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敏
(曲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事件语义学视角下的汉语特殊动宾结构分析
王雪敏
(曲阜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以“王冕死了父亲”“张三追累了李四”等汉语特殊动宾结构为研究对象,以Parsons新戴维森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逻辑表达式来表征不同句式的语义结构,为这类汉语特殊句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研究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从事件语义学入手对句子表达的时间进行分解的话,逻辑表达式就能清晰地展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动词之间的意义差别以及它们的语义特征。
事件语义学;论旨角色;特殊句式
对于“王冕死了父亲”这个句子,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其生成方式的问题。有的学者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了该句子的合法性,如韩景泉。沈家煊(2006)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上述研究对于解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思路。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该如何表述没有得到充分的说明。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表征这类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事件语义学(event semantics)是形式语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形式语义学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Davidson(1967)在“行为句的逻辑式”(The Logical Form of Action Sentences)一文中,从逻辑蕴含的必要性出发研究了表动作的词。在他看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论元外,动词在逻辑表达式中还需要添加一个表示事件的论元。这种分析方法被称为戴维森分析法(Davidson analysis)。后来,一些形式语言学家们(Parsons 1990; Rothstein 1998,2001,2004)对戴维森分析法不断修正,在戴维森分析法的基础上将题元角色引入逻辑式,对个体参与者单独量化,将事件看作元素,描述个体参与者与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节首先介绍新旧戴维森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以及Parsons亚原子语义分析的优势。
1.1 戴维森分析法
以戴维森理论为基础的事件语义学的主要目标是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行为句的意义。Davidson(1967)在对类似于“John buttered the toast in the bathroom with a knife at midnight”句式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传统逻辑表达式的不足,因此,给表示事件的谓词添加了一个表示时间的新论元“e”。就此分析,谓词“Butter”必带的论元数量是三个:“涂抹者”“被涂抹者”和事件论元“e”。他把语句中的副词性修饰语转化为命题的形式来表达。例如:
(1)a. John buttered the toast.
a1. Butter (John, the toast)
a2. (e)[Butter (John, the toast, e)]
b. John buttered the toast in the bathroom with a knife at midnight.
b1. Butter (John, the toast, the bathroom, a knife, midnight)
b2. (e)[Butter (John, the toast, e) ^ In (the bathroom, e) ^ With (a knife, e) ^ At (midnight, e)]
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a和b的逻辑形式是a1和b1,a1表示谓词“Butter”有两个论元“John”和“the toast”。b1表示的是谓词“Butter”有五个论元,分别是“John”“the toast”“the bathroom”“a knife”和“midnight”。
而按照戴维森理论,a的逻辑形式是a2,即有一个事件e,这个事件是John用黄油涂面包。b的逻辑形式是b2,解读为:存在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是John用黄油涂面包,这个事件发生在浴室里,这个事件使用了刀,这个事件发生在晚上。
戴维森理论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a1和b1中,动词butter后面的论元数目不一致,但在a2和b2中,butter所带的论元数目一致。而且,a和b的蕴含关系无法通过a1和b1体现,却能通过a2和b2体现出来。另外,与传统逻辑表达式不同的是,戴维森还在新的表达式中赋予了介词地位,把介词当作谓词来对待。这种表达方式无疑能够更加精确地刻画语义差异。
1.2 新戴维森分析法
Davidson之后,很多学者在戴维森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针对逻辑形式分析法的局部修正意见,包括Dowty(1979)、Parsons(1990)。这些学者在借鉴Davidson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戴维森分析法。该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将事件看作元素,将论旨角色引入逻辑表达式,将其看作事件与个体的关系。较之于戴维森理论,该理论的特点是更加清楚地表达句子中的每个成分与事件之间的关系,所以运用新戴维森理论,句子b的逻辑式为b3,即:
b. John buttered the toast in the bathroom with a knife at midnight.
b3. (e)[Buttering (e) & Agent (John, e) & Theme (the toast, e) & In (the bathroom, e) & With (a knife) & At (midnight, e)]
这个逻辑式表达的意思是:有一个事件e是关于涂黄油的,“John”为施事,面包是客体,浴室是事件发生的地点,事件中所用的工具是刀,事件中发生的时间是晚上。
Parsons讨论的另外一个语言事实是如例(2)描述的复合事件。
(2)a. Mary saw Brutus stab Caesar.
