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尘封近半个世纪杜诗词汇研究力作
——评莫任劬先生的《杜诗二字构辞类辑》

2017-03-10 00:13:09
岭南学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重言构词杜诗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 东莞 523419)

《杜诗二字构辞类辑》在作者莫任劬(1898—1970)先生仙逝近半个世纪后出版,这是莫家之大事,也是东莞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幸事。《杜诗二字构辞类辑》洋洋洒洒五十万言,耗时20年,这部厚重的书,到底有哪些价值,这是值得人们去探索的。

一、《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在分类上的创造性

(一)一般书籍双音节词内部结构分类

根据词语内部语素数量,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因叙述需要我们只谈二字构词)。

一个语素(有的语法书称词素)构成的词为单纯词。单纯词分为连绵词,如徘徊、哆嗦、崎岖、伶俐;叠音词,如姥姥、瑟瑟、孜孜、猩猩;音译词,如沙发、咖啡、尼龙;拟声词,如扑通、哗啦、咯吱、嘟哝。

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复合式由两个不相同词根语素结合一起构成,主要有五种类型[1]:

联合式:买卖、道路、骨肉、收获、国家、动静、美好;

偏正式:新潮、气功、象牙、雪白、昏睡、痛恨、笔直;

补充式:摧毁、弄清、马匹、房间、揭穿、推广、阐明;

动宾式:有限、失业、投资、站岗、披肩、悦耳、管家;

主谓式:地震、胆怯、自动、肉麻、耳鸣、心酸、日食。

有的书籍的叫法有一些不同。联合式称并列式,动宾式叫支配式,主谓式称陈述式[2]。

附加式:老虎、阿姨、木头、第十、桌子。

重叠式:星星、妈妈、刚刚、仅仅。

(二)《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双音节词内部结构分类

《杜诗二字构词类辑》没有拘泥于流行语法书的说法,而是另辟蹊径,将二字构辞分得很细,具体分为重言、骈连、加冠、辅益、体用、施受、時间、方位、数量、代字、人名、地名、职称、颜色、杂录,并对每一种划分做了诠释。这可以说是莫氏的创新所在。

而且《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在一大类的基础上还有更细的次范畴的分类,我们以重言为例,杜诗重言共六百三十余条。根据二字重言所描绘的对象,其中有名物实字,如年年、日日;有数量字,如一一、个个;有性状形容字,如皇皇、赫赫;有象肖音声的字,如啾啾、唧唧;有表心意情操的字,如忡忡、怛怛;有动作的字,如望望、采采;有颜色字,如蒼蒼、青青;有虚字,如稍稍、往往;但最后一条“已已”两字,意义各自不同。原不是叠字。因其形式似重言,而且仅是一条,不为另立一目。姑以附于重言之末[3]2。

又根据位置,将重言的次范畴分为:用在句首者,如:“娟娟戏蝶过间幔,片片轻鸥下急湍”“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來”。用在句尾者,如:“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小院回廊去寂寂,鱼凫飞鹭晚悠悠”“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用在上腰者如:“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遊丝”“江天漠漠鸟飞去,风雨时时龙一吟”“云石焚焚高叶叶晚,风江飒飒乱帆秋”“山水苍苍落日曛,竹竿袅袅细泉分”。用在下腰者,如:“穿花蛺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欸欸飞”“风含翠篠娟娟靜,雨裛红蕖冉冉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闭窗宿雾濛濛湿,朱栱浮云细细轻”[3]2。

二、《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在唐代词汇研究上的价值

杜甫写了几十年的诗,留下的诗有1400多首。他的诗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口语程度较高,毛主席在读到杜诗《赠卫八处士》道:“全诗以口语写心中之事,毫无雕琢之工。”[4]大家熟知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该诗非常地口语化。杜诗时间跨度之大,数量之多,口语程度较高,基本反映唐代的语言风貌。《杜诗二字构词类辑》的研究价值在于它选对了语料(杜诗在唐诗中占有语言研究优势),在于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唐代词汇研究薄弱的缺憾,还在于它顺应了词汇断代史研究的需要。

(一)杜诗研究优势明显,是研究唐代词汇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料

1.杜诗被称“诗史”

(1)唐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体现。唐军兵败陈陶,杜甫有《悲陈陶》;唐军兵败青坂,杜甫有《悲青坂》;光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著名的“三吏”“三别”,则是唐军兵败邺城,为了补充兵源沿途不断征兵时所作。

(2)杜诗,有的可补失载之史,如《三绝句》中写安史乱后蜀中的混乱情形,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史书未见记载。他的诗,可以证史,提供了史的事实,还能补史之不足。

2.杜甫其人被称“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高超的技能让“诗史”成为了“史诗”。

(二)唐代二字构辞研究薄弱

研究杜甫诗的文章非常多,有内容方面的,如饮食、自然情怀、漂泊等,有艺术方面的,清新风格、七言歌行、用韵、诗法等。研究杜甫诗歌词汇的文章却非常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仅查有一篇,即代奎的《杜甫诗歌常见副词研究》。

