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篇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力考察

2017-03-10 02:12潘明霞
关键词:复句易位连贯

潘明霞

(南京审计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29)

汉语语篇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力考察

潘明霞

(南京审计大学 大学外语教学部,江苏 南京 210029)

随着Halliday语言理论的三大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倒装结构在组句成篇中发挥的衔接作用。研究涉及语法结构、信息分布、语篇功能等不同方面,但此类研究大都是以英语为考察对象。倒装结构在汉语语篇中是否具有衔接功能,以及其衔接力是如何体现的研究论述相对有限。通过句子成分和小句所处位置的常位和殊位的比较,考察汉语篇章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力。

句子成分;小句;倒装;衔接力

倒装结构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Jesper⁃son、Quirk、Emond、张道真、章振邦、薄冰、徐立吾等从语法层面对英语倒装句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相关论述;Prince、Birner、胡壮麟、徐盛桓、朱永生等运用信息理论对英语中的倒装句的信息分布状态进行了分析。从20世纪20年代起始,汉语界的语法学家们在开展语序研究的时候,有关倒装问题的研究已出现在各自的专著和论文中。如黎锦熙先生(1924)在其《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到的“正式句”和“变式句”的区别,从语序角度区分可视作“正常语序”与“倒装语序”的区别。又如吕叔湘先生(1942)在其《中国文法要略》一书里关于语序问题的讨论时指出:汉语叙事句的“正常次序”是“起词—动词—止词”(“猫捉老鼠”之类),但又指出还有‘变次’的情形。”[1]28-41著名汉语学家王力先生(1943)在其撰写的《中国现代语法》著作里把描写语、目的语、叙述词这类成分位置发生变化,不居于常在位置的情况称作“倒装法”。汉语界有关倒装的研究早已开始,然而,此领域有关倒装的研究存在语法学界和修辞学界观点不一致的问题。语法学界认为倒装主要存在于口语语篇中,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单句成分的易位;而修辞学界认为倒装不仅存在于口语语篇,同时书面语中存在大量的倒装结构,形式上不仅表现为单句成分位置的易位,还表现为复句中分句位置的易位。相比较来看,语法界有关倒装研究的范围比修辞界有关倒装研究的范围要窄一些。本文主要从语篇的角度考察倒装结构的衔接功能,作为考察对象的倒装结构范围相对要宽泛一些,既考察句子中主要语法成分的正位和殊位的情况,也考察复句中分句易位的情况。

一、“倒装”概念的界定

因受语法学和修辞学各自关注焦点、研究角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汉语学界对倒装的界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分歧。语法界所说的“倒装”关注句子成分的“易位”,如果句子内部词语顺序前后颠倒就形成“倒装”结构。

陆俭明先生在《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一文中从“易位”角度对“倒装”现象进行了举例说明。如:用“大概走了吧。”和“你哥哥来了吗?”这两个句子为例,将其前后成分颠倒为:“走了吧,大概。”和“来了吗,你哥哥?”陆先生认为这是口语句法中所特有的一种易位现象,称之为“易位句”。同时将易位句的特点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分别是:“语句重音的位置、意义重心的位置、被倒置的两个部分的复位情况(是否可以复位,复位后句子意思是否变化)、句末语气词的位置。”陆先生在文中特别强调:“易位句,应该说是真正的倒装句,这是口语里所特有的倒装句。”[2]

朱德熙先生(1982)在《语法讲义》第十八章第二节谈的最后一点就是有关“倒装”问题的。主要介绍了五种情况,即主语、修饰语、补语三种后置和宾语前置的情况以及连谓结构前后两个直接成分顺序颠倒的情况。朱先生在书中提到,正常情况下,主语总放在谓语前边,修饰语总放在中心语前边,宾语和补语总放在述语后边。为了表达的需要,这种正常顺序可以颠倒。但朱先生强调这种情况一般只在口语表达中见到。究其原因是说话人急于要把这一部分说出来,所有将想要说的那部分前置,置后的那一部分则带有补充的味道。另特别指出了这类倒装句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后置的那部分成分一定要轻读。[3]221-223

