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03-10 04:34黄莹莹
关键词:民宿城镇化旅游

黄莹莹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黄莹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旅游管理系,河南郑州450046)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切入点,文章通过整理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研究进展,结合河南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旅游发展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通过打造旅游小城镇、树立全域旅游新理念、保证乡村社区主导开发、保护乡村文化属性、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发展智慧旅游乡村、加强民宿建设等促进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国内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全盛时期,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传统乡村变革、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休闲观念、消费观念也不断变化,乡村旅游在经营和发展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很多农民资金不足及投资能力有限、市场意识淡薄、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乡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跟不上游客的需求、环境污染严重等。因此要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基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历史性发展举措,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和改革要求,提出“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地域载体一致,理念和发展机制吻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依托乡村文化、民俗风情、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资源,通过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耕体验等方式来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我国城镇化研究现状

(一)新型城镇化

我国的城市起源和发展较早,但是对城镇化的研究却相对较晚。1980年,吴友仁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经验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对改变城乡面貌的巨大影响[1],之后城市地理学界和规划界开始对城镇化问题进行研究。“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城镇化内涵、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面临问题、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和发展路径、对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及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等方面[2-3]。目前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新型城镇化的研究,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和机制的研究还不多,同时一些研究成果尚未达到理论层面的共识[4],而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新型城镇化的演变路径、传统农业地区的城镇化、城镇化与生态环保、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等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和深入。

(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较晚,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邹统钎认为乡村旅游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保持乡村性,把乡村性作为乡村旅游的中心和卖点[5];张玲从回归与和谐生态理念角度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6];马彦琳以贵州省为例,提出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使乡村的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7];刘锐认为需要转变乡村的管理和经营模式,使乡村旅游与当地的自然、人文、社会、生态等环境相互融合,同时社会及地方政府不断关注,以此来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8];尤海涛站在乡村生态伦理的角度阐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要保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9]。大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进行研究,强调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社区参与、本土化、保护乡村性、转变经营方式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视角和领域不断扩大。

(三)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基础上,很多学者开始注意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作用,从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等视角关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曾天雄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开拓了空间,两者之间相互影响[10];何一飞、李丰生等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共生关系,提出乡村旅游嵌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11];张建、李世泰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线索,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12];孙缘、夏学英以辽宁省为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辽宁省乡村旅游之间的协同作用,结合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发展辽宁乡村旅游的思路[13];韩倩倩、王芬等对连云港市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促进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应政策[14];易肖肖、黄炜等则以张家界市为例,从时间、空间、文化三个维度来剖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并提出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方式[15]。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互动关系、城镇化进程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丰富了乡村旅游的研究体系。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不足,系统性和深入性研究还有待于提高。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概述

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及国家粮仓,河南省近几年加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小城镇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制度体系不完善、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产业支撑能力弱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面对这些新问题和新形式,必须把握机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

2007年10月,河南省政府首次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此后全省上下就不断加深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明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2011年,河南省继续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速。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以及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向城镇特别是各级城市集中,城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城镇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河南省各个地方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实施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试点工程,打造了许多成功的样本。

2.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与全国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基础不同,各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新型城镇化体系不够合理,郑州等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等级地位不高;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吸纳居民就业的能力不足,影响人口的集聚和集中,从而导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由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很不完善,同时城镇化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这些都是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创新城镇化体制等方面出发,持续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二)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概述

1.乡村旅游发展特征

(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农村,河南有1 863个乡镇,接近5万个村庄,自然景观、遗址遗迹、建筑景观等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河南省农耕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丰富,农业特产资源类型齐全,拥有发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等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拥有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戏曲、功夫、庙会、工艺、文学、杂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城遗址、名人故里、古代石碑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载体,是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独具魅力的特色资源。总之,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乡村旅游产品丰富、类型多样。河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和类型多样,有以观光采摘为主的新郑枣园、荥阳石榴园、郑州樱桃沟等乡村林果采摘游;也有以花卉观光、花艺设计为主的洛阳牡丹园、鄢陵腊梅园、开封菊园、汝阳杜鹃园等乡村农家园林游;还有以乡村风情和民俗文化为主的渑池古村落、辉县郭亮村、开封朱仙镇、滑县道口镇等乡村民俗文化游;有以休闲餐饮为主的丰乐农庄、烤鱼沟、富景生态园、四季通达等乡村生态游;还有集休闲度假、农业观光、参与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态。

(3)乡村旅游格局日益明晰。乡村旅游产业是河南省旅游的重要支撑,在发展乡村的过程中,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乡村旅游统筹协调机制,编制《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绘制河南乡村游画卷,开发以郑州大都市区为核心的都市乡村旅游圈,整合开发沿黄河生态旅游带、沿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和沿淮河生态旅游带,重点开发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和红色文化休闲度假板块、伏牛山地生态和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板块、太行山地生态和运动养生休闲度假板块、平原农区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板块,从而形成“一圈三带四板块”的发展格局,带动河南省乡村旅游更好的发展[16]。