人们不仅对杜诗词汇研究很少,而且对唐宋两代复音词的研究也非常薄弱。孙永兰《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中对唐代以前诸代复音词都有专书研究,如《诗经》复音词占9.7%、《论语》占8.7%、《孟子》占10%、《左传》占11%、西汉《史记》占19%、东汉《论衡》占22%,对唐宋以后的明清两代复音词也有专书研究,明《水浒传》单音词占30%,清《红楼梦》单音词占36%[5]。唐代,只提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双音节词,也没有与单音节词作比较分析。宋代只提了苏轼《前赤壁赋》和李清照《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大抵把中古语言时代的下限定为六朝的,唐代词汇就更不会囊括在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之列了。邱冰在《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中有专书的双音节词比例研究[6],东汉《论衡》双音节词占40.6%,西晋《三国志》占43.3%,刘宋《世说新语》为41.1%。

(三)词汇断代史研究需要

就古代词汇而言,较之音韵学、语法学、文字学、方言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而言,对词汇研究是很不够的[7],而词汇研究又出现偏差。词汇史的专著,关于古代汉语的、通代的,我们虽有,但词汇史的专著、断代的,却少见。伍铁平先生指出:“语言研究曾经长期偏重于历史。现在的认识是,在状态和历史之间,状态领先于历史。历史是比较先后若干个状态串连形成的,……”[8]从研究的一般程序来看,先是微观再宏观,先是局部再是整体。先弄好各断代词汇史研究,整体词汇史研究也就水到渠成。

三、《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在文化和精神上的价值

(一)东莞文化建设上的价值

东莞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投入很多,“三城”(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文化体系的构建,文化精品的打造,大型电视系列片《相约多瑙河》、音乐剧《蝶》、“文化周末”品牌(系列工程)等,这些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9]。但文化建设深度不够,文化部门没有好好地深入到民间,发掘民间手稿等文化遗存。东莞不是人们所说的文化沙漠,历史上名人名作不少,东莞地方历史文献,据不完全统计,从宋代以来,至少有1000余种,保存至今不足100种,不到10%,并且还有继续散佚可能。《杜诗二字构词类辑》手稿存在莫家几十年,已经发黄,部分被虫侵蚀,若不校对整理,会腐烂不存。《杜诗二字构词类辑》校对整理,引起了东莞文化界的广泛关注,麻涌镇政府专门发起了关于《杜诗二字构词类辑》的评审,该书得到了傅泽铭、岑诒立、詹谷丰、胡磊、李培军、李翠微等十一位专家的充分肯定。《杜诗二字构词类辑》的出版,是作者莫家的大事,也是东莞文化建设的幸事。《杜诗二字构词类辑》的出版也足以让有关部门深深思考,若非笔者意外和作者儿子莫锵恺先生的偶遇,手稿将成为虫子和菌类的腹中之物。

(二)科研精神上的价值

莫任劬先生埋头著述《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坚持20余年,这种科研精神是一笔财富,应该代代相传。

手稿充分体现莫任劬先生超凡的细心。下面为“时时”二字构辞的一组句子:

时时乞酒钱(乞一作与)三 34

时时用抵戏 十七 29

时时开暗室 十八 61

时时战斗欲何须 十八 60

村鼓时时急 十 69

吹帽时时落 廿二 27

风雨时时龙一吟 十九 12

留连戏蝶时时舞 十 21

每一个句子后面都有两个数字,一个是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书中目录的卷数即第几卷(《杜诗详注》一共分为25卷),一个是这一卷下的目,如“时时战斗欲何须十八60”,句中的“十八”是指十八卷,“60”指这一卷下面的第60首诗歌。这组句子一共八句,这八句是莫任劬先生在杜甫一千多首诗歌中找出来的,而且是穷尽式地找出。莫任劬先生去世时,是1970年,那个时候一般人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哪里有现代化手段去检索,全部都是人工。多么艰难,我们可以想象得出。

手稿充分显示莫任劬先生非凡的耐心。每一个句子用毛笔工整地抄在一个长条的纸上,然后竖排地非常整齐地贴在一张相当于今天A3的纸上,贴满为止,并在句子中的那个二字构词旁用红色的圈圈画上。这样的A3的纸有2000多页。当我们在近半个世纪后拿到手稿时,我们无不被莫先生这份虔诚这份执着所感动。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怎样让自己冷静下来,潜心钻研。莫任劬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和继承。

四、结语

上面我们谈了《杜诗二字构词类辑》几个方面的价值,但书中也有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我已”在句子“我已无家寻弟妹 十 31”[3]1217里。“我已”不会是单纯词,“我”是“我”,“已”是“已”;“我已”也不是合成词,“我”和“已”在这里不会分别是词素;“我已”还不是词组,“已”和后面的动词“无”关系密切,构成偏正式的短语。这么厚重的一部书,难免有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

《杜诗二字构词类辑》的面世,其价值不会只是上面所提及的那些,今后我们还可以慢慢去研究它。

[1]黄伯荣.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8-260.

[2]吴永焕.现代汉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69-170.

[3]莫任劬.杜诗二字构词类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

[4]高咏志诗与话.杜甫的口语诗[EB/OL].[2012-09-0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a11580102e8nn.html.

[5]孙永兰.汉语词汇双音节化问题初论[J].中国校外教育,2008(08):1580.

[6]邱冰.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30-33.

[7]王云路.百年中古汉语词汇研究述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4):55-60.

[8]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陈跃.关于东莞文化建设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1(09):156-158.

猜你喜欢
重言构词杜诗
浅析《诗经》重言的语用功能
夜读(一)
中学生报(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01
你是我的岛屿
青春美文(2017年9期)2017-11-15 06:22:32
篆刻杜诗记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庄子》“重言”辨析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 01:29:30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长江学术(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百花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