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丁,你的大数据规划做得怎么样了?这可是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啊!你们信息部要成公司香饽饽了!”
“切!我才不稀罕呢!”某网络公司信息部的丁部长嘴里嘟哝了一句。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新财年的启动会上,公司领导明确提出要做大数据产业,并把这做为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并责成自己所在的信息部尽快拿出规划来。公司做为主营BtoC的企业,业务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用户数已接近增长上限,要想有新的突破,只能是在质量上下功夫了,多年积累的数据就派上了用场。可老丁却有些心里不踏实。
这会不会因涉及个人隐私而面临政策风险?又或者把宝压在数据上,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会不会越来越大?就让我们帮老丁理理头绪吧。
首来,说说大数据怎么会涉及隐私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步,我们的行动被时时监视已经成为现实。世界正在按这个模式运转:一端是各种产品(传感器)不停的获取各种数据,一端则是人工智能里的机器学习算法对已经获取的数据进行加工,并供感兴趣的人们使用。正是这种把一切都数字化的做法使任何隐私都无法遁形,只要数据被攻击,就会被有心人利用和曝光,因此可以说是大数据加剧了隐私的透明化进程。
那么,大数据会遇到什么样的攻击呢?
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让人烦心更让人忧心。可现实是,对大数据的攻击远不止这一种,因为不仅可以通过入侵,也可以通过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收集都是可行的方式。对数据的不当使用就更多了:数据欺骗、数据盗取、数据篡改、数据勒索等,不一而足。
最后,是要思考下我们有什么应对策略可以采用呢?
从技术手段来说,传统防火墙、入侵检测、堡垒主机、网闸等用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防护;加/解密、备份/恢复、数据丢失防护、区域链、分布式数据库等用于数据存储安全和数据防篡改。
从制度手段来说,对数据进行分类分层,如按重要程度分成核心或非核心数据,按经济价值分成可交易或不可交易数据,按安全程度分成可公开或不可公开数据,按使用期限分成可长期使用或用过即删数据,按使用方式分成直接使用或间接使用等,以实现使用权限管理和追溯审计。从法律手段来说,通过立法,让非法攻击与违法使用大数据者和侵范隐私者,付出巨大代价。
尽管企业和厂商都对通过Email或网络造成的数据泄露相当重视,但事实是,敏感的数据更有可能通过丢失的手提电脑或USB盘落入他人手中。因此,企业数据的安全还应该关注数据存储设备,特别是移动设备的安全。
最后,是要经常性地进行安全诊断:渗透测试、审计和风险评估以查找漏洞,及时加固。
行,这个大数据规划就从数据的获取,到数据的应用,最后落到数据的安全与隐私风险控制上,提纲想好,老丁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下期预告:“她”怎么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