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慰藉心灵的乡愁栖息地
——读贾平凹新书《心迹》
■钟芳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字质朴拙厚,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总是有新知,有见识,又有情趣,还有味道。
“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而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这不仅出自于生命的本能,更是我文学立身的全部。”近日读贾平凹最新散文集《心迹》(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好似一股潺潺的清泉汇入我的心田,又宛如一阵泥土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慢慢咀嚼,如茶之清香、花之雅洁、酒之甘醇,拂去心灵的尘埃。贾平凹说:“读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情怀和智慧,而大情怀是朴素的,大智慧是日常的。”
《心迹》是贾平凹的记录初心、描绘故乡的一部散文集,内容丰富,题材驳杂,一共包含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说东道西、初人四记四个部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里记叙了贾平凹故乡商州的山山水水;《说东道西》记录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初人四记》则记叙了贾平凹少年时期生活中遇到的喜怒哀乐,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状貌。但是无论记叙什么,都记录了贾平凹真实的内心世界,不仅有所行所思、所爱所痛,还有丰富阅历、真知灼见,且随处可见其大情怀、大智慧以及其古朴的性灵和古雅的趣味。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乡。秦岭深处的商洛,古时又称商州,是贾平凹先生的出生地和故乡,他在那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时光,山川、庙宇、老树、河渠、集市、牛羊、虫鱼、风雨、雷电、雪花……一切都在作者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贾平凹读大学后虽然住在城市里,但和故乡和农村基本没有脱离关系。下乡采风、体验生活,他都会跑回老家。故乡发生的任何事情,也都时时牵动他的心脉。
在《心迹》一书中,贾平凹以细致、深邃的笔触娓娓道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秦岭农村的风情画卷,其中既有情,也有景,既有地方风情风貌,也有人文景观。作者在引言中说,这本小书是写商州的。故乡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以及父老乡亲的生活变迁,都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比如在《初人四记》一文中,作者把“我”(小名瞎女)与花子、爹与干娘、娘与干爹,在顺境与逆境中的生活情状、生活态度以及生活矛盾和生活的变化,写得凄婉动人,让人既感到世态的苍凉,又体会到人性的温暖。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越来越领会到作者笔墨里浸洇着对家乡这种浓郁的思想感情。在谈到自己的故乡时,贾平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爱商洛,觉得这里的山水草木飞禽走兽没有不可亲的。至今,我的胃仍然是洋芋糊汤的记忆,我的口音仍然是秦岭南坡的腔调。商洛也爱我,它让我几十年都在写它,它容忍我从各个角度去写它,素材是那么丰富,胸怀是那么宽阔。凡是我有了一点成绩,是商洛最先鼓掌,一旦我受到挫败,商洛总能给予慰藉。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其商州这个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社会嬗变,都洋溢在作品中,读来让人觉得情感真挚,韵味悠长,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福克纳曾说:“我的像邮票一样的大的故乡是值得好好描写的,即使写一辈子,我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故乡,对于作家们的写作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乡养育了贾平凹,也给他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贾平凹也深深地眷恋着故乡,在其一生的守望里,故乡,是他心灵的永远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