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逻辑与策略

2017-03-10 02:12贺文华左雪松
关键词:智库决策特色

贺文华,左雪松,2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基础部,浙江 温州 325000;2.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定位、逻辑与策略

贺文华1,左雪松1,2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基础部,浙江 温州 325000;2.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高校智库在决策咨询中充分发挥自身转知成智优势,呈现中国特色、高校特点、大学特性与服务特征的差异定位,遵循政治逻辑、功能逻辑、市场逻辑与学术逻辑的有机生成,通过推行品牌化、差异化、集约化与协同化的的发展策略,将智库高校优势转化为智库建设的高水平。

高校智库;定位;逻辑;策略

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日益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与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目标,以服务党政科学民主决策为宗旨发布《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以下称《计划》),对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组织形式与发展方向做出全面系统的部署,为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勾画出长远发展蓝图。[1]

一、目前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基本动向

目前学界对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研究存在两种不同发展方向:一种是从外在视角将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与其他类型智库进行区分,以便强调高校智库的“整体整块”特性。陈赟畅认为新型高校智库是依托大学建立或由大学牵头成立的,要和高校发展内涵及功能相一致,体现“包括专业性创新研究团队,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等‘新型’特质的新构成形态”[2]38。姜朝晖认为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从应然角度出发,要发挥基础性、长期性、协同性、适应性、国际性、复合性等特征引导合理定位,寻求比较优势。“利用高校的理论研究、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协同创新的方式,重点开展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智库服务。”[3]58全守杰认为“高校智库不仅具有独立性、非盈利性、现实性和政治性等智库所具备的一般特征,还具备教育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等独有特征。”[4]38另一种是从内在视角将高校智库整体进行区分,以便发挥高校智库的“各类各自”特色。张宏宝认为新型高校智库分层发展是高等教育分层发展逻辑的必然,不同层次类型大学因设置不同而其智库发展路径及治理模式也不同,“应从单一追求‘高大上’的发展模式向多元化的分层分类发展模式转型,进而建构新型高校智库分层发展类型与模式之间的整体性逻辑和匹配方式,立足不同类型高等院校的内生发展诉求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及与之匹配的治理模式。”[5]72杜宝贵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智库建设存在行业间高校、隶属类高校、区域性高校、国内外高校的协同建设不足问题,提出“需要建立高校智库顶层制度平台、大学内部治理平台、教育资源配置平台、国际高校智库交流平台、学科交叉发展平台等五大平台,推进中国高校智库协同大发展。”[6]8邓丽群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大学群体分析其智库的行业性和地方性两大特点,提出“从推进协同创新、提升服务能力、重视人才建设、打造智库品牌、加强国际交流5个方面建设高校智库的对策。”[7]19总体来说,现有研究已经兼顾高校智库的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全面与局部、整体与群体,对不同类别、层级、群体进行了具体分析,区分高校智库不是为了区分而区分,更不是说明孰轻孰重,而是遵循全面优化原则,强化高校智库的“新型”与“特色”,增强其主体责任与担当意识,以防高校智库主体“泛化”与“矮化”现象,应该将分类层次的纵向横向结合起来明确各自定位,更好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为协同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提供充足的智力资源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差异定位

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从主体纵横差异看,高校智库建设集中体现国内高校智库与国外高校智库的差异、高校智库与官方智库的差异、高校智库与民间智库的差异、部属高校智库与地方高校智库的差异。

(一)国内高校智库与国外高校智库的差异定位

决策咨询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为决策咨询制度的组织载体,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西高校智库差异是由特殊国情与特定制度所决定的,是显著区别于对方的属性、风格与形式。习总书记指出,智库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这就阐明了我国高校智库建设不能简单套用国际标准,而应突出中国特色,坚持与社会主义同向同行、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舟共济。第一,把握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中国高校智库发展取向包括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与应用倾向,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为行动指南。第二,坚持党管智库的政治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坚持党管智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8]。我国公立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管智库确保智库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政治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像西方高校智库标榜自身的纯粹性与超党性。第三,践行群众路线的政治立场。智库诞生之际就面临“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价值抉择,智库资政既要“站对”又要“站队”,中国高校智库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咨政建言,做到服务公共利益、培养公众思维与塑造公益精神。

