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脸上抹泥巴,引导其对着镜头诉说贫困,辅之以煽情的背景音乐……此前,在四川凉山布拖县一带,穿着简朴的村民成了线上直播的主角。而近日,一场网络主播内讧、互相揭秘对方“公益造假”的风波正因此蔓延。在直播视频中,村民们得到了食物、水果、衣服等物资,还有一沓分量不小的百元钞票,而主播们也表现得十分体贴入微。可事实上,直播完成后,主播又将财物收回,只留给村民很少一部分钱作为“辛苦费”,或者只给点吃的。而通过直播,相关主播每天会收到价值5000到1万元不等的礼物。
经证实,在网络直播兴起后,多名网络主播打着慈善名义前往凉山,实际上却从事着借慈善之名敛财的勾当。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局官方微博“@凉山公安”2016年11月7日针对“主播做伪慈善”一事发布消息称,已经将进行伪公益活动的相关人员驱离。如果有网友被骗数额巨大,可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公益直播造假,受伤的不只是善心
若非不同的公益主播团队因利益纠葛而起内讧,这类精心策划的骗局可能还会持续上演。时下,躬身做公益、做慈善,不失为跻身网红之列的有效路径。然而,用在镜头前做戏的方式装模作样地做慈善,无论在道德还是法律层面,都令人不齿。假公益、真敛财,既赤裸裸地骗取了粉丝的同情心,更有违“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的慈善法规定。
从发放给困难群体的慰问金被幽靈般抽成,到领导慰问受灾群众的合成照,以及眼下直播平台上的公益造假,都是因循同样的路数和逻辑,用慷慨的帮扶救济与贫穷弱势形成反差,俘获道义人心的支持,进而令主谋者名利双收。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公益造假嫁接了粉丝经济,慈善作秀搭上了网络直播的快车。粉丝就是生产力,有了粉丝就会有人刷礼物。如果说以直播飙车、喝辣椒水、捅马蜂窝等奇闻逸事博出位,还处在网络直播吸睛来钱的原始粗放阶段,那么直播慈善作秀,显然能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轰动效应。当公众信任一次次被透支,正常的公益慈善是否会被罩上作秀的魅影?面对真实的贫弱者,还有多少人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倾囊相助?到头来,本已脆弱的慈善生态必将雪上加霜。
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
在法治社会,从来没有一个领域是法外之地,网络平台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直播行业的迅速兴起,网络主播逐渐成为许多人竞相追捧的行业。不过,互联网应该是阿里巴巴的宝库,而不能沦为潘多拉的魔盒。凉山的网络主播,为搏上位披着慈善马甲,却行不义之事,把穷人当成牟取暴利的道具。这样的做法显然就是“披着羊皮的狼”,涉事主播在直播平台上卖力表演“慈善”,所消费的不只是凉山农民的善良,还有粉丝的爱心,正所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主播赚到的就是满满一口袋”。
社会原子化、价值多元化、舆论透明化,给了网红勃兴与风靡的最佳土壤。一方面全民移动直播的时代款款而至,技术改造生活,这是科技的魅力。另一方面,网络直播泥沙俱下,直播平台乱象丛生,不乏淫秽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违法违规信息。新生行业既需要发展空间,也离不了适当监管。站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客观地来说,网红也不是洪水猛兽。一些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网红,也有其积极意义,三观正、有节操,网红也可以“最美”。可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这时资本只要稍稍抛个媚眼,网红经济就容易走火入魔。对于当下的种种网红乱象,监管要管、平台要治,而网红们更当自重自强。自觉遵守网络公约,恪守道德与文明的底线,遵守法律法规的红线,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不畏浮云遮望眼”,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开辟出一片网红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