修辞学对倒装的定义多样,因关注的焦点和范围有所不同,造成各位学者下的定义也各有不同。陈望道先生(1932)在《修辞学发凡》第八篇积极修辞中谈章句上的辞格时对倒装是这样定义的:“话中特意颠倒文法上逻辑上普通顺序的部分,名叫倒装辞。”[4]219并举例如下:“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战国策·赵策》。普通顺序是:“齐楚固助之矣,吾将使梁及燕助之。”)[4]221。张弓先生(1963)在《现代汉语修辞学》里从语气、内容和音律的角度将倒装定义为:“为了加强某种语气,或突出表现某种内容,或调协音律,特地把寻常的句法的词语次序改变颠倒一下,这叫做倒装辞式。”[5]130吴士文、冯凭(1985)在《修辞语法学》里从修辞需求给予这样的定义:“倒装是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修辞的要求,特意打破常规,把文中某些前后成分变换一下位置的一种修辞方式。”[6]谭永祥(1992)在《汉语修辞美学》里从修辞美学的角度出发将倒装进行这样的定义:“有意颠倒词语的一般顺序,创造出一种有异于散文和口语的特殊句型,这种修辞手法叫‘倒装’。又叫颠倒、倒字。”[7]359

鉴于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倒装”是与“顺装”相对而言的,汉语缺乏形态的变化,语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语序的调整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一般来说,汉语的语序是比较固定的,句子成分排列顺序通常都有自己常处的位置,当句子成分处在非经常的、特殊位置上,发生易位的情况时就称之为倒装。“倒装”主要是指句子的结构成分的前后颠倒,但其在句子中原来充当的角色没有改变,这种现象既可能发生在单句中,也可能出现在复句中,借助语法变化实现修辞目的。

二、汉语语篇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功能

传统意义上,对倒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层面,倒装作为一种强调句型或修辞手段引人关注。但随着Halliday(1970,1994)提出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给学界带来的影响力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研究者开始从多个层面研究句式结构问题,其理论对句法研究的指导价值也越发显现。[8][9]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语篇的角度考察倒装结构发挥的功能,如张克定在《英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中提出倒装句在语篇建构中具有话题导入功能、情境设定功能、焦点凸显功能、焦点对比功能、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等[10];袁秀凤[11]也发表了关于倒装结构语篇功能的论文。他们的相关论述都涉及到倒装的衔接功能,但都是以英语为考察对象,汉语语篇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功能是如何体现?本节将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句子成分和小句所处位置的常位和殊位的比较,考察汉语篇章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力。

1.主谓倒装与衔接

句子中,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常位,如果谓语在前主语在后,就是殊位。需要突出谓语的场合使用主谓倒装结构,能增强表达效果,利于语篇的连贯;不需要突出的地方使用主谓倒装,反而会影响与上文的衔接。如:

[1]殊位:

一千里外,二舅和三舅平安回来了。大包小包背了满肩,走出一身热汗竟不觉疲劳。离村还远就望见了那棵大槐树,脚下更觉轻快了,二舅和三舅。

(铁凝《来了,走了》)

[1a]常位:

一千里外,二舅和三舅平安回来了。大包小包背了满肩,走出一身热汗竟不觉疲劳。二舅和三舅,离村还远就望见了那棵大槐树,脚下更觉轻快了。

例[1]与例[1a]对比可知,例[1]主谓倒装句中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有利于更好地承接前文的内容,使得上下文衔接自然顺畅。如果使用主谓顺装句就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相反,如果第一句用倒装句位于篇首,却会产生突然感,不利于衔接。是否使用倒装要视语篇建构的需要而定,因小说前面只写二舅恋着寡妇,对三舅的心思没有正面提及,到这里加以点破,以新信息的形式放在后面,效果更佳。正如张克定所言:“语篇的建构过程也是语篇信息编码的过程,而信息编码的最一般原则通常是从已知到未知。在语篇建构过程中,倒装句,作为一种语用理据性很强的信息编排手段,可以将句子成分前置或后置,对新旧信息编排的先后顺序进行重组和调整,从而确保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前后连贯,使语篇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10]