2.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存在缺陷,文化元素缺失。在城镇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中,很多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仍然停留在棋牌娱乐、农家饮食、采摘钓鱼上,户外活动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乡村产品体验性弱。作为农业大省和文化内涵丰富的河南,一些乡村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乡村历史、农耕文化、手工工艺、特色民俗等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元素缺失,缺乏有深度的乡村休闲产品和文化氛围的塑造,使乡村在旅游发展中丧失个性,从而失去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区参与不足。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实现每个人在城镇中自由、公平、全面的发展。而河南省很多乡村旅游地区的社区在利益争夺中处于弱势地位,经常会遭到政府及外来投资方的排斥,地方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过度采用市场化的、引入外来投资者的模式。外来投资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违背乡村社区的意愿,破坏乡村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景观和谐发展共存共生的状态,导致出现社区居民话语权缺失、参与机会不均等、公共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对社区造成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冲击,影响乡村地区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3)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行业管理薄弱。河南省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低,散户经营仍是主流,导致从业者的专业素质无法保证,管理服务水平低,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同时散户经营很难兼顾社区的公共利益,从而会导致无序竞争,激发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同时,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很少,管理规章不健全,行业自律性差,一些行业协会名不副实,对乡村地区经营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4)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在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各类旅游规划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常见,如盲目开发、生态环境退化、风土民情缺失、社区内外矛盾和冲突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的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

(一)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是旅游城镇发展的结果之一,它不同于传统小城镇,旅游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增长点,是城乡统筹的新探索,符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旅游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既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又能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的优势。在旅游小城镇的发展路径选择中,有资源依托型旅游小城镇,如周庄、乌镇等;也有服务型旅游小城镇,如九寨沟县的永乐镇、漳扎镇等。随着河南省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对旅游小城镇建设的重视,河南乡村旅游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托乡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环境优势,注重内涵建设,形成独具特色、有浓厚文化底蕴、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

河南省在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中,定位旅游小城镇的发展主题和方向,深挖乡土文化内涵,注重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确保旅游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做大做强乡村旅游。

(二)以全域旅游新理念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融合,在2016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中,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就指出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中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17]。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做到人人心中有旅游,需要创新旅游发展和规划理念,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和条块管理障碍,把全区域生态、社会、文化等环境作为基本旅游资源,全方位谋划。河南省是全域旅游的积极践行者,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各个县市积极谋划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着力推进旅游重大项目的建设。河南省乡村旅游正处于如何优化产品结构、做大品牌、升级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抓住机遇,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契机,改革创新,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旅游的特色化、规范化、效益化、品牌化发展。

例如,地处伏牛山区的洛阳市栾川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县约10万农民脱贫致富,在2012年栾川县就率先提出打造乡村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将“全景栾川”工作提上日程,以旅游工作引领三农、工业、文化、城镇化等主要工作,推进核心景区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建设“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景观廊道,打造集休闲、度假、养老、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政府扶持,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开发

新型城镇化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社区是乡村旅游的主体,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赋予社区居民权利,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让居民参与到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等过程中来,让乡村旅游的利益最大程度的留在社区,通过社区参与实现乡村旅游积极效用的最大化。

社区主导开发首先要求政府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准确定位,既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关注乡村地区旅游的健康发展,又要积极关心和帮助社区解决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培训,协调好相关利益者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及公众的利益;其次,地方村委会应该充分利用广播、村民大会等渠道和网络媒介,做好宣传,鼓励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监督和约束外来投资企业的行为;再次,旅游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吸引社区居民到企业工作,合理分配利益,主动接受政府、村委会和社区居民的监督;最后,社区居民应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技术,提升自身素质,积极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发展中。

在社区居民参与这一方面,河南省可以多学习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的先进经验。例如,杭州市梅家坞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注重培训居民技能,开展居民茶艺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居民考取从业资格证书,从而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四)深挖文化精髓,保存文化属性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将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地域的农耕文化、民间工艺、民间建筑、生活习俗等等都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河南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禀赋。因此,应该挖掘不同地区独有的乡村文化,提升文化价值,建设拥有地域风貌、文化脉络、历史记忆和民族特点的乡村,保护和提升乡村传统的乡土文化,关注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文化影响,将文化旅游作为乡村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黎源的江湾镇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认识到生态和文化的巨大价值,出台《主要公路沿线、历史文化名村建筑管理暂行办法》《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实施细则》《村镇农民建房审批办法》等,按照“保徽、改徽、建徽”的基本原则保护徽州古建筑,改造非徽派建筑,新建徽派风格建筑,加大对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力度,从而促进了旅游的快速发展。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五)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构建主题性乡村目的地

