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田
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
在造纸行业生产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的机械,难免会出现机械故障,这时应及时的采取措施,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维修,以保障造纸机械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备品备件在整个维修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备件,一切的检修工作都将化为空谈。造纸设备多为进口的设备,备品备件统计的难度较大,采购周期长,一旦备件采购错误或者供应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长时间的停机,损失巨大。
在纸机的运行过程中,每月都将有1-2次的计划停机时间,针对日常点检巡检中发现的故障进行处理。但在日常运行中平均每个月总会发生2-3个小时的故障停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日常点检巡检不到位、设备润滑不良、设备的一些缺陷未能及时的发现,以至于在计划停机时未能及时的处理。从而造成而外的产量损失。
专设管理部门只是做好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要深入到生产环节,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运维方案,这是做好管理体制建设的关键所在。制度本身的设计要注重效率优先原则,应保证运维方案各个环节顺利实施,运维方案的制定应注重可操作性,要简洁、高效。
近年来,机械装备水平取飞速发展,造纸机械的科技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大量新器件、新技术应用到设备中。这对维修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培养出一批同时具备先进理论知识和过硬实际维修经验的维修队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1.1 在SAP系统内创建完整的设备清单,每一台设备都具有其专门的设备编码。这就如同每一台设备都具有其各自的身份证一样。
2.1.2 BOM完善,每一台设备都有其专有的BOM,一个完善的BOM可帮助备件员快速的查找备件并进行准确的备件提报。同时结合设备备件的理论寿命、使用记录、采购记录及采购周期。及时的制作备件提报计划。有效的解决备品备件的采购不够准确、及时的问题。
2.1.3 SPM2的执行,按照每台设备的特性(温度,振动值,油位),来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单,按照工单的内容认真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养。做好每台设备的特性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设备的状态。以为制定维修计划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据。
常用的检测方式有:油液分析技术、温度监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振动检测技术。现在比较先进和推崇的是振动检测技术。振动分析具有理论基础雄厚、分析测试设备完善、诊断结果准确可靠、便于实时诊断等诸多优点而在机械故障诊断的整个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常用的检测工具:油液分析仪、测温枪、无损探伤、振动检测仪、热成像仪等。
a)维修计划管理表
b)设备缺陷管理表
c)设备备件管理表
d)预防性维修计划表
e)设备故障历史管理表
f)维修质量控制措施表
同步、实时维修。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控,减少维修性停机时间的损耗,提高企业的利益;当企业多个机器出现了相互干扰的生产型停机时,应当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同时维修,提高效率。
有步骤地进行维修。在停机状况产生,且不符合前文所述时,应当有步骤地对机器或配件进行维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可以结合上个方法,选择满足上述维修条件的内容进行化整为零的整修。
联系维修。在实践中发现经常发生故障的机器,应当使用在线联系维修,可以使得机器有机地、科学地运转,也能够实时监测机器情况。
造纸设备的性能及运转周期等,会极大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纸机的工作特性决定了其管理和维修的复杂性,每个设备都有其独有的特点及其属性,利用其特点及属性,在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维修,始终坚持人才与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的原则。
成立全面统筹协调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综合部门,整体布局,明确分工。设置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两级管理体制,在制度设计上,二者分工配合,调动全员管理。以设备为中心,落实“三定”制度,保证每台设备由专人负责。“三定”制度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开展的基础。
设备采办,仅是设备管理的第一步,为使设备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还需以下步骤:第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意识,使其意识到正确处理设备。第二,对技术人员开展专门过硬的培训,使其了解机器的正确操作流程,第三,做到利益最大化,安排进绩效考评中,只允许技术过关技术人员操作机器。第四,制定规章流程,及时检查机器,严禁机器超负荷运转,科学地安排机器的运行。
总之,造纸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是技术维护和设备管理工作的简单叠加,而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做好全寿命周期规划工作,做到采购、使用、维修各环节的衔接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水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任陆军,呼卫星,成朋朋.浅谈造纸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02):97+99.
[2]杨振宇,李明荣,王杰.现代大型制浆造纸企业设备管理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5,(08):46-48.
[3]张宏,王印.造纸设备故障诊断与监测的研究[J].纸和造纸,2016,35(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