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电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以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2017-03-10 08:43邹海明沈林昌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湖州市湖州培育

邹海明 , 沈林昌

(1.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 湖州 313000; 2.善琏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浙江 湖州 313014)

地市电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与思考
--------以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邹海明1, 沈林昌2

(1.湖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 湖州 313000; 2.善琏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浙江 湖州 313014)

湖州市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形成了独具湖州特色的“七位一体”培育模式和“三分五统”式教育培训路径。文章综述了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色,指出三年试点中尚存在培养对象遴选不严、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育跟踪服务严重滞后与扶持政策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提出优选教育培训对象、创新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后续跟踪服务和完善配套扶持政策等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 教育培训; 培育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体两面,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则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基础和前提。党和国家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自2014年湖州市被农业部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市”以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培育试点任务下达给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湖州农民学院。三年来,湖州农民学院构建了“项目管理、项目运作、教学师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教育评价、农技服务”的“七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1]36,形成了三分式课程模块、三分式培训路径、五统一培训过程的“三分五统” 式教育培训体系,切实保障培育质量。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 175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7 481人,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开拓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色

现阶段,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条道路上,湖州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形成了独具湖州特色的“七位一体”培育模式。

1.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 湖州市统筹全市(含三县两区)农业、林业、牧业、教育、财政等部门,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湖州农民学院作为培育实施主体,统筹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湖州农民学院承担教育培训过程中的招生、确定培训产业、教学计划制定、师资安排等主要工作,统筹湖州市及安吉、德清、长兴三县农民学院分院、各乡镇成校的培训资源,以乡镇为单位筛选确定教学点,以切实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效。湖州市成立由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南浔区和吴兴区农林发展局、湖州农民学院等机构相关成员组成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经费管理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培育经费筹措和保障制度,对整个培训经费的预算、申请、拨付及使用情况严格审核把关,做到专款专用,责任到人。

2.建立合理有效的运作模式 在农业部、省市农业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湖州市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整体实施方案,选取了湖州市淡水水产、畜禽、粮油、蔬菜、花卉苗木、水果、笋竹、茶叶、蚕桑、休闲观光等十大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历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并确定了近五年(2016-2020年)整体工作计划和目标。湖州农民学院在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省市农业产业联盟和浙大农业生命环境学部的指导下,结合三县两区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十大主导产业的培育计划,并对各乡镇地区农民的学历水平、年龄结构、经营规模及培训的实际需求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录入数据库,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各乡镇成校及培训实践基地在农村地区开展宣传发动,采取自愿报名、公平公正的原则,遴选受训对象。根据十大主导产业的季节时令等特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采取“分段式培训、小班化教学”。培训时间至少15天,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培训基地按照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师资、统一培训标准、统一培训管理的“五统一”要求组织培训,从而确保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质量[2]49。

3.建立“四合一”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业务娴熟、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能有效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湖州农民学院依托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农民大学生”项目师资库,建立“四合一”的师资队伍:(1)聘请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省内农科研究所的专家教授;(2)聘请湖州市农业产业联盟专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当地种植养殖经营大户;(3)聘请湖州农民学院优秀教师任各乡镇成校教学点蹲点联络员;(4)在各乡镇成校教学点聘请一批认真负责的班主任教师。“四合一”的师资队伍能基本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日常教学需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础理论课安排高校专家教授,专业课安排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专家;同时,适当安排当地的种植养殖经营大户讲解生产操作流程、传授创新创业经验,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更接地气,更受农民欢迎。

4.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湖州市借鉴“一村一农民大学生”项目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建立了涵盖农业基础知识、农业职业技能、农业生产实践、农民创业教育等模块的课程体系。农业基础知识涵盖农业发展理念、科技、文化和管理等内容,是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掌握的知识。针对不同类型和职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这些农民的职业能力。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国家的技能考证相结合,让新型职业农民获得初、中、高级农业资格证书。根据不同产业的时令特点,在农业生产的主要关键环节,组织农民学员进入当地的教学实践基地,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环节相结合,学以致用,促进其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农民创业教育培训包含农民创新精神、农业发展理念和农民创业理论与实践等内容,旨在通过创业教育改变新型职业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让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学习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改变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5.建立多样化的认定管理模式 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对象是:热爱农业并积极投身农业生产服务的18-60周岁具有劳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在湖州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并以此获得主要收入的农民。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开展不少于15天的教育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则予以认定。对获得大专以上或涉农专业中职学历文凭,并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人员,则予以直接认定[1]37。已经获得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还必须参加知识更新培训,进行资格证书年检,并以此作为其涉农职称评定的依据条件。

