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小云,丁菊英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芒市 678400)
德昂族民间茶俗文化的传承困境与对策
蚌小云,丁菊英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芒市 678400)
德昂族茶俗文化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德昂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是德昂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德昂族茶俗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茶俗技艺和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迅速消失,德昂族茶俗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传承困境。
德昂族茶俗;传承困境;对策
德昂族是我国中缅边境古老的跨境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亚热带雨林山区,被誉为“古老的茶农”,以种茶制茶而闻名,创造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茶俗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
(一)记忆民族历史
德昂族茶俗文化具有记忆本民族发展过程的历史价值。德昂族是茶图腾的民族,奉茶树为人类始祖。德昂族的茶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记述了由天界飘落到大地上的102片茶叶变成的51对茶叶兄妹如何战胜妖魔的故事,为了大地的美丽,他们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撒在地上变成美丽的山川河流和花草树木。从此,51对茶叶兄妹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人类。[1]奉茶树为人类始祖,虽有些荒诞,但它记忆了德昂族先民的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德昂族祖先为适应大自然,在恶劣的环境下学会生存、学会种植茶树。每当子孙们进行茶俗活动时,这段历史记忆就被唤醒。
(二)解说淳朴民风
德昂族茶俗文化具有解说淳朴民风的社会价值。德昂族是个热情好客,善良礼仪的民族,淳朴的民风反映在茶事活动中形成了迎客茶、敬客茶、送客茶、成年礼茶、拜干爹茶、情亲茶等茶俗。每一种茶俗都给人们规定了饮茶的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此外,德昂族还有勤俭节约、善解人意的民风,渗透在茶事活动中形成了恋爱茶、择偶茶、提亲茶、定亲茶、小酒茶、婚礼茶等茶俗。譬如,德昂族谈婚论嫁必须要喝“提亲茶”,男方到女方提亲,别的礼物可以不带,但茶叶是必须的,将红纸和红线包扎好的茶叶放到供盘上,双手递到女方主人面前,这是提亲不可少的重要礼节。谈婚论嫁其它东西可以没有,茶不能没有。俭约的茶俗活动将德昂族热情好客、善良尊礼的淳朴民风解说得淋漓尽致。
(三)诠释民间信仰
德昂族茶俗文化具有诠释民间信仰的社会价值。德昂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同时也保留原始宗教,宗教思想对德昂族的生活习俗影响较深,特别是对茶俗的影响,渗透在德昂族的茶事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供佛茶、敬神茶、姑娘茶、拜家神茶、送鬼茶、丧葬茶、建房茶等茶俗。其中,“送鬼茶”和“丧葬茶”最具特色:德昂族有“送鬼”的习俗,“送鬼”活动时最重要的供品不是牛羊和鸡猪,而是数量不多的七堆茶叶;出殡“开路”的不是鞭炮,而是默默无声的茶叶,每走一段路就在路边放上两小堆茶叶,茶叶成为死者灵魂通往阴间的“指路灯”;“坟头杆”顶端小白布袋内装的不是纸钱,而是茶叶,亡灵拉住白布袋(视茶叶为佛祖)就可减轻阴间的折磨和痛苦。茶俗活动在诠释人们信仰的同时也在调节着人们的心理。
(四)化解民间矛盾
德昂族茶俗文化具有化解民间矛盾的社会功能。德昂族是个以和为贵,宽容自律的民族,其思想渗透在茶俗中形成了调解茶、和睦茶、回心茶等茶俗。茶俗对德昂族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和精神力量,它以一种自然状态,渗透到德昂族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化解民间矛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解民事纠纷与家庭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当村民发生纠纷,需要头人调解时,要裹一小条茶叶交给头人;夫妻产生矛盾,被乡亲调解劝和后,要请乡亲喝“和睦茶”,表明夫妻会相亲相爱,白头到老,不辜负乡亲们的好意;年轻人做错事要悔改,得请长者到家中喝 “回心茶”。这是德昂族与众不同的以茶育人的方式,也是德昂族以茶养德、倡廉自律、以和为贵的思想在茶俗中的体现。
(五)进行传统教育
德昂族茶俗文化具有传统教育的社会功能。德昂族的传统教育离不开茶俗,当德昂族忙碌一定时间后,就要休整体力、调剂精神、开展“干亭”、“咩崩”、“进洼”、“出洼”等宗教活动。每逢这样重大的宗教节日,老年信徒都要到奘房接受佛爷面授、诵经,年轻人也要集中到奘房听经、献茶、搞好后勤服务,老年人会借机向年轻人进行传统教育。人们来自生活压力的紧张情绪在宗教与茶俗的活动中得到减缓,种种难以满足的愿望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心理上得到抚慰。自古以来德昂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孝顺父母、从不偷盗、和谐团结的淳朴民风,与德昂族茶俗的育人功能密不可分。德昂族茶俗的魅力,无法抗拒,自始自终渗透到德昂族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它是德昂族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结合。
然而时至今日,作为德昂族传统文化核心部分的茶俗文化到了消亡的边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迅速消失
当我们在享受德昂族茶俗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德昂族传统的茶俗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日益淡化,连同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寄托的道德理想日渐式微,茶俗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迅速消失。
1.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迅速消失
自古以来茶园是德昂族的命根子,昔日“古老茶农”的片片茶林,今日迅速改旗易帜,“古老茶农”已不再是茶园的主人,只是茶老板的“打工仔”。善于种茶制茶的“古老茶农”房前屋后也很难看到高大的茶树。茶叶不再成为“古老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农的角色在发生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茶俗活动逐渐被人们淡忘,民间古老的制茶技艺在迅速消失,德昂族茶俗生存的土壤也随之迅速消失。
2.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火塘文化在迅速消失
随着“古老茶农”民居的变革,即由原来的杆兰式建筑向落地式建筑发展,原来通风透气的木、竹材料被密闭保暖的水泥砖头代替。昔日的小火塘,因密闭通风透气差的原因,多数已被电视机取代。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古老民族的茶俗文化正在被人们淡忘。
3.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共享主体出现分化
茶俗文化共享主体开始分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有序地向城镇转移,德昂族也不例外,青壮年不断向城市流动,德昂族茶俗活动的共享主体发生分化,德昂族主力人口成为进城打工群体,留在农村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茶俗文化享用主体已经解构,出现城乡茶俗分享与异化的两个主体。这两个主体在城乡异地活动,每年很少聚合,两者已无法组成以往完整的享用和传承茶俗文化的共同体。[2]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从封闭社会世代积累下来的精神性的东西,消失得很快。而造成这种消失的,正是茶俗文化共享主体的分化。
(二)茶俗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茶俗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是什么导致了茶俗文化传承的后继乏人?后人为什么不愿意继承和弘扬祖先们创造的优秀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是否掌握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而言,并无什么作用?因为在关乎他们升学、求职、外出打工的过程中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在生存压力和现实面前,很多人放弃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致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