针对游客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等需求,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吸引物,让游客参与乡村本土的各种活动和生活方式中。根据不同乡村地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确定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题,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民情形成地域风格,通过地区居民热情、友好、淳朴的态度构成旅游发展的氛围。可以在不同的乡村地区发展农业、节庆、杂艺、歌舞、戏曲、采摘等不同类型的旅游方式,从而达到村村有特色,保证乡村旅游的主题性和乡村性特点。

如成都市的三圣花乡把下属的村以“幸福梅林”“花乡农居”“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江家菜地”为主题,设计“五朵金花”的模式,构建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六)促进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浪的兴起,各个地区也在全面开展智慧旅游建设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可以为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背景下,要想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化发展,第一,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宣传,提高乡村旅游企业及社区居民对智慧旅游的认识,根据各地的特色和实际,规划指导,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完善的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建设框架,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安排、相互协调及动态监管,为旅游者及各个利益相关者提供旅游信息公共化和规范化服务的行业管理。第二,旅游企业需要依托乡村旅游特色资源,构建智慧景区,借助互联网、智能视频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展精准营销,对目标客户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建立吸引顾客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型旅游服务系统、智慧营销系统,发展智慧酒店和智慧旅行社等。第三,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之下,乡村旅游社区应加强智慧社区的建设,完善乡村信息通讯系统,加强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同时培养智慧农民,提高居民的智慧旅游意识和参与度,发展智慧农业,引入物联网,创新农业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多种智慧途径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发展。

如作为全国县域旅游的龙头,广西阳朔积极探索“轻点鼠标搞旅游”模式,成立“互联网+旅游”阳朔基地,借助“互联网+”机遇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阳朔矮山门村组建了阳朔第一家旅游型的农民合作社,入选全国首批20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七)以民宿为支点,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民宿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民宿盘活了农村闲置房屋,使乡村自然资源变为市场优势,使农民变为市场的主体,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有利于农民在世代生存的土地上通过乡村旅游而实现二次就业。深度挖掘和释放农家乐特色品牌效应,挖掘民宿经济潜力,首先,政府需要合理布局,明确乡村民宿发展地位,制定乡村民宿发展规划,提升乡村民宿建设水平;其次,在发展过程中,确保民宿精致化、规范化、差异化、亲民化发展,彰显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地域风情风貌,构筑乡村民宿精品;第三,针对单个民宿资金、技术等限制,可以成立区域性的民宿网站,同时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形式进行宣传和促销,向游客推广介绍民宿的特色和优势;最后,民宿经营者和服务人员应不断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艺术品位,从而促进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

如台湾民宿已经成为台湾旅游的一个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体验驻足,台湾民宿整合着当地的自然、文化、产业及生活资源,每个民宿都有民宿主人的故事,民宿主人将氛围和情愫融入到民宿的经营建设中,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细节,处处体现着精致的乡间风情使得民宿留住了自然村落、留住了记忆、留住了乡愁,为游客提供了原真性的乡村生活体验。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河南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民间工艺、乡土节庆、地方戏曲等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乡村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实际情况,合理发展乡村旅游,做到留住生态、留住乡村、留住农田、留住农民、留住游客,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城市规划,1979(5):13-25.

[2]张同升.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问题,2009(8):23-26.

[3]王慧英.经济学视角下健康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未来与发展,2008(6):40-42.

[4]岳文海.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15-16.

[5]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2006,21(3):8-9.

[6]张玲.基于回归与和谐生态理念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63-7264.

[7]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学刊,2005(1):63-67.

[8]刘锐.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4):61-62.

[9]左晓斯.可持续乡村旅游研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0]曾天雄,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9-61.

[11]何一飞,李丰生,曹世武.乡村旅游发展新出路:基于新型城镇化平台的嵌入式发展[J].理论导刊,2015(9):73-75.

[12]张建,李世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发展研究,2015(6):49-53.22.

[13]孙缘,夏学英.新型城镇化视阈下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3): 69-72.

[14]韩倩倩,王芬,邱建新,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 183-185.

[15]易肖肖,黄炜,白雪琴,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张家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5): 63-65.

[16]河南生态富民的“中原梦”从乡村游出发[EB/OL].[201/-03-10].http://hn.ifeng.com/lvyou/zixun/detail_2013_ 05/14/796610_0.shtml?_from_ralated.

[17]2016年我国将转向“全域旅游”发展七大转变待实现[EB/OL].[2017-03-10].http://travel.people.com.cn/n1/ 2016/0129/c41570-28096172.html.

(责任编辑:杨燕萍)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nan’s R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Huang Yingying
(Department of Tourist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Henan 450046,China)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issues in rural areas,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new urban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udy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then according to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rural tourism put forward that rural areas need to take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Henan.

rural tourism;new urban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30

A

1672-7991(2017)01-0034-06

10.3969/j.issn.1672-7991.2017.01.006

2016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民利益分配机制研究”(2016-QN-174)。

2017-02-10;

2017-03-20

黄莹莹(1988-),女,河南省济源市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民宿城镇化旅游
孪生院子民宿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旅游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