6.建立系统化的质量督导评价模式 湖州市在近几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督导评价机制,保障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和成效。(1)建立教学培训质量监督机制。在培训全程为每个乡镇成校教学点配备一名教师担任联络员,联络员每天对课堂纪律、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进行督导。(2)成立教学质量督导评价小组。不定期抽查培育过程中的各项台账资料,并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3)制定了《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估指标及标准》。在培训开展的各个阶段,按照相应的指标和标准,对培训的组织管理、开展落实、质量和效果等方面逐一检查。在整个督导评价过程中,做到“自评+网评+第三方评价”,让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积极参与进来。湖州农民学院安排专人进行电话回访和网络评分,掌握培训的真实效果,根据收集来的信息修正评价指标和标准,提高培训质量,为今后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积累宝贵经验。

7.构建“1+1+N”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近年来,湖州农民学院以本土产业为主导,依托省内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团队,通过农技推广小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分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探索实践了由“1个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团队+1个本地农技服务团队+若干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组成,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1+1+N”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服务模式[3]66。截至2017年3月,共有55名浙江大学的专家教授与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开展了结对培育,共有十余项研究项目在基地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1+1+N”模式使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产业有效对接,农技推广服务与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效益有机统一,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对象遴选不严 目前,湖州农民学院在吴兴区、南浔区建立了15个乡镇成校直属教学点,委派教学点进行宣传发动和招生遴选。在具体招生过程中,各教学点往往以单个行政村为单位,整体推进宣传招生工作,这导致了招收的学员综合素质不高,具体从事产业与培训产业不符等现象。通过对湖州市近三年招收的学员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员中的50%都是高中以下学历水平,55周岁以上的学员接近40%。这与承担着发展现代农业使命的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素质相距甚远,也直接决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

2.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对农民实施何种层次的教育培训,将直接决定农民的就业层次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决定其自身价值的实现程度和自由发展的程度。湖州市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初始阶段,没有详细分析农民学员的个体差异。绝大多数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学员,希望多接受种植、养殖方面的生产技能培训。而一些年纪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则希望多接受一些农业管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此外,一些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市场意识较强的学员,则希望多接受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方面的培训。然而,湖州市在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片面地强调完成农业部下达的教育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农业生产经营必需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内容的供给忽视了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缺少使农民尽快实现全面现代化所必需的高层次、多样化的素质培训。可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3.培育跟踪服务严重滞后 对参加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开展后续跟踪服务,是强化培训效果,避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流于形式的关键环节。目前,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跟踪服务工作只是停留在单一的“1+1+N”式技术服务上,在打造跟踪服务平台、开展学员继续教育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其他先进地区在跟踪服务工作中有着许多典型经验,例如湖南省长沙市制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他们的跟踪服务流程明确要求:培训机构必须通过网络平台指导学员,通过QQ、微信等网络联系方式,开展技术指导;同时,建立学员电话交流平台,积极创建学员面对面交流平台,创造机会组织学员参加外出考察活动等。在这些方面,湖州市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

4.扶持政策不能及时到位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很重要的是,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有力支持。调查发现,湖州市尚未出台系统有力的培育扶持政策。目前,湖州市仅对少数新型经营主体有专项扶持,对新型职业农民尚未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级涉农部门之间未能进行良好的有效沟通和衔接。此外,农村金融贷款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也缺乏全面系统的配套扶持政策,导致一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无法放心大胆地扩大规模、创新创业。

