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伟娟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西 长治 046011)
小儿肺炎386例护理体会
荆伟娟
(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山西 长治 0460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提高该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386例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并实施科学规范的临床护理。结果38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小儿肺炎;护理;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临床上多数患儿起病急骤,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及呼吸困难,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儿科首位[2],约占全部婴幼儿死亡率的23.9%[3],所以及时系统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显得格外重要。作者将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86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小儿肺炎386例进行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其中男201例,女185例;婴儿199例,幼儿151例;学龄前儿童36例,年龄3~6岁;新生儿在新生儿科住院,不在本组统计范围。对于患儿而言,其具体表现为发热、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通过X线胸片可以发现肺部纹理增粗以及存在片状的阴影。
1.2.1 基础护理
(1)病室内要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避免对流风,定期开窗通风及紫外线消毒。(2)减少探视,保证患儿安静休息。(3)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以减少耗氧量。(4)室温应保持在18~20℃,相对湿度为50%~60%。(5)体位取半卧位,勤翻身、拍背、更换体位,以减少肺淤血和肺不张。(6)应当尽可能的附庸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且维生素和热量含量较高的柳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
1.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气体交换和分泌物排出,从而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状况。(1)及时清除患儿鼻腔分泌物,如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棉签蘸水轻轻湿化后取出,以解决鼻阻塞引起的呼吸不畅。鼓励患儿多饮水或多喂水,这样可以使上呼吸道黏膜湿润,使稠痰变稀,易于咳出。(2)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抬高床头30~60度,指导患儿进行有效的咳嗽,协助排痰,排痰前协助患儿更换体位,轻拍背部,用力均匀,轻轻叩击数分钟,可以通过轻轻拍打儿童来鼓励患儿进行咳嗽,从而促使肺泡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通过重力和振动的方式进行排出。
(3)雾化吸入和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雾化吸入能有效解除支气管痉挛,并能消炎、止咳、稀释痰液。雾化吸入时应暂停吸氧,患儿取头高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压力不宜过大,以5.3~10.7 kpa为宜;雾化后拍背,拍背后吸痰,特别是雾化后约10 min吸痰,对缓解通气障碍有很大作用。吸痰时应选择粗细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并尽快将吸痰管接入负压电动吸引器,吸痰管插入时应中断负压,到位后边吸、边旋转、边提抽,将口鼻分泌物彻底清除;吸痰时应注意负压不宜过大,避免黏液回流到咽喉部吸入气道;吸痰时间不宜过长(<10 s);重症患儿吸氧2~3 min后再吸痰,以免氧分压下降;整个吸痰过程中压力控制要适宜,动作要快速、准确、轻柔、娴熟,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1.2.3 要密切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
当患儿出现情绪烦躁以及面色苍白和气喘加剧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进行检查,若出现呼吸次数每分钟大于60次,心率跳动每分钟超过180次每分钟,则需要立刻向医师进行汇报,采取吸氧的方式减慢入液的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2)若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瞳孔散大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3)平时要对患儿的腹胀、肠鸣音问题进行观察,并对患儿检查是否存在呕血和便血,以便对中毒性肠麻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
1.2.4 静脉输液
为了给患儿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建立静脉给药通道,肺炎患儿常常需要静脉输液,输液时应注意:(1)静脉穿刺动作要轻、稳、准,争取一次成功并保护好血管,避免患儿过度哭闹加重缺氧;(2)严格控制点滴速度,一般不超过15~20滴/min,避免滴速过快导致心衰;心衰患儿应<10滴/min,最好用输液泵控制滴速,一般10~15 ml/h左右,记录24小时出入量;(3)密切观察神志、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抢救;(4)重症肺炎患儿多伴有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易发生水钠潴留,要限制水钠入量;(5)合并心肌炎时,滴速要慢,以防肺水肿和心力衰竭。(6)有二氧化碳潴留者,要慎用碱性药物;(7)不同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过程中的药物反应;(8)患儿总液量应控制在60~80 ml/kg/d为宜。
1.2.5 吸氧
吸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缺氧的程度进行吸氧量的确定。通常轻度缺氧的时候,吸氧量应当设置在0.5~1 L/min;中度缺氧的时候,吸氧量设置在2~4 L/min;中度缺氧的时候应当为5 L/min。给氧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导管的插入深度,保持鼻腔和鼻导管的通畅。
1.2.6 发热的护理
当出现发热情况的时候,会使得儿童的机体代谢速度加快,从而使得耗氧量快速增加,因此要按时进行提问的检测,避免出现高热情况。体温低于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浴、30%~50%酒精擦浴;高热时除物理降温外可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可以根据医嘱采取冬眠的疗法,让机体处在一定的抑制状态,这样既可以避免不良反应还能够降低新陈代谢下的能量消耗。
1.2.7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2)鼓励患儿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3)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捂嘴,不随地吐痰,以免传染他人;(4)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注意保暖;(5)让家长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旦小儿患病能在早期得到及时处理;(6)定期做健康检查。
经抗生素、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及规范有效、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38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4~12 d,平均8 d。
小儿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3岁以内的婴幼儿多发;常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气候骤变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咳嗽、咳痰、气促,重症者可见口唇紫绀、鼻翼煽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出现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对小儿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介于小儿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应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给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2)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小儿肺炎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熟悉小儿上呼吸道解剖,熟练掌握取出鼻腔干痂、吸氧、拍背、雾化、吸痰等技能操作,以保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3)密切观察病情,细致的病情观察可以及时、系统、全面地发现病情变化,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报告医师,使患儿得到及时处理。所以病情观察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抢救、减少并发症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静脉输液是给患儿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输送药物的重要治疗措施,静脉穿刺时要大胆、心细、一稳、二准,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严格控制补液总量,合理调整输液滴数,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5)合理的饮食可增强患儿免疫力,促进康复;(6)心理护理:当孩子生病时,家长心理负担较重,常表现情绪烦躁、易怒,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保障良好的医患关系建设。同时要给予患儿关心、爱护和鼓励,使患儿和家长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精心细致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
[2] 陈 均.风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1):3041~3042.
[3] 冯益真,等.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45.
[4] 崔 焱主编儿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7.
R473.72
B
ISSN.2095-8242.2017.48.9401.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