b.(e) [Seeing (e) & Sub (Mary, e) & (e’) (Stabbing (e’) & Sub (Brutus, e’) & Obj (Caesar, e’) & Obj (e, e’)]
对该句的解读为:there is a seeing whose subject is Mary and whose object is a stabbing of Caesar by Brutus. 根据Parsons的亚原子语义学理论,该句是含有两个事件(e和e’)的复合事件结构,其中e是seeing事件,事件的主语是Mary,宾语是事件e’;事件e’是一个stabbing事件,事件的主语是Brutus,宾语是Caesar。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Davidson的描述方法相比,Parsons的亚原子语义分析方法对事件结构的描写更为细腻,事件结构的表现力也被大大提高。
事件语义学可以通过逻辑表达式展示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逻辑表达式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句子的意义。用逻辑表达式分析英语和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同一个动词的用法以及同一动词在不同句式中的细微差别,新戴维森理论为我们理解句子中的各成分与事件的关系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2.1 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
在汉语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吕叔湘(1980)指出:“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更加是多种多样,有的得用许多话才说得清楚。同一个‘跑’字,‘跑街、跑码头、跑江湖、跑天津’是说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跑买卖’是为什么目的而跑,‘跑警报’是为什么原因而跑,‘跑单帮、跑龙套’是以什么身份而跑,‘跑马’是让马为自己服务,‘跑腿’是自己为别人服务,‘跑电、跑水’是拦不住某种东西跑掉,‘跑肚’是拦不住肚子里的东西跑掉。”
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如“来”“死”等可以加宾语,例如句(3)(4)。
(3)王冕死了父亲。
(4)他家来了客人。
针对“王冕死了父亲”这类句子的生成方式,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徐杰(1991)认为该句之所以成立是“王冕”或“死”位移的结果。潘海华、韩景泉(2005)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这类句子跟位移无关,并且他认为“王冕”并不是我们认为的句子的主语。即:
[CP王冕[TP e[VP死了父亲]]] 以上的研究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类结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为后来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们认为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不及物动词加宾语这类句子能更加清晰。
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例(3)和例(4)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子都涉及了两个事件,例(3)是宾语经历了某种事件e,例(4)是主语经历了某种事件e。因此,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的合法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根据新戴维森分析法,句子(3)(4)的逻辑形式如下:
3a. (e) [Experiencing (e) & Experiencer (Wang Mian, e) & (e’) (Dying (e’) & Experiencer (father, e’) & CAUSE (e, e’)]
4a. (e) [Experiencing (e) & Experiencer (he, e) & (e’) (Coming (e’) & Agent (guests, e’) & CAUSE (e, e’)]
从这两个逻辑表达式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句子都涉及了两个事件,即“父亲死了”和“客人来了”是一个事件e’,王冕经历了某事和他经历了某事是另一个事件e,两个事件之间是致使关系。事件e的经历者分别是“王冕”和“他”,事件e’的经历者分别是“父亲”和“客人”。
汉语中的宾语有不同的类型,例如(5)中三类宾语可以用逻辑式表达为a1、b1和c1。
(5)a.我睡地板。(处所宾语)a1. (e) [Sleeping (e) & Agent (I, e) & On (the floor, e)]
b. 我写毛笔。(工具宾语) b1. (e) [Writing (e) & Agent (I, e) & With (brush pen, e)]
c. 我飞上海。(地点宾语) c1. (e) [Flying (e) & Agent (I, e) & To (Shanghai, e)]
例(5)中的3个句子可以理解为表达不同的事件,分别是睡觉事件,写字事件和坐飞机事件,而“地板”“毛笔”和“上海”分别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事件发生所使用的工具和事件的目的地。
2.2 动词在不同句式中的用法
同一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会有不同的意思。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去分析同一动词在不同句式中的用法,可以根据逻辑式的不同发现动词用法的细微差别。如例(6):
(6)a.开窗户了。
b.窗户开了。
a1. (e) [Opening (e) & Theme (the window, e) & Cul (e)]
b1. (e) [Opening (e) & Theme (the window, e) & Cul (e)]& (s) [Being-open (s) & Theme (the window, s) & Hold (s)]
“开窗户了”和“窗户开了”都表示“开窗户”事件,根据逻辑表达式可以看出细微差别。(6a1)是(6a)的逻辑形式,表达的事件是窗户从关到开的变化,窗户是事件的客体,Cul表示事件的结束。句中没有强调施事是谁,所以在逻辑式中没有描述。(6b1)是(6b)的逻辑形式,表达的“开窗户”有两个事件,一个是变化事件,表示窗户从关到开,客体是窗户,该事件结束。另一个事件是窗户保持开的状态(s),Hold表示这种状态持续,同样,该句也没有强调句子的施事。
以上主要介绍了戴维森分析法和新戴维森分析法之间的差别以及新戴维森理论对像“他家来了客人”这类不及物动词加宾语的现象和“开窗户了”和“窗户开了”等由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构成的不同句式的解释。研究发现事件语义学的分析方法能够对部分歧义句的刻画做到使语义内容更加精确,而且表现方式更加规范。
[1]刘国辉.“王冕三岁死了父亲”的认知构式剖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7(3):125—130.
[2]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3):221—231.
责任编辑:李增华
The Study of Chinese Atypical VO Constru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ent Semantics
WANG Xue-m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Accounting for Chinese atypical VO constructions based on Parsons′s Neo-Davidsonian theory, such as "Wangmian died his father", "Zhangsan chased tired of Lisi".we can study the atypical VO constructions in terms of logical form.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analysis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event-based approach to constructions can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logical relations of the sentence, so that we can clearly know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verb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tructions.
Event-based Semantics; Thematic roles; Atypical VO construction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3.056
2016-12-13
王雪敏(1991—),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义学。
H146.3
A
1674-6341(2017)03-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