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武汉 430205)
“互联网+”时代高职英语教学发展与创新
吴天慧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武汉 430205)
“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更新和升级。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使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育发展生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趋势。为此,必须从数字校园、师资队伍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等方面着手,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环境,进一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互联网+”;高职英语;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是信息化催生的新的经济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技术、方法、理念、规则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它强调思维的创新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共生性。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共始终的教育,在互联网影响力的辐射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互联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更新和升级,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打破原有的行业壁垒,重塑结构,使互联网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连接一切有价值的事物,求新求变,创造新的教育发展生态。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环境是封闭的、单一的、静态的。具体表现为:教学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师生关系建立在灌输与接收的基础上,缺乏多向互动与平等对话;学习资源大多来源于课本,信息缺乏及时性和流通性。长此以往,高职英语教学将会限入“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必须构建顺应时代发展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一)打造功能齐全的数字校园
高职院校应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无论是硬件环境(包括网线铺设、设备更新和校舍资源配套等),还是软件环境(包括网站建设、课件设计和软件运行维护等),都应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创建具有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监控管理、反馈评价等多维度的云平台。学习空间、时间、内容和信息获取渠道由“有限”延伸到“无限”,由“现实”拓展到“虚拟”,这些都为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提供了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从教学目标来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认知水平、理解程度和情感需求自由选择,实现随时随地、随情随景的全方位浸透式的育人模式,完成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学管理来看,教师可以掌控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难点,发布通知,分组教学,互动讨论,进行过程化的考核评价。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实施跟踪记录,保存、归类、汇总各种学习活动,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档案。对班级群体的学习状况进行横向比较、成绩统计、图表分析,为教学科研储备丰富的数据和素材。从教学资源来看,互联网提供了浩如烟海的视听资源,“其语言之生动、真实与数量之大是任何教材都无法比拟的”[1]。各种网络微课、慕课和公开课等,使学生可以享受到全世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互联网这个平等开放的平台,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教育公平。
(二)打造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活动任务的策划者,行为方式的评价者,人际关系的促进者等,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率先垂范,摒弃思想上的保守和狭隘,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顺应潮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努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下述几种能力。
1.搜索、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面对庞大纷杂的网络世界,教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创造力。结合课程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网站内容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既要保持所选材料的原汁原味,又要适当加工、编辑、二次创作,使之与教学内容更为贴切。
2.设计和制作网络课件的能力
教师要学会利用编辑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熟练使用各种电化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将静止的纸质教案演变成动态的集声、光、影于一体的立体课件,更加直观明了地突出重点难点,同时为学生营造一个可听、可视、可感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与文化的魅力。
3.创作微课,实施翻转课堂的能力
在网络时代,“教”与“学”的形态都将发生质的变化。“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2]微课成为学生在课外进行“碎片化”移动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将大的知识模块分解为小的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手写板、PPT录屏、拍摄等方式,制作成短小精炼的视频,将课堂时间释放出来,给学生提供展示、呈现、交流、分享的平台,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真正体现“翻转”的价值。其中,教师“讲”的少了,“做”的多了,要将一个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自然流畅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适时引导和启发,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人对整个生态的思考范式,“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来思考与创新的思维方式”[3],是开放性和立体化的。随着各行各业不断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思维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产品和企业,而是可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的九大法则更是广泛应用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借鉴这些法则,将给英语教学改革带来崭新的思路和广阔的前景。
(一)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作为教师,其用户是学生,教师必须深度理解用户,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对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分析,制定切实可行又详尽清晰的课程实施方案,采用“互联网+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提升其成就感和获得感。
(二)简约思维
简约思维表现在“少而精”。教学要做到语言简洁,内容精炼,逻辑清晰,节奏明快。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拖沓、冗长、繁杂、花哨的东西都要丢弃,否则会让学生厌倦,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三)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只有精细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打动人心。教学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态度都比不上本科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风格,关注他们细微的变化,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他们,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精神导师。
(四)迭代思维
迭代也就是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五)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发生质变。语言学习尤其注重基础,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兴趣出发,逐渐激发学习热情和潜能,采用混合式、移动式和协作式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手机的强大功能(如阅读、记录、保存、通讯、互动等),让学习变得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学习客体变为学习主体,将短暂的“应试行为”变为永久的“自我发展需要”。
(六)社会化思维
学生不仅是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更要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无论是教育管理、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要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从社会化的角度全盘考虑,统筹规划。作为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结合起来,用真实的案例和场景使学生感受职场氛围和人际关系,用真实的项目和任务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七)大数据思维
将大数据引入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有助于教师对素材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分析,从个人经验中找到普遍规律。善于利用大数据是教师进行科研教改的必备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设疑、调查、推断、假设、整理、统计、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学会观察,学会辩证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以后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平台思维
平台就是一个多方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学校是学生发展能力的平台,是教师施展才干的平台,也是企业发掘人才的平台。未来将会出现“教学众筹”这种新型的教育行为模式,“通过互联网汇聚具有多种教学专长的各类教学人员,共同协作分工,从而完成某一大型教育教学项目”[4]。这种“众筹模式”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加盟,产生优势叠加的效应。具体到教学而言,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给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和自由度,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到班级或者学校英语学习资源库(如网络论坛、慕课、微信公众号等)的建设中,通过互联网展现能力,贡献自己的智慧。
(九)跨界思维
企业的跨界是跨行业,教师的跨界是跨专业。英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应仅仅是英语知识,而是应该向学生打开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因此英语教师应博采众长,通晓生活常识、社交礼仪、文化习俗、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还应掌握一定的其他专业的基础知识,加强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交叉融合、互通互补,这样才会使教学变得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协调的知识体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任务更为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以积极的心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我们定能有所作为。
[1]雷斌,胡新颖,王涛,等.现代英语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219-240.
[2]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4):14-21.
[3]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8-232.
[4]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96-99.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in the Era of“Internet+”
WU Tian-hui
(School of Humanities,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Wuhan 430205,China)
“Internet+”is the update and upgrad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It is a reform trend to optimize internet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omot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net and education,and create new education ecology.Therefore,should construct intelligence teaching environment from three aspects,i.e.,digital campus,teaching staff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hinking,so as to further facilitate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Internet thinking
G712
A
1673-2022(2017)01-0031-03
2016-11-08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教指委2016年全国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课题“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GZWYJXGG-121)
吴天慧(1982-),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