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梅,孟亚丽,韩丽亚
(吉林油田总医院职业病防治所1.质量管理科;2检测评价科;吉林 松原 138000)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入,不同规模的企业如雨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职业病危害,严重危胁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职业卫生技术人员面临着前近未有的挑战,既要应对传统工艺带来的职业危害,又要面临新产品、新工艺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建立和运行科学化的质量理体系,对检验检测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是检验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有力保障。本文将就如何建立和有效运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进行具体阐述。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一般采用GB/T27025《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则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重要环建立质量体系。
质量方针是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制定并正式授权发布的的质量宗旨和方向,是检验检测机构全体人员在检验检工作中共同遵循的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包括年度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各部门应根据检验检测机构的目标制定本部门的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织结构,明确人员职责,确保各岗位人员在工作中相互协调。
检验检测机构的资源包括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需的人员、设备设施、技术和方法等,是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技术服务的物质保障。
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管理体系的规定,对检验检测的全过程加以控制。既对从识别客户需求开始,到利用人员、设备设施等资源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分析数据、明确结果,以至最后形成检验检测报告的全过程加以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内容以文件形式表现出来。一般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四个层次。质量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描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与职责;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各个部门的职能活动,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细化,指导某个具体作业的操作性文件;记录表格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各层文件之间要管理体系文件要相互衔接,前后响应。
管理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组成的,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员来完成,只有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宣贯,组织协调,使全体人员充分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及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的目标。
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时常会发生偏离,检验检测机构应采用质量监督、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及能力验证等多种方式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现象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及时整改,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经济的逐步深入,外资和民营企业不断向职业卫生领域渗透,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检验检测机构欲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机构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持续提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1] 王 致,周海林,周丽屏等.PDCA循环法构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4):310-312.
[2] 项丹红,顾怡勤.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闵行区开展服务工作的现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4,30(2):149-153.
[3] 牛心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6):251-252.
[4] 孙大伟.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
[5]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6]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