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2017-03-10 07:06:58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焦点理论课政治

张 丽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 430223)

论“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张 丽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 430223)

“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之一.此方法旨在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表达思想,统一认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入脑”、“铸魂”之成效.

焦点述评;演讲法;整体设计;实施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的讲话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1]“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的有效实践能实现这一目标.

一、“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综述

“焦点述评”在我校是一个被大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又深受学生喜爱和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即是,每次上课前5分钟,让一名学生以社会焦点、热点为视角,就某一新闻事件、身边故事等展开简短述评.“述”——忠于事实,叙述经过;“评”——剖析现象,给出评论.教师引导全体同学参与讨论、思考、点评甚至辩论,提出自己的看法,阐明观点,相互切磋,以达到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严格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曲,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动向,及时清除思想垃圾,矫正不良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起到“入脑”、“铸魂”之成效.

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开阔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眼界,促进大学生课外更加自觉地、积极地关注时事政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培养自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

二、“焦点述评”课前演讲法解析

(一)“焦点述评”的思路与理念

1.加强主渠道建设,发挥课堂育人功能

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来,首先应有活生生的内容.为此,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奔着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和事,把握住时间节点,就事论事、实事求是,针对典型事件相互碰撞、相互启发.通过“焦点述评”课堂实践,让同学们论辩争鸣,理清思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2.强化主阵地地位,体现实践育人作用

每堂课前用5分钟的时间辟出“焦点述评”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时事热点、焦点的看法和感想,讲出自己身边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对症下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势利导,纠正错误观念,澄清模糊概念,形成正确认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3.坚持主导性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尤其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挑战.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就必须要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注重课堂实践教学,强化问题导向,需要面对面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增强理论教学的说服力,切实解决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使大学生真心喜爱、主动学习、终身受益.

(二)“焦点述评”的设计与实施

1.课前准备阶段

开课第一天,任课教师根据课时长短和学生人数,将演讲学生名额分配到每个自然班,然后动员学生积极到班长和学习委员处报名,由学生委员安排讲课的先后顺序,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每次上课之前精心准备内容,做好PPT,以本周新鲜事为切入点,以社会焦点、热点为视角,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或身边的故事,展开简要“述”、“评”,时间为5分钟左右.内容涵盖国际国内新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例如:社会管理问题——群体事件、恐怖事件、弱势群体的权力保护问题、社会监督问题、腐败问题等;民生问题——物价上涨、食品安全、住房问题、贫富差距拉大(仇富心理,国民心态、焦虑心态)等;道德建设问题——道德滑坡,急功近利等;军事外交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朝核问题等;农村建设问题——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基层教育资源的分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养老等.

2.课堂演讲阶段

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做好准备的同学登台做简短演讲,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讲述自己的感悟.全体同学认真聆听,做好记录,以备研究讨论.例如,本学期有位同学演讲的主题是“微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简短介绍一下了这部电视剧的故事梗概,最后指出:我认为“双面人赵德汉给我们的启示”有三点,第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不是万能的——买不回生命,买不到自由!第二,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不能成为人民币的奴仆.人民的公仆应牢记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第三,做人要表里如一,诚实守信.

3.统一认识阶段

学生演讲完成后,教师引导全体同学讨论、点评,各自提出自己看法,研究、阐明观点.然后教师运用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加以剖析,循循善诱,相互切磋,逐步统一思想,达到凝聚共识、积累正能量的目的.例如,在上个案例中,同学们纷纷点评:如前面某某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党的干部一旦背离了党的宗旨,丧失了人民的立场,必然导致腐败.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自身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修学储能.还有同学补充: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改善政治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才能让人的才干得以发挥,让社会正气得以弘扬等等.

最后老师进行小结: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这涉及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第十二章第296页的内容.

(三)“焦点述评”活动的实效与经验

1.取得的主要实效

第一,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通过对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剖,抓住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兴奋点,因势利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培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团结协作以及创新精神等,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培养了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法.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歪曲,不夸大或缩小,敢于面对,正面回应.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又在应用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大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强化了社会实践的功能.毛泽东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决定认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也就相当于参与了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讲究方法,特别是有的学生经过课堂实践,能够很好的表现自己,变得更加自信.

