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鹏,张宏兰,朱凤刚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1)
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1],2015年全球共有140万人因结核病而死亡,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是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报告同时显示,我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病数位列全球第三,结核病死亡率为2.6/10万,死亡数为3.5万[1]。本研究通过分析盐都区死亡的121例肺结核患者的死亡原因,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和减少肺结核死亡提供参考。
选取2005年1月~2016年12月盐都区登记管理的结案转归为死亡的肺结核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于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专报网”)、盐都区肺结核患者登记本及病历资料等。结核死亡是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因病变进展或并发咯血、自发性气胸、肺心病、全身衰竭或肺外结核等原因死亡;非结核死亡是指结核病患者因结核病以外的原因死亡[2]。病死率是指在治疗期间死亡的肺结核病人数占同期登记病人数的百分比。年龄组分为低年龄组0~34岁、中年龄组35~64岁和高年龄组65岁以上。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5~2016年,专报网共登记肺结核患者4603例,死亡121例,总病死率为2.63%。其中结核死亡79例,病死率为1.72%;非结核死亡42例,病死率为0.91%。
121例死亡肺结核患者中,男91例,女30例,男女比例为3.03:1。死亡年龄为12~90岁,平均年龄(38.5±24.7)岁。男性患者的病死率2.74%(91/3327)与女性患者的病死率2.35%(30/127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核死亡患者中高年龄组的病死率2.87%(46/1603)高于中年龄组的病死率1.26%(28/2222)(x2=12.714,P<0.001)和低年龄组的病死率0.64%(5/778)(x2=12.392,P<0.001);非结核死亡患者中高年龄组的病死率1.37%(22/1603)高于低年龄组的病死率0.26%(2/788)(x2=6.530,P=0.01)。
121例死亡肺结核患者中,初治102例,复治19例,痰菌检查阳性66例,痰菌检查阴性55例。结核死亡患者中包括61例初治和18例复治,非结核死亡患者中包括41例初治和1例复治。复治患者的病死率4.14%(19/459)高于初治患者的病死率2.46%(102/4144)(x2=4.545,P=0.03)。
结核死亡患者中,慢性心肺功能不全3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肺结核进展14例、咯血9例,自发性气胸6例。非结核死亡患者中,肺癌及其他肿瘤1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例、自杀6例、心脑血管疾病4例、车祸意外3例、肾衰2例、白血病及药物性肝损各1例。
有62例死亡肺结核病例存在一种及以上的并存病,占51.2%。其中,合并COPD 31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16例,肺外结核病13例,肺癌8例,其他肿瘤8例,支气管扩张6例,乙肝、肾病综合征各2例,白血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胸部X线片和/或胸部CT显示,病变累及单侧肺野39例、双侧肺野82例,累及3个及以上肺野91例;32例有空洞形成,双肺粟粒样病变6例。
结核病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而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5年结核病死亡人数比2015年下降95%的目标,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本研究分析本地区肺结核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期能够采取相应治管措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区死亡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国内白永辉等[3]报道基本一致。可能由于男性承担的家庭及社会压力较大,脑力及体力劳动强度较高,活动范围大,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接触传染源后易感染结核病,加之部分患者发病后治疗不规则,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引发死亡。我区死亡结核病患者中高年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年龄组的病死率。可能由于高年龄组(即老年人)发病症状不典型,就诊不及时,存在病灶多、空洞多、并发症多等特点,且免疫功能下降,药物反应大,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另外,复治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初治患者病死率,这可能由于复治患者疗程长,更容易发生耐药和死亡[4]。
本研究显示,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恶性肿瘤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则为非结核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结核患者合并COPD、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低下,最终导致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而死亡。另外,由于长期缺氧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并发感染后甚至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核病并发肺癌及其他肿瘤,会表现为症状不典型,病灶相互重叠,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常因肿瘤恶化死亡。糖尿病大多数并发中、重度肺结核,与结核病之间会相互影响,病情进展迅速,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病死率高。另外有6例死于自杀,可能由于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无保障,治疗疗程长,有恐慌、悲观情绪等,最终丧失治疗信心,提示在对身体疾病治疗的同时,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本研究仅分析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过程中死亡情况,未能对治疗结束后死亡情况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探索发现发生死亡的高危人群如老年男性,复治,重症患者等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和关怀,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控制肿瘤、糖尿病等并发症,能有效降低肺结核死亡率。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6.WHO/HTM/TB/2016.13.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08年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6-27.
[3] 白永辉.99例结核病死亡病例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516-1517.
[4] 王 敏,成诗明,许奕华,等.结核病死亡率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2):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