(二)高校智库与官方智库的差异定位

目前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群是各级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室、社科院、行政学院、党校等官方智库,它们长期从事大量对策、决策与政策研究,与党政关系密切,具有明显体制优势,对党政工作部署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命题作文,在公共决策体系中发挥近乎“内脑”功能。但官方智库缺乏相对独立性、学科综合性与学术浓厚性,高校正好发挥上述优势弥补官方智库的不足。第一,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智库的活力所在,目前我国大部分智库是隶属各级党政事业单位且具有一定行政级别,官办背景使其决策咨询不可避免受到外在干扰。高校智库是由大学自主创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其与党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能够使其决策咨询变得更加灵活,大学学术自由与现代育人理念决定高校智库不可能一味地紧跟与依附政治权力,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方法与方式。第二,学科综合性。当今政策的出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智库研究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并进行综合考虑与利弊权衡,提出最优方案。由于官方智库多年来沿袭传统的政策学科群组建研究团队,导致研究广度拓展不够。高校智库明显具有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跨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优势,既能倾注于某一领域的深度研究,而又能通过跨学科整合进行合成研究。第三,长期追踪性。由于官方智库存在权力依附逻辑以及组织隶属关系,其必须对党政命题性研究做出快速反应,成果多属短期应急性的资政报告,缺乏长期关注与连续追踪的定力。高校智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具备资政的学科积累与学术储备,既可以把重点放在长线持续性研究上,又可以把重心放在加强短线对策性研究上,既立足当下问题又关注长远发展,正确处理短期应急性与长期持续性资政的辩证关系。

(三)高校智库与民间智库的差异定位

民间智库主要是由企业、私人或民间团体自筹经费出资设立,围绕社会公平正义与行业健康发展的资政议题,希望党政各项制度安排能够更多地倾向于特定群体意愿,并对党政决策产生一定影响的非营利性咨询机构。与民间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存在两个突出优势。一方面,联系优势。政府是所有高校的主管部门与绝大多数高校的投资主体,高校智库在资金来源、人事安排、业务往来等方面与党政部门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准半官方”色彩,与党政之间既保持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性,研究成果具有直达决策层的渠道优势,这种得天独厚的身份优势使得高校智库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党政数据信息,从而率先做出客观准确的政策研判。另一方面,人才优势。高校智库有着天然的人才优势,大学汇聚专业精英人才,是人才最为集中的场所,具有丰富人才资源、强大人才保障与充足智力支持,是高素质人才的养成地、高层次专家的聚集地与多学科人才的集散地,高校集中全国近70%以上的社科力量,为智库研究提供持续强劲动力。

(四)部属高校智库与地方高校智库的差异定位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智库加以智力支撑,部属高校智库与地方高校智库必须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自身的服务层次与辐射范围,自觉地把智库发展同国家与区域公共决策的需要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增强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与地方发展献计献策,采取“顶天立地”的非均衡差异化发展策略,坚持高端化与特色化并重、本土化与国际化并举,既能“小题大做”又能“大题小做”,有效避免部属高校智库与地方高校智库发展的同质化。目前我国高校智库数量最多,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是部属高校智库,其在大学智库建设中独领风骚,它们研究实力雄厚,聚焦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集中诸多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计划》指出:以综合性大学现有的高水平战略研究机构为基础,培育一批面向国家和国际重大科技战略问题的国家级智库[9]。约占高校智库总数80%的地方高校智库,是地方大学基于区域决策咨询需求而创立,作为区域公共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具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缘特点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区位优势,其具有鲜明的区域属性、地方特色、地缘优势与本土色彩,必须强化属地的本土资政意识,以立足地方、依托本土、服务区域与引领决策为宗旨,通过“小题大做”与“由小见大”加强本土化定位,使得其研究成果具有地方独创性。《计划》指出:面向区域发展需要,在高校培育一批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政策咨询机构。

三、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逻辑生成

建设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作为中国特色决策咨询制度的一种特殊安排,既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合乎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逻辑必然,呈现政治性、功能性、市场性与学术性逻辑演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

(一)政治逻辑

党领导一切工作。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10]307智库是以服务党政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咨询机构,党性突出是智库的鲜明特征。习总书记指出: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高校智库存在的社会价值是知识生产被演绎为推行辅政决策行为,学术研究成为服务社会治理与利益配置的手段,凸显学术服务的政治逻辑。尽管西方高校智库极力撇清自身的党性,认为自己完全独立或绝对中立于党政之间,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影响,但由于西方国家大多实行多党竞争上台或轮流执政,智库在决策咨询过程中难免与政党利益发生媾和。中国特色决策咨询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党领导各方力量进行民主协商与民主集中的有机过程,中国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高端与龙头,承载“高等教育强国梦”的政治使命,这种党性政治逻辑建构起来的高校智库蕴含着政治实用主义倾向,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校智库的政治起源,也是厘清高校智库的政治理路,其政治外力的支配超越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的认识论范畴,通过党政方案优选使智库成果转变为决策意识,使得知识生产与政治决策的联姻,搭起学术与权力的沟通桥梁,同时,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又把政党政治优势转化为智库管理的体制优势,更好巩固高校智库的政治、政权与阵地意识。

