改良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核的增设主要是为了达到学生对体育概念和意识的强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体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课外活动考核的增设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考核。制度课外活动计划表,根据计划表记录结果将其数据计入到考核评定当中。考核模式在职业体育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想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就必须先改变现有的体育考核方式。

3.3、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教程也不断丰富化,相对于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育方案对学生更具吸收力。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案,增加视频,动画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激发出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动作讲解,也可掺杂多媒体教学灵活实现,使学生较为容易的接受体育学习上遇到的疑难点。在计算机技术发达的时代,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微信、QQ等多种社交软件,让学生和老师处于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直接通过软件向老师请教,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的学习氛围中。另外,随着体育运动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学生体育学习的方式多样化,学生可进行全方面的体育学习,也可以对某类体育项目进行专项锻炼。体育学习小组的形式业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开展,学生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分组,或是对抗性分组,也可以是单人独立小组,各种各样的分组模式也只是为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对于少数学生群体,也应制度出一套专有的体育学习方案。第一类,对于因为长期缺少锻炼,或先天性性不足等运动能力低下的学生要提供专有学习方案,不能强制性的按正常运动量进行体育锻炼。第二类,因为身体的残疾产生的运动性障碍的学生群体,例如,肢体残疾、肥胖和心脏病等,对于这类学生群体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能锻炼的学生,学校要制度出一套特殊的教学方案解决此类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关于第二类学生群体可以采取免修体育锻炼,只进行理论体育知识的考核的教学方案。另外也可设定第二类学生群体的特殊体育学习班,针对每个人的差异,设定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既能在心理上减少学生的自卑感,也能让残疾学生的感受到学习的人文关怀。

4、结束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教学模式,跟进教学目的的趋势势不可挡。当体能锻炼与职业需求相结合,就必定要求高职院校对体育教育课程的重视。改进学生不学体育,对体育不敢兴趣的不良学风,对老师的教学模式严格要求作出调整进。加大力度的将体能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职业性专业人才。

[1]喻和文,李明.职业体能下应用技术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2]谭晓伟.以职业为导向的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标准[J].运动,2014,04.

[3]钱一鸣.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体育课程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4]王汝斌,亓永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9.

G807

A

1006-8902-(2017)-12-ZQ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