三、优化湖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1.优选教育培训对象 遴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必须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遴选标准,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优先接受培育[4]53。培养好急需、高端、领军型新型职业农民必须:(1)要重点考虑年龄在50周岁以下,学历层次在高中及以上的各个产业的领军人物和专业大户,能扎根农村的农民。只有对他们优先培养、优先扶持,并使其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2)要对各乡镇成校教学点招收的学员进行严格把关,仔细核对学员具体从事的产业类型、规模和效益,分析其是否有自主参加培训的动力和愿望,要充分提高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那些文化水平较低、动手能力不强、产业规模较小而仅为获取补贴的学员,要坚决排除在外。

2.创新培训课程体系 要开展“菜单式”培训。在每次培训前,必须充分征集参训学员的需求和建议,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学员,要多进行种植、养殖方面的生产技能培训,提升其产业规模与效益。对可能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学员,要多进行岗位技能、劳动合同法规、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岗位竞争力。对产业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经营基本稳定的学员,要多进行政策法规、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拓宽其销售渠道。要积极开展网络课堂建设,录制丰富的教学视频,让学员在家就能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在2016年开展水产、蔬菜两个产业中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初、中、高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3.加强后续跟踪服务 在集中培训结束之后,通过微信、QQ群、农民学院网站等媒介,为学员搭建“后续服务课堂”,定期推送农业知识信息,让学员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咨询。以学员需求为导向,开展一对一支持服务。在“四合一”的教师队伍中聘请一批高度负责的农技推广员。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让每位农技推广员负责一块区域,对接若干名学员,点对点长期跟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组织学员定期交流、外出考察,搭建学员面对面交流平台。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2+1”跟踪服务模式,即给每个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一个农技推广员和一个行政帮扶人员,让他们有专门的对接。同时,学习湖南省的经验做法,在培育经费中单独拿出20%用于后期跟踪服务。此举能有效提高农技推广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跟踪服务的质量。

4.完善配套扶持政策 (1)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财政扶持,对支柱产业和专业生产大户要予以经费倾斜。在土地流转方面,必须保障农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同时,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大病和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等方面做足文章,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2)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金融贷款扶持力度。要加强与银行等信贷部门的沟通,对已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创新创业需要贷款时,要尽量降低贷款利率,简化贷款手续,加大贷款额度,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稳步发展。(3)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扶持,每个产业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的技术专家,在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对农民予以指导,并长期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持续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4)政府出台的配套扶持政策要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要科学规划、逐步提升;不能忽冷忽热,损害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热情,更不能朝令夕改,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进程[5]3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战略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来,不断探索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质量和成效。湖州市在连续四年作为试点市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上,要持续积累实践经验,改进培育方式和途径,形成符合地方实际,更具湖州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力争由“试点市”逐步转变成“示范市”,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添砖加瓦。

[1] 文承辉,魏亚萍,胡 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6(6).

[2] 朱月华,喻玉明,邹海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 曹永峰.湖州市三农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 王留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从五方面着力[J].农村工作通讯,2016(2).

[5] 张川昌,骆玉岐.农民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辽宁部分农民创业统计调查[J].农业经济,2010(12).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ultivating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Local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Hu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ZOU Hai-ming1, SHEN Lin-chang2

(1.Huzhou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2.Shanlian Adult Cultural and Technical School, Huzhou 313014, China)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 is actively explored in Huzhou city, which constructs a cultivation mode of “seven parts form a whole” and educational training route of “three division and five unification” with unique Huzhou features. The paper summaries characteristics of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 in Huzhou city,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3 years of practicing, like selection of training objects is not strict, educational training content is not so purposeful, cultivation following-up service is badly lag behind, and supportive policy cannot be implemented on time and in place.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cultivation such as optimizing educational training objects, innovating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follow-up service, and perfecting supporting policies.

new type of professional farmer; educational training; cultivation mode

2017-05-22

本文系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地市电大主导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研究”(2015SCG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1.邹海明(1986-),男,江西丰城人,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农民教育研究;2.沈林昌(1961-),男,浙江湖州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研究。

G725

A

1672-2388(2017)02-0059-04

猜你喜欢
湖州市湖州培育
湖州市庚村阳桃规范化栽培技术
湖州市吴兴区:构建消费帮扶机制 支援工作走深走实
湖州市吴兴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My family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