(一)强化茶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茶俗文化是德昂族这个“古老茶农”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它特色鲜明地贯穿于德昂族的生活中,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我们要把德昂族茶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项工作提到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首先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规划、法规、实施方案、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式,搭建保护与传承平台。同时,积极引导民众参与到茶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工作中来,真正提高民众意识。其次,民众是茶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主人。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宗教组织的积极作用,因为民间组织和宗教组织本身就是茶俗文化的载体。其三,实施管理措施,规范保护范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必要的管理措施,用管理措施规范人们的行为,明确保护的对象和传承方式,规范保护范围。
(二)培育茶俗文化土壤
重视民俗活动是培育茶俗文化土壤的重要途径。民俗活动是茶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民俗活动不仅依靠民间,更重要的是依靠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尊重茶俗文化的功能,理解茶俗文化的理性低调的温情价值,正确利用茶俗文化,建设积极性文化。以三台山乡出冬瓜作为展示茶俗文化的典型代表,集中展示德昂族茶俗文化:从茶叶的生产到茶叶的制作及茶俗活动等一系列内容,结合出冬瓜民族村寨的旅游业,大力培育茶俗文化土壤,把茶俗文化作为德昂族的一张名片。
(三)保护茶俗文化人士
对茶俗文化的保护,重点是对传承者的保护,通过他们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保护,真正把茶俗文化的保护工作变成一项发自民众而服务民众的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许多民间活动、工艺、技艺等元素迅速变化或流失,很多无形的民族文化资源面临着“死了一个人,绝了一门艺,留下一个谜”的危机。[3]同样,保护德昂族茶俗文化人士,也就是在保护德昂族民间的茶技艺。如今,懂得德昂族民间茶俗文化的人士寥寥无几,政府和民间应共同实施保护。
1.茶俗文化传承人应享有基本生活补助
茶俗文化传承人除了种田,没有其他收入,因此,政府要给予传承人生活补助,确保传承人把时间和精力用在传承工作上。
2.提升传承人声望,搭建传承平台
传承人是普通民众,随着文化环境的改变,传承人成为传统文化的持有者。茶俗文化是活态的民俗文化,会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我们要从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传承人的地位和文化贡献,积极搭建传承平台,拓宽传承的社会空间,扩大茶俗文化的社会影响,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声望。
3.传承人应有传承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传承人,应把传承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排除社会、家庭干扰,积极投身传承事业,向社会广泛宣传传统文化,让民众享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
4.传承人应尽培养接班人的义务
培养接班人是传承人的职责,要在民俗活动中长期观察,慎重选择可塑性强的对象进行培养,传艺要无私、无保留,否则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与中断。
5.注重传统,积极创新
对于传承人来说,坚守传统是首要的,但做一些符合逻辑的创新发展的尝试会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4]德昂族茶俗文化传承人主要是沿袭传统,将几百年来留下来的茶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传承人的根本任务,但传承人也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了解民众的心理需求,积极创新,实现茶俗文化的动态保护,彰显德昂族茶俗文化的活力。
(四)将茶俗文化上升到非遗高度加以保护
对于德昂族茶俗这一特色文化,在比较宏观的认识层面,社会各界似乎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应该把保护与传承统一起来,使之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但是,在实践层面,并不如此。一方面是人们对茶俗文化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具体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许多亟待解决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问题的呼声越来越低。在现代文明席卷全球的今天,每时每刻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德昂族茶俗文化也不例外,它在现代文明面前无力生存,正悄悄让位于新的文化。因此,必须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途径强化德昂族茶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德昂族茶俗文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丰富完美的形式,而且渗透着德昂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德昂族的一种特殊创造,它对维护德昂族社会及家庭的稳定、民众的和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丁菊英.德昂族的传统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149.
[2]董晓萍.当代民俗文化的“新精神性”建设[J].文化研究, 2014(4):47-54.
[3]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7-109.
[4]萧放.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文化遗产,2008(1) 127-131.
[责任编辑龙倮贵]
The De'ang Nationality Tea Culture :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BANG Xiao-yun, DING Ju-ying
(Dehong Teachers College, Mangshi Yunnan 678400,China)
Tea customs, the essence of the the De'a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series of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developed from their life and production. It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De'ang culture worthy of inheritance. But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seriously impacted the tea culture of the De'ang nationality. The tea customs and crafts are disappearing rapidly with the soil, which brings the inheritance into a severe dilemma.
The De'ang tea; Inheritance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C953
A
1008-9128(2017)01-0040-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1.011
2016-05-06
蚌小云(1985-),女(傣族),云南芒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