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2017-03-10 06:1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课程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程森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也逐渐增加。在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国家也在关注人们的素质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国民的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素质,也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体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改变过去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全面的人才,是目前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高校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改革进行阐述和讨论,为各高校的教育改革事业提供一份建议和思考。

高校 体育 课程改革 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

1.1、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保证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来促使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1.2、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

素质教育是在新世纪国家提出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创新神、实践能力上,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要包括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科学文化以及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打破了过去关注于学生文化素质的传统教育模式,提高素质教育,不但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并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新世纪为我国建设者提出的新要求。

1.3、素质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象,包括了所有的学生群体,另一个是内容,包括了学生的所有素质。因此素质教育所指定的教育目标更加地全面,也更加地符合社会对于现代人们的发展要求。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的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身体素质,还包括了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以及包含了心理素质在其中。全面性中的范围包括全体学生,对于个体而言可以有差异,但总体水平需要提高,全体的学生都需要达到一定的体育素质的水平线。

(2)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中的主动性是指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也强调了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人特点,尊重个人爱好,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加以相应的引导,促使学生在教育中自主学习。从素质教育的自主性出发,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就必须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方向,对于学生的爱好,兴趣以及特长加以引导和帮助,来保证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素质教育不但是对学生对于技术技能的要求,更体现在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更加深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不但要着眼于学生当下的体育教育,更要放眼于未来学生的教育发展。通过体育素质教育,不但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相应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意识。同时素质教育的发展性的另一含义是指相信学生的个人潜力和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激发学生更大的发展潜力,保证在学生自我所擅长的领域内,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一方面是指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课堂和书本的知识传播,不论是课程的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方式以及课程的涵盖内容都需要进行改革和改变。通过多方式和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是指素质教育范围的广泛性,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范围的拓展,要求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素质教育的教育者,素质教育必须要包括了家庭甚至社会对学生的总体培养。

2、体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体育课程是进行教育的主要模式,也是体育教育中的重点。现代教育中强调了素质教育,就必然促使体育课程实施改革,来满足素质教育对于体育的新要求。

2.1、高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体育课程是高校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增加学生体育技能而设置的一系列的教育性课程。就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的模式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和教导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于体育活动的动作要进行讲解或示范,来教育学生来学会该项运动技能。高校大多采用学分制度,而一些体育课程的强制性参加导致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国家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的口号,各个高校开始进行课程的改革和改进,通过如:选修等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课程的设置依然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同时以技术技能和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检验模式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的要求。

2.2、体育课程中的问题

(1)体育课程观念落后。

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大多是以教师的课授为主的模式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形式单一,教师讲授在前,学生体验在后,只通过简单的讲解来完成整个教育,不能够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来教师来制定完成,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忽视创新实践的引导,不利于学生长久的体育发展。

(2)体育课程内容繁杂。

高校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不同的体育教育的内容,开设了许多体育教学的课程,但是开设的课程的数量繁多,但是重点不够突出,不具有针对性。高校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口号,通过对于选修课程的设置来进行体育教育,但是课程选择只是通过学生在教务网的抢课为主,学生在其中的自主选择权不够;同时课程的人数限制也导致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需求。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对于学生的教授也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体育技能的掌握,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加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自主性。

(3)体育教育形式陈旧。

目前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以教室的教授和室外的体验为主,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动作演示进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和落后,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的科技的出现,多媒体等新兴技术开始运用在体育教育当中,但是运用程度不够普及也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在大学的体育课程的时间也不够学生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的课程设置的时间较为宽松,每周体育课程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高校一般在大三以上的学生不再设有体育课程的安排,更加让学生失去主动参见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机会。

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3.1、建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再是仅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有多的目标内容添加进来。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不但要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更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由此来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健康,以及未来学生的体育发展。

3.2、改变体育传统教育观念

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教育人才,就必须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在体育教育中,必须要摈弃以教师为主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学生为教育主体,通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如:鼓励、引导等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体育内容教学;针对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等方式来保证学生所进行的体育教育是符合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模式可以促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

3.3、完善体育课程教育的理论及指导思想

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的内容繁多,但是内容杂乱,没有规范的体系组成。现代体育也是一门科学,具有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因此在教学课程改革中必须完善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让学生从更加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体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理解,实现真正的科学运动的目标。过去我们实施的是“应试教育”,以智育去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受教育者基本上是按照一种模式、一种规格在“读书——考试——升学”的三级跳中打转转,教育者沿袭着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策略。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所以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必须更新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应坚持下列指导思想:

把终身体育思想植于学校体育,把全民健身融入学校体育,把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和学生个体的体育需要结合起来。

3.4、增加体育教育的时长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必须要重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增加体育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同时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增加运动时间,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可以在课外,通过建立体育兴趣组,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学校提供相应的体育用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活动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自主运动的意识。

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体育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体育教学的改革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大潮,在不断弃旧扬新探索新途径的过程中前进,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切实的努力。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科学文化以及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各高校就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适应时代的要求。

[1]罗君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2]梅剑.刍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新校园(上旬刊),2015,(3).

[3]张仲.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5,(19).

[4]蔡菊英,刘琦,赵淼,刘军占.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4).

[5]高燕华.林昭绒.冯娟..高校体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6).

G807

A

1006-8902-(2017)-03-LXY

程森蛟(1977-),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