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通?靳凤凰?马文萍
本文为2016年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手机软瘾矫治中的自我管理研究》(编号:JG16DB056);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党建研究课题《大学生手机软瘾矫治中的自我管理研究》(编号:DJSZ-2016-B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 过度使用手机造成心理和生理严重伤害的手机“软瘾症”形成的原因是由手机、社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量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制定手机使用的限定规则,积极参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活动,依靠自己的自制力和自主性觉醒消除手机“软瘾症”。
【关键词】 手机;“软瘾症”;危害;成因;对策
“软瘾”(soft addiction),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朱迪丝·赖特最先提出的,他用“软瘾”描绘这样一种状况,“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同时,他指出,“……陷入软瘾的人也没有真实的生活在当下。”美国临床心理学领域享有盛名的伯克利大学赖特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91%的美国人患有软瘾。人民日报的微博也发表了一项数据,指出全球71亿人口中有68亿手机用户,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离不开手机,那么目前已有20多亿的人掉进了手机的“温柔陷阱”。在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消费产品的今天,在其超强的连接性和大众化的娱乐性背后,隐藏着手机“软瘾症”现象。手机“软瘾症”是指手机使用者对手机过分使用的状态,他们往往会在手机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达到使用手机的最初目的,从而产生一种自责、懊恼的心态。
一、手机“软瘾症”的危害
手机“软瘾症”对使用者产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上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体能、卫生、视力等方面;心理上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等方面。
1、生理伤害
首先,体能水平下降。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们每天平均花费近5小时左右的时间在手机上,其中包括发送数百条短信、浏览社交网站等。因此导致手机使用者更倾向于坐着,而不是运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间一长就会对身体的体能造成一定影响;其次,接触细菌量增加。根据英国萨里大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发现,手机全身都遍布细菌,手机所含有的细菌甚至是男士厕所冲水手柄上细菌含量的18倍。这些细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病菌团,危害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最后,产生眼部疾病。长时期使用手机,会对使用者的眼睛造成严重伤害,特别是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會导致眼睛发生病变,造成视力直线下降。
2、心理伤害
首先,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偏差。网络技术的发展,客观上拓展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关注亲朋好友的动态信息,进行相互之间的互动。网络进步给我们所带来的便捷性,使人们开始慢慢淡忘朋友聚餐、家庭聚会等传统的社交模式。这样长期以往下去,我们面对的仅仅是一些冷冰冰的文字和图片,而忽略了面对面谈心时眼神、语气等无声信息的传递;其次,产生孤独心理。众所周知,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人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当然包括语言的交流与沟通。当手机发明后,由于其操作的便捷性,人们渴望利用手机进行跨领域的交流,这样使人丧失了与他人交流谈心的欲望而变得更加孤独、寂寞。
二、手机“软瘾症”形成的原因
1、手机方面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逐渐普及化,手机也日渐成为大众化的产品,因此手机的逐渐普及成为手机拥有者产生“软瘾症”的客观基础。在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得手机这一通讯工具也日渐占据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因此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多样便捷。但是,手机的高科技和高智能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智能手机中有很多的应用程序,如游戏、摄像、网络等,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最后产生了“瘾”。
2、社会方面
社会交往需求和同侪压力也是形成手机“软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和外界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将处于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带到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通过网络来直接实现人际交往的需要。这让手机拥有者感到自己时刻处在相互联系的巨大人际关系网络中,因此产生手机“软瘾”;另外,同侪压力,是指朋友之间的影响力。就手机而言,当智能手机的价格变得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进行社交互动,没有了手机,就被排斥在社交圈外,所以,手机使用者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同侪的压力而开始使用智能手机。
3、个人方面
人们使用手机的初衷,是为了和亲朋好友取得一定的联系,但是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会给他们带来更加强烈的生理上的孤独,尤其是现在“90后”、“00后”这些社会上使用手机的主力军,他们个性比较独特,精神生活贫乏,需要依赖手机的各种功能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其次,手机“软瘾症”形成的主观重要原因在于自我控制能力的低下,自控力差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使用者频繁地更换开启手机里的应用程序,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能够达到最初使用手机的目的。
三、手机“软瘾症”的解决对策
手机“软瘾症”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它能够浪费掉手机使用者大把的时间,同时让人产生悔恨和空虚的心理疾病,因此寻求解决手机“软瘾症”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手机“软瘾”的现状,本文从手机规则的实施、生活环境、手机拥有者自身情况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1、为手机使用者制定手机使用的限定规则
人一旦沉溺于某一件事,就会在好奇心的不断驱使下频繁地进行某种活动。解决手机的“软瘾症”,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使用者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为了更好地限制手机“软瘾者”的使用时间,可以通过运营商的后台操作进行控制,让患有手机“软瘾”症的使用者被迫放弃手机,逐步改善手机“软瘾症”的不良使用状况。
2、积极参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活动
手机“软瘾”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手机使用者对于交流的渴望。加强朋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让有手机“软瘾”的使用者改变不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回到现实生活中;另外,为了减少对手机的频繁使用率,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具有替代性的活动,同时为自己制定一些特定的规划,尽量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性,增加生活正能量。
3、依靠学生自己的理性,靠自制力和自主性觉醒
首先,觉醒的对象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方面。生理自我是指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自我是指自己对自己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认识;社会自我是指自身对处于社会中的地位的认知。通过觉醒来认知自己的病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对策。其次,要正确而辩证地看待手机“软瘾”,手机是为生活提供方便的工具,我们不能盲目地让手机压榨自己的时间,左右自己的情绪。要及早地认识到手机“软瘾”的危害,积极抵制诱惑。最后,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要警惕手机的“瘾”,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在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减少非必要手机使用率,丰富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让压力和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
【参考文献】
[1] 黄佩.网络社区:我们在一起[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9.1.
[2] 李若菡.论大学生社交网络“软瘾症”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1.242-243.
[3] 于波.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29-132.
[4] 刘斌,于瀛.大学生软瘾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155-160.
【作者简介】
李智通(1988-)男,辽宁北票人,大连交通大学辅导员,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靳凤凰(1990-)女,山西神池人,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
马文萍(1969-)女,山西阳高人,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