(二)功能逻辑

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之一,如何优化社会服务功能是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高校智库作为高等教育服务公共决策的组织形式,承载智库兴校的历史使命。高校智库要以佳作成果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学术研究方向更明确、服务社会平台更坚实与传承创新动力更强劲,通过提升决策咨询扩大在公共决策体系中的影响力。一方面,功能优化不是功能弱化。随着党中央对智库越发重视,高校智库建设如火如荼,众多基础研究机构也热衷于以智库名义改头换面,高校是否建设智库以及建设什么样的智库,取决于自身人才储备、学科基础与学术优势,让决策咨询的拓展功能彰显强化教学科研的本位功能,不能使原有功能消解弱化,高校智库建设要理性回归而不能非理性狂热,不能抛开人才培养而追逐智库建设的舍本逐末。另一方面,功能优化不是功能同化。《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智库五项基本功能与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存在一定交叉重合,正如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说过智库是一所“没有学生的大学”。但这并不是说大学就是智库,大学智库是智库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现代大学服务社会资政的一种路径表达与外显平台,大学具备或拥有智库建设的基本条件,大学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智库根本使命是建言献策,大学服务旨趣比智库更加长远、多元、理性与综合。

(三)市场逻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高校智库所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作为一种特殊智力商品,也存在定向供求与自由交换的市场法则,市场逻辑成为高校智库的基本逻辑与目标导向,通过市场供需与交换为党政决策主体提供智力支撑与智源保障。一方面,市场导向。智源的社会化应用强化了高校智库的市场属性,要求其更多地面向决策咨询市场开展知识生产。智库市场不是一般商品市场,智库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点,党政机构是智库产品的最大需求方与采购者,智库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其竞争机制建构的主导者在买方,对智库发展数量、建设类型以及资质培育有着严格门槛,高校智库要从市场需求主体的角度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智力产品有效供给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市场交换。高校智库虽定性为非营利性机构,按照公益服务导向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但非营利性(not-for-profit)是指不以营利或谋利为根本性,但非营利性不等于非赢利性、非盈利性与非收益性,更不是不讲效益成本的经营,恰恰相反,智库生存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收益,否则,智库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无法生存发展,智库产品转化为智力商品必须实行“谁点唱谁付款”,高校智库与党政机构共同遵守以知识为标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市场交换法则。《意见》提出:建立按需购买、以事定费、公开择优、合同管理的购买机制,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等多种方式购买。

(四)学术逻辑

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说: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的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高校智库依附于大学母体而存在,学术知识是其合法存在的根本属性,如果说上述三种逻辑都是外在嵌入性逻辑,那么,学术逻辑则是高校智库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组织变革的主导变量。智库是由科研服务职能而衍生的内部学术组织,是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决策参考,学术逻辑理应成为高校智库“独善其身”的内在规制。上述三大逻辑规制都持守工具性价值倾向,凸显了学术的政治价值、社会属性与经济功能,强调学术服务的客体逻辑。我国当前高校智库学术逻辑受到工具逻辑的干预,学术致胜举步维艰,高校智库学术权威的彰显要摆脱国家权力与市场力量对其过度的钳制,智库治理要从依附性逻辑与功利性偏好转向学术主导性的智力供给,用学术本位超越权力与功利的本位,印证“知识就是力量”效应。智库是学术主义而不是功利主义,高校智库不能将其成果作为利益交换与资源获取的筹码,过度关注知识外溢性价值会消解学术自治与自主,否则,学术商品化成为智库创新的“桎梏”,智库生产目标被方式手段所置换。智库是公共政策的研究者,是拥有学术一方,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是拥有权力一方,智库资政实现知识的科学系统与政治的权力系统形成交集。目前,高校智库的学术行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权力规训,行政权力通过项目委托、课题招标、成果奖励等方式构建起党政主导的智库评价、裁决与检视体制。

四、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策略

高校智库与其他类型智库相比,具有专业密集、智力密集与数量密集的特点,高校智库要在资政服务的品牌化、集约化、差异化与协同化上做足文章,不断为党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理论支撑、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一)品牌化策略