2.状语倒装与衔接

状语倒装既可能表现为状语前移,也可能表现为是状语后置。状语前移是指将状语放在主语的前面,突出状语的作用。状语后置是指将状语放在动词之后,目的也是强调状语的作用。无论前移或后置,选用得当,都将有利于语篇内容的上下衔接。如:

[2]殊位: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

夜间,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鲁迅《故乡》)

[2a]常位:

他下午拣好了几件东西……

我们夜间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他第二天早晨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例[2]与例[2a]对比可知,例[2]状语前移到主语之前,三个时间短语形成呼应,使时间的短促性体现得清楚有力;前后句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句子之间结构相称,语气更加连贯;言之有序,层次更为清晰。如换成状语在主语之后,表达效果将会受影响,各句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也会差些。又如:

[3]殊位: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鲁迅《伤逝》)

[3a]常位:

如果我能够,我要为子君,为自己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4]殊位:

请扬起你的风帆,

带着我的思念

在复苏的大地上飞翔吧,

为了去温暖

每一颗还在冬眠的种子;

为了去迎接

那碧绿的、碧绿的

成熟的夏天……

(柳岩《啊,春天!》)

[4a]常位:

为了去温暖

每一颗还在冬眠的种子;

为了去迎接

那碧绿的、碧绿的

成熟的夏天……

请扬起你的风帆,

带着我的思念

在复苏的大地上飞翔吧,

以上两例是状语后置。状语移到中心语的后面,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和强调状语,有时也是为了密切上下文的关系,起到衔接的作用。例[3]将状语后移,一是为了强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启后,为下文描写子君和我自己的遭遇起承接作用。例[4]将长修饰语后移,是为了将长句化短,一是为了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态,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句子的平衡和连贯。

3.定语倒装与衔接

定语通常放在中心语之前,当它放在中心语之后,往往带有补充说明的性质。究竟是用“定中”还是“中定”,同上下文的要求有密切的关系。如:

[5]殊位:

我还期待着新的东西到来,无名的,意外的,但一天一天,无非是死的寂静。

(鲁迅《伤逝》)

[5a]常位:

我还期待着无名的,意外的,新的东西到来,但一天一天,无非是死的寂静。

[6]殊位: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6a]常位:

荷塘四周,长着许多蓊蓊郁郁的树。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例[5]定语后置对“我”的“期待”新东西的补充说明,意在表现“期待”的“空虚”,与后句“无非是死的寂静”内容上形成紧密的联系,加强前后语义的连贯。例[6]将“蓊蓊郁郁的”后移,与后面的整个情景和画面相适宜。突出寂寞的夜晚,阴森的小路,淡淡的月光,符合上下文的气氛,利于整个语篇的协调。

4.偏句正句倒装与衔接

复句中的偏正复句,通常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有时为了上下文的衔接,会出现正句在前,偏句在后的现象。但是,在不需要颠倒偏句与正句顺序时,强行改变,会影响语篇的前后衔接;当需要颠倒偏句与正句顺序时,不做改变,也会影响整个语篇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下面将分别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为例,对偏句正句倒装在语篇中衔接作用进行考察。

[7]殊位:

有时我常常想:……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鲁迅《藤野先生》)

[7a]常位:

……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是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

是伟大的。

例[7]是一个包含转折复句倒装的语篇。前面具体论述藤野先生的伟大,接下来以肯定的语气将正句“他的性格……是伟大的”前置,用肯定的论断,强调、突出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一实一虚,语气连贯,重点突出。将“虽然……不……”偏句后移来对正句做补充说明,以便突出正句。如果用常位句,前后衔接就没那么紧密,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这个重点也就不那么突出了。

