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呼唤

2017-03-10 18:10曹振国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汪国真黄沙烟雨

曹振国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汪国真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高晓松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作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 ——宫崎骏《幽灵公主》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选择合适的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

这道材料作文题中,三句话都共同指向——“远方”,因此不妨把作文的基本话题定位在“远方”上;但这道材料作文题又不等于以“远方”为话题的作文,材料限定了一些基本方向。可以把三句话分开解读,每句话可以成为一个立意角度。角度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远方总像一簇燃烧在心头的圣火,不断引发着我们的期盼。所以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角度二:高晓松把“诗和远方的田野”与现实中“眼前的苟且”对举。旨在说明远方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角度三:从宫崎骏《幽灵公主》中的话着眼,远方不容易到达,但远方始终令人向往。三句话概括起来理解,无尽的远方是朦胧的、不确定的,远方的道路也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远方仍有其吸引力、感召力,诱惑着人走出去。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实现理想,前赴后继,走向远方。

可以着眼材料整体,结合对“远方”内涵的定位和理解构思成文,也可以谈我们对“远方”的态度。远方,可以指辽阔无边、漫长遥远的时空,也可以指心理距离;既可以实指具体对象,也可虚指远大目标或理想。因此,描写远方的景色,叙述远方的故事,抒发对远方伙伴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追寻过去的一段经历,均可算从“时空距离”切题。大诗人泰戈尔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的诗句,启迪我们也可着眼于“心理距离”写“远方”。汪国真曾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在说对待“远方”的态度。韩寒在《永远的远方》里也有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很多人总是说现实生活诸事缠身,所以去不了远方——这无非是自寻托词而已。别以为只有诗人、歌手才会去远方流浪,其实每个人都向往远方。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这就是不同人对“远方”的不同态度。

遥远的向往

文/徐钡格

我行走在四月的烟雨江南,心中却是远方的黄沙弥漫。 1

第一次见到那个怪人时,我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那人身着白色粗布裹身长袍,以头巾遮面;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后的骆驼,眉目忠善敦厚,铜铃叮当直响。我好奇,屁颠屁颠地跟着他,看他昂首阔步地向前,我也跟着学。周围的人都笑,然后他发现了我。

“你跟着我干吗?”他的嗓音有些粗粝,但语气还算温柔。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从哪儿来?为什么衣服怪怪的?”

那人大笑,拍着我的脑袋说:“我从大漠来,那是一个遥远的地方,那儿很荒凉,但很美……”

他走一路讲一路。他说大漠的月亮比江南的月亮大很多,沙尘也大,一切都气势磅礴但又满目苍凉。他讲他的骆驼以及这一路的传奇经历……他说,如果我到大漠,或许可以碰见他。

于是我在心底种下了一颗关于远方的种子。2

如今我成年了,我想去那遥远的远方。

可江南有小桥流水、青瓦幽径、亭台楼阁……这一切让我不舍。

“孩子,留在家里吧,别让爹娘担心。”爹娘的挽留,也让我更有理由留下。

但我对大漠仍念念不忘。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执念:到不了的远方总是最美好的。某天晚上,我梦见自己来到了大漠,银月如盘,瓦蓝的天幕一片苍凉,我行走在漫漫大漠中,四周一片寂静……梦醒,静坐许久,我想,我必须离开。 3

带着江南的烟雨与爹娘的叮嘱,我踏上新的征程;我孑然一身,但无惧无畏。

还未到一半的路程,我便已风尘仆仆。我开始想念婉约的江南和家中的父母了。但我不能回头,远方还在等我,那儿的一切都令我向往。我想亲手捧起那细细的、带着太阳体温的黄沙;我想牵着粗糙的驼绳,去寻找那怪人,然后与他一起共赏冷月,看尽大漠。

为了我的远方,我不惧跌倒,不惧冷眼,日夜兼程……终于,我抵达了远方的大漠。

那是一片无尽的黄沙地,风吹过,沙粒打得我的脸颊生疼。我有些许失望,远方怎么是这样的?但我并没有悲伤,我买来一头骆驼,再次踏上旅程。

驼铃声声,黄沙漫漫。在途中我遇见了大漠的人们:男人豪爽大方,不拘小节;女人开朗热情,能歌善舞。他们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大漠的魅力。我也见到了大漠的明月,挂在连绵的沙丘上方,大如银盘;在大漠深处,胡杨在风沙中摇曳,但它们却高昂着头颅,向苍穹展示着一种意志和刚强…… 4

我为大漠的人们讲述江南的富庶与静美:烟柳画桥、亭台楼阁、草长莺飞……漫天风沙中,我看到了大漠人眼神中的渴求与羡慕,一如当年江南烟雨中幼稚的我…… 5

【模拟评分】 内容19 +表达19 +发展19 = 57分

【评分依据】 选择小小说的体裁来诠释主题,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与实力。文章扣题紧密,开頭、中间、结尾皆有切题之语,但自然落笔而不露痕迹。内容方面,写身处江南的“我”对远方大漠的向往,情节起伏跌宕,描摹符合人物心理。语言方面,作者笔法老到,技巧运用熟练,语言精练又不乏小小说文体所必需的细节刻画。结尾升华主旨,内蕴深刻,颇具余韵。

猜你喜欢
汪国真黄沙烟雨
雨的随想
南湖烟雨
烟雨草海
江 南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温柔淡雅柔美演绎新歌《烟雨江南》
腰痛用花椒黄沙热敷
黄沙当中寻阳关
吹尽黄沙始到金——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