智库的生命力取决于智库的影响力,影响力的获得直接取决于智库品牌塑造。品牌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智库发展的硬道理,体现高校智库的核心价值与个性文化。高校智库要不断增强服务资政的话语权,把建言献策的质量作为生命,始终把品牌兴库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拳头产品与高端品牌。纵观国内外知名高校智库案例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著名智库都有自己品牌,它们之所以成为国家决策所倚仗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他们立足高校优势转化为创造高质量咨询品牌的条件。品牌培育应是高校智库建设的中心工作,代表大学智库被决策咨询市场认可的程度,体现决策咨询鲜明的高校个性特征与大学学科特点。高校智库要紧紧依托区域优势、学科特色与人才基础,根据自己知识积累与学术氛围,找准政策研究的切入点,坚持品牌化发展策略,加强智库品牌的理念定位、形象设计与个性培育,不断强化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与发挥品牌效应。

(二)差异化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11]。差异化是高校智库打造服务品牌的必要条件,高校类型差异势必要转换成智库特色差异,每一高校都存在的自身特色与个性特点,包括学校特点、学科特征与学研特长,要以品牌专业、优势学科与高端人才,有效地将其智力成果同其他智库产品相区分,突出个性咨询与特色资政。《意见》指出: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和无序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智库要克服同质化与趋同化倾向,树立差异化发展理念,引导不同类型高校在不同层次、领域与类型上凝练特色与办出风格,满足多元化决策资政的需求。《意见》指出:稳步推进提供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满足政府部门多层次、多方面的决策需求。高校智库要在决策咨询市场中竞相发展,通过校内与校际差异培育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资政特色。新时期高校智库要在官方智库的政治体制优势与民间智库的灵活市场优势中突出重围,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大力培育自身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自身资政品牌。不同高校智库应结合学校特质选择非均衡差异化发展之路,坚持特色、打造专长,走错位式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个性资政。

(三)集约化策略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高校智库集约化经营主要是通过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的调整来增进自身特色形成资政品牌。高校智库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整体文化软实力,要按照总体设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综合发展的原则形成校内协同资政的合力。由于以往高校智库存在资源分散、学科分割、机构分治、人员分群的现象,高校智库要树立系统理念,从分散向集聚转变,从单兵作战向联合攻关转变,采取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研究团队。引导传统学科转型、培育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形成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相互促进、文理学科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依托大学学科种类齐全,形成跨学科研究与超学科研究。高校智库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应用研究为导向,以应用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研究,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举,“学术情怀”与“应用情结”并重。

(四)协同化策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智库要走出一条协同化发展路径,通过供给协同与供需协同不断提升决策咨询的效度与信度。一方面,供给协同——智库协同。政府重大决策大多是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型问题,需要不同类型智库协同创新与系统集成。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智库独立承担某项重大政策研究显得力不从心,应组建研究共同体与联合体,实现资政要素的广泛汇集与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高校智库应与其他智库主体围绕提升重大决策咨询这一共同目标而形成决策共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风险共担的深度融合协同模式,打造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智库群,使不同智库资源与智源在共同资政目标下进行高效配置,增强集群资政与协作攻关能力,使智库协同成为智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另一方面,供求协同——校政的协同。《意见》指出:鼓励智库与实际部门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校智库是决策咨询产品的生产者与供给方,党政机关是决策咨询智力产品的需求者和消费者,重点是从深层次解决好校政合作共建的协同机制,这是决定高校新型智库能否发挥服务职能的前提条件。一是人才共用。建立校政人才“旋转门”机制,推动校政人才合理流动与共培共用,推荐高校智库专家到政府挂职交流,选聘党政人才加盟高校智库。二是信息共享。党政机构是高校智库获取政策研究数据的最主要渠道,需要党政建立制度化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及校政共建数据共享平台。三是机制共建。校政建立智库成果交易机制,形成定期收集、定向征集、定点采集的便捷报送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智库成果评估,根据咨询质量、采纳情况及实际效益进行评估,对优秀资政成果进行奖励。

[1]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7-08-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15/201402/164598.html.

[2]陈赟畅.新型高校智库定位、构成及价值呈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5).

[3]姜朝晖.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内涵、特征及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16(2).

[4]全守杰.高校智库的涵义与特征[J].现代教育管理,2016(1).[5]张宏宝.新型高校智库分层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

[6]杜宝贵.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4(4).

[7]邓丽群.行业特色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21(1).

[9]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2017-08-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15/201402/164598.html.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4).

G642.0

A

2095-0683(2017)05-0117-06

2017-09-11

2016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SCG22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贺文华(1966-),男,浙江绍兴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础部副教授;左雪松(1981-),男,安徽枞阳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社科基础部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智库决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中医的特色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完美的特色党建
微智库
微智库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