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上科技“依赖症”了吗?

2017-03-10 18:15杜捷
科学Fans 2017年1期
关键词:黑镜母猴依赖症

杜捷

高端前沿的科技产品,还原度爆表的VR设备,各式各样的网络交互软件……如果你是个资深科技控,拥有这些装备绝对是你的梦想。但《黑镜》第三季却给被高科技入侵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不管是第一集里为了社交系统评分而最终疯狂的女主,还是第二集里忽略家人体验VR致死的男主……《黑镜》向我们展示了科技“依赖症”末期患者们的生活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找不着手机就抓耳挠腮,没有电脑就度日如年的感觉相信你也一定体会过。可是,你知道让我们患上科技“依赖症”的病根儿,到底是什么吗?

感觉依赖

当我们可以通过VR设备轻易获得身体感官的体验时,那么真实的拥抱似乎就能够被科技所代替了。人类有着与生俱来与母亲产生亲密依恋的需要,它会增进我们和最亲近的人之间的爱和信任,并对今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曾经用恒河猴做过一个经典的“绒布妈妈”实验:他们将刚出生不久的小恒河猴和母猴分离,然后人为地制造出两种不同的恒河猴妈妈:一种是木头制作,上面包裹着温暖的绒布,体内还有灯泡模拟体温。另一种是铁丝制作,外形与木猴相同,同时体内也有能提供温暖的灯泡。研究人员经过数日对小猴的活动观察后发现,尽管两种母猴身上都装置着能够为小猴提供食物的奶瓶,这些小猴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绒布母猴在一起。看来,和毛绒绒的温暖表面接触带来的安慰超过了仅提供食物对小猴的意义,也证明了拥抱等身体接触能够带来对依恋的满足感。而现在,我们也许可以不通过触碰真实的人就轻易获得这种接触安慰。VR技术已经让我们开始尝试探索未知的空间、观看虚拟的球赛,甚至和已经逝去的人重新对话……如果感觉可以被较好地模拟,真实世界里的感觉依赖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表达依赖

社交软件让我们越来越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而无暇兼顾非语言表达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平日里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所产生的效果远不及一个酷炫的表情包。但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却是我们沟通过程中重要的非言语表达形式。借助于表情、动作和声音语调的变化,我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人类的面部有80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多种不同的表情,其精细和复杂程度毫不逊色于语言和文字,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能带给人们无限遐想。不同于语言存在的广泛差异性,我们人类的面部表情往往是全世界通用的。具备这种通用并且与生俱来的对表情的识别能力,是由于它有利于远古人类的种族生存和繁衍,比如愤怒表情为了对他人发出的危险信号保持警觉,识别的速度要比对愉快的表情反应更快。除了面部表情,声调的高低、语速的急缓、音量的大小都可以使完全相同的语言文字呈现出不同的意义,配合各种肢体语言,我们所能产生的非语言沟通形式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样。不过由于社交软件的普及,我们似乎可以放弃这种费时费力的非言语沟通习惯,转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简单的关心和祝福。

交往依赖

如果互联网等信息传播平台能帮助我们迅速找到量身定制、一见如故的朋友,那么隔壁经常打招呼的女生,楼上帮你照看宠物的大爷,甚至一个班的同学,都会在网友面前相形见绌。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人际交往的接近性原则。接近性原则指的是我们通常会选择那些经常在我们面前出现的人作为朋友,因为他们“面熟”。这种熟悉感产生的喜欢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一定适应意义,因为我们的祖先为了有效区分熟悉和安全的人,对那些不熟悉和不安全的人保持警惕,就在脑海中产生了“熟悉就是好”的预先设定。这种熟悉度产生的好感还表现在:我们普遍存在着一种自我服务偏差(也可以看做某种内在自恋),即我们通常喜欢那些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事物。比如,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好与自己名字有关的单词、生日有关的数字,以及对那些和我们自己长相接近的人产生信任感。

现在,由于信息传播的高效和迅速,我们可以忽略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通过网络上的接近性来与人建立交往,并且根据我们的交往更加有针对性地发展下一段友谊。当你在网络上找到了一见如故的朋友,自然也就没时间去在生活中慢慢与人相处了。

自我意识发展依赖

自我意识是我们不断认识和完善的内心世界。当我们还在婴儿时期,就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知道“我的身体”是和周围世界不一样的存在,这也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开端。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我”和周围环境、他人、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产生了各种独特的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让我们逐渐形成了认知、情绪、动机等构成的多样且稳定的内在世界。

如今,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和互联网脱不了关系,而我们也开始分化出现实自我意识和虚拟自我意识两套系统。你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是老师眼中的乖孩子,但在互聯网上却是人们口中的“键盘侠”;你可能在现实中是一个冷酷的“面瘫”,但在虚拟世界里却是热心公益的快乐天使。我们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并且用两套相同或不同的自我意识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成长着。我们并不担心每天在两个“我”当中来回切换转变角色,但是同时也存在某种可能,就是我们网络中的那个自我意识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现实中的自我意识蜷缩在狭窄的角落,导致我们彻底变成网络中虚拟的那个“我”。

当科技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为我们带来便利与好处之外,也影响着我们内心感受世界、满足需要和发展自我的方式。而我们也不能忘记,不管科技如何快速地发展,我们仍然是生活在真实社会里的一份子。毕竟,再仿真的VR技术,也比不上现实中一个温暖的拥抱,再热火朝天的表情包“斗图”,也不及现实中一场愉快的聊天。巧妙地运用科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避免自己变成《黑镜》中被科技“依赖症”所控制的人类。

猜你喜欢
黑镜母猴依赖症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黑镜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摆脱依赖症
美剧《黑镜》第三季:从“鲁迅”到时代弃儿
跨越物种的母爱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
斗猴
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