[8]殊位: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8a]常位:

……而且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所以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

例[8]中作者对因果复句进行了殊位的处理,目的是通过文中偏正复句的易位,通过使用肯定的论断和复迭的句式语气连贯,有力地鞭挞段祺瑞政府残杀爱国青年的暴行。如果改为常位句,段中上下文的衔接就会受损,文章的气势也会受损,影响整体连贯。

[9]殊位:

……诉苦哭穷之后你便急切地询问我国家大事,当你得知海外的某些流言蜚语并无根据的时候,当你得知国家有了新的进步的时候,你欣慰由衷,长出了一口气。……

(王蒙《轮下》)

[9a]常位:

……当你得知海外的某些流言蜚语并无根据的时候,当你得知国家有了新的进步的时候,……诉苦哭穷之后你便急切地询问我国家大事,你欣慰由衷,长出了一口气。

例[9]是一个包含假设复句倒装的语篇,为了突出即使前四十年生命中有很多苦恼,即使现在人居美国,你也绝对不可能忘却你的祖国这一主题,作者将文中的假设复句的正句前置,偏句后移,使文中前后意思紧密相连。如果改用正常句式,将会不利于与后面各句在内容上的衔接。

[10]殊位:

……老实人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其实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10a]….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无论它

在岸上或在水中,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

例[10]是“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这一节的结尾。前面分析什么样的狗不打是大错特错的道理所在,总结说咬人之狗都可打的结论。论断有力,语气贯通,最后补出偏句使表意更加周密,行文流畅。如果改用常位句,将会造成结构松懈,论断无力的可能。

但是,复句中偏句与正句的换位必须顺应语篇在结构和内容上的整体需求,应从文章的结构、题旨、情景等多方面考虑,不可随意而为,否则将会阻碍语篇的衔接连贯。如:

[11]……“南化”的牌子已经摘下,只剩了一个小小的留守处。他终于把这场阻击战打赢了。一股宽慰之情涌上心头。工厂关闭,在别的国家里,可能意味着失业、破产、跳楼自杀……而在这里,只是队伍的转移和重新组合,准备新的进军。今天,他能妥善地关掉一个厂,将来,只要给他一个厂,他就能把它顺当地开起来!可惜,现在他得去从事完全陌生的工作了——他被调到一个山区小县。

(吕雷《火红的云霞》

例[11]里的复句,作者使用的是正常句式。如果使用倒装,在内容上也会导致歧义的产生。因为“他就能把它顺当地开起来”前置,有可能会让读者误认为是将原来倒闭的工厂再次开起来,难以与前面的内容衔接在一起;在结构上将会有一种突兀感,不利于上下语篇的连贯。

结 语

以上各例从句子成分和偏正复句的常位和殊位比较入手,对汉语语篇中倒装结构的衔接力进行了考察。在语篇的组织建构过程中,无论是句子成分还是偏正复句的位置,总是以常位为主,如果要改变顺序需慎重考虑,是否采用倒装,都应依据语篇的需要恰当选用。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利于篇章结构的完整,可能还会妨碍篇章结构的建构,影响信息的表达和传递。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陆俭明.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J].中国语文,1980(1):28-41.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5]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63.

[6]吴士文,冯凭.修辞语法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5.

[7]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8]Halliday,M A K.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M]∥John Lyons.NewHorizons in Linguistics.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td.,1970.

[9]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Arnold,1994.

[10]张克定.英语倒装句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1(5):18-24.

[11]袁秀凤.从主位结构看倒装的语篇功能[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H314

A

2095-0683(2017)05-0068-05

2017-1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YY094);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外语类课题(16jsgw-10)

潘明霞(1966-),女,安徽巢湖人,南京审计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校 人云

猜你喜欢
复句易位连贯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人体隐喻与语篇连贯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从“梅普组合”到“普梅易位”的俄式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