第四,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当今多数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是从家门到校门,社会阅历、经历有限,尚未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深层次思考、剖析不够,因而容易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可能陷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课堂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让他们展示精神、袒露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剖析、引导,不失时机地清除他们思想中西化、分化垃圾,矫正不正确的观念,能够唱响主旋律、守住主阵地、打赢主战场、培养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地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取得的主要工作经验

第一,创新实践形式,为思想政治工作交流搭建了平台.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把学生“请”上讲台,引导学生聚焦社会,做到了教育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六个原则.

第二,把握思想动态,为切实统一思想提供了保障.引导大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客观的掌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教育,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4]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必然随之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焦点述评”这个课堂实践平台准确而又及时地把握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把全体同学的思想切实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提供了保障

第三,发挥引领作用,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铸魂而树立了标杆.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固本培元,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努力创新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话语体系和方式方法.正是因应这一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应运而生.通过这一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而故事如何“述”得娓娓道来,声音如何传播得入脑入心,特色如何“评”得生动形象,则需要教师匠心独运,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引领作用,为确保大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理解现实、面对现实.从而领悟人生,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心理健康调适能力.因此,“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促进了大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焦点述评”点评

(一)“焦点述评”典型特征

1.针对性

“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能够及时把握大学生思想状态变化,便于教师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即时发现大学生反映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思想问题,有利于教师现场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建立和畅通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信息收集和意见反映渠道,准确了解和掌握了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情绪.能够以谈心交心、组织研讨,以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思想受到启发,认识得到提高.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2.实效性

“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能,亦即取得了极大的实效性.大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宣泄了情绪,袒露了思想,在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事件中,毫无保留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运用这个平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对全体同学循循善诱,分析说理,特别是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来凝聚大家的共识,具有直观的说服力,能打动大学生的心弦,激起大学生的思想共鸣.使全体同学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创新与学生的这一沟通方式和话语方式,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实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实践性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他们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趋势也日渐增多.有少数学生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他们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政方针,但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少数学生存在模糊认识.“焦点述评”课堂实践平台正是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聚焦社会,关心书本知识之外、教室和学校以外的事情,使之留心观察,缜密思考,辩证思维.在理论与现实中架起沟通的桥梁,广泛地参与到广阔的大自然改造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之中,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通过了解社会,从而增加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为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集聚正能量.

(二)“焦点述评”推广价值

1.使大学生走出“自我”个体的圈子

“焦点述评”课堂演讲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去观察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走出“自我”个体的圈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也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现实、理解现实、面对现实;引导大学生领悟人生,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准确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情绪

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清除他们思想中西化垃圾,矫正他们不正确的观念,经常消除精神污染,纯洁思想.通过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梦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共同时代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标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中汲取丰富营养,引导大学生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踏实做人,锤炼本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真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思考与建议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要创新教学模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和说上,而是要更多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德育为内容的实践教学可以把人际交往、宿舍生活等日常生活情境为活动载体,渗透、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日常道德生活,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亮起来,生动起来.

2.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的骨干力量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因此,辅导员必须既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学术能力.只有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提高了,其在面对学生群体开展具体工作时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对其认真引导,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努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帮助其成长成才.

3.充分发挥大学生班干部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形成全员、全方位和多渠道、多层次、多环节的育人机制.

4.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指导作用

职业(就业、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素质,结合自身情况客观地进行职业定位,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到部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去建功立业,以实现个人的最高社会价值.

[1][2]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7.

[4] 中共中央宣传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7-18.

Analysis on the Focus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e-class Speech Methodology

Zhang Li

(Wuhan Huax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223,China)

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pre-class speech methodology is on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used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Certainly,the approach aims to use the limited time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focus on society,concern about current affairs,express ideas and unify their understanding.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and achieve the effects of"penetrating the brain"and"molding spirit".

focus review;lecture method;overall design;implementation

H019

A

1673-3878(2017)06-0091-05

2017-09-14

张丽(1979-),女,湖北黄冈人,博士在读,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708)、校质量工作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综合课程改革项目(2017118).

猜你喜欢
焦点理论课政治
焦点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两会”焦点
南方周末(2018-03-08)2018-03-08 08:34:56
本期焦点
焦点
摄影之友(2016年8期)2016-05-14 11:30:0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