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亚当·斯密

2017-03-10 03:52赵子郡
留学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斯密道德

赵子郡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成长在苏格兰法夫郡的柯卡尔迪镇。柯卡尔迪镇只有区区1500人,并不发达,但是它对斯密今后成为经济学宗师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镇有个繁忙的码头,每次海员们出海回来,总能给斯密带来许多有趣的信息,比如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通商贸易状况等,这使得斯密对贸易往来和关税制度有了最初的认识。儿时的斯密还经常到镇上的作坊里观察工人们劳动的场景,这也让他在心里产生了劳动分工理论萌芽。

到了入学的年龄,斯密有幸进入了苏格兰最好的学校——柯卡尔迪市立学校学习。在学校,斯密成绩优异,特别是在古典文学和数学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天分。不久之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14岁的斯密考入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尽管这所大学规模较小,师资有限,但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给了斯密无限的发展空间。在这里,斯密遇到了恩师弗朗西斯科·哈切森。这位著名的哲学教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哈切森还把斯密引见给《人性论》的作者——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以后的岁月中,斯密和休谟有了非比寻常的友谊。

1740年,斯密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并拿到了斯内尔奖学金,被推荐到牛津大学的巴利奥尔学院继续深造。巴利奥尔学院图书馆种类丰富的图书给了斯密充足的“精神粮食”。在这里,他阅读到许多书籍,其中包括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古典著作,他也接触到一些哲学理论。1748年,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受聘于爱丁堡大学,成为一名英国文学讲师。然而在教书之余,勤于思考的他逐渐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了一系列的研究。

1751年,斯密重返母校——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教授。一年后,他又改任伦理哲学教授。后来他还成为了教务长和副校长。斯密将这段时间称为他“一生中最有用和最幸福”的时期。斯密善于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比如自由贸易理论。他还发表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让他声名鹊起的《道德情操论》。

1763年11月,斯密辞去教授之职,接受英国财政大臣查尔斯·汤申德的聘请,成为其养子巴特勒公爵的私人家庭教师。第二年2月,斯密陪同巴特勒公爵赴欧洲大陆游学。他们到达了法国、德国和瑞士等国,考察了各地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和经济贸易。他们拜访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先驱。其中不乏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百科全书派成员达朗贝、霍尔巴赫、爱尔维修,重农学派的学者魁奈、米拉波、杜尔哥等,斯密也结识了一些重商学派的学者。这些交流令斯密受益匪浅,使他萌生了撰写一部经济学著作的想法。

1767年5月,斯密回到家乡卡柯尔迪,开始潜心撰写《国富论》。他每写完一章就会拿给其他学者,虚心听取他人意见。6年后,《国富论》初稿完成。然而追求完美的斯密并不急于出版此书,而是又花了3年时间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直到1776年3月9日,斯密的《国富论》终于问世。后来,斯密又对此书做了补充,在1784年、1786年、1789年分别出了新的版本。 1790年7月17日,这位伟大的学者与世长辞。

《道德情操论》一书主要探究的是事物在道德上的认可,它阐明了道德世界的和谐秩序。斯密认为,人虽然存在自私观念,但却拥有一种使自己处于旁观者地位的能力,从而对事物的道德价值形成一种基于同情原则上的观念。

《国富论》是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它共分为五卷。第一卷讲述了劳动生产力进步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的分配,其中涉及到劳动分工、价值理论、商品价格、劳动工资、资本利润等内容。后面几卷分别阐述了资本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经济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公共财政。斯密主张自由贸易,主张政治中立,反对重商主义。他认为经济体制应该以保障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原则。劳动产生财富,而社会整体在国民财富的“共享”中获得进步。他把人类看成是自私的个体,人们追求利益是正当的,然而,“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机制却可以最终促进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斯密独到的见解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两本书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冲突。因为作为伦理学家,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认为构成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的利他主义精神,而作为经济学家,斯密在《国富论》中却认为人们总是追逐个人利益。为此,学者们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之谜”。

实际上,两种看似矛盾的理论正是由斯密当时所处的特殊时期决定的。当时,传统英国社会日渐远去,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兴起。斯密一方面对传统社会充满眷恋,另一方面又对新兴社会充满憧憬。这两部著作就是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交替创作的。斯密担心人類的伦理会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所以他才密切关注人性道德和社会经济的关系。实际上,两本书中观点都是斯密学术思想体系中两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虽然两本书的着重点不同,前者寄希望于人类的同情心,后者倾向于竞争机制,但都同属“道德哲学”范畴,都是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不能对立看待。斯密一直试图研究作为自然人和作为社会人的本性及生活的终极目的和过程。遗憾的是,斯密有生之年并未完成其全部的写作计划,因此也未形成他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

斯密的思想集百家之所长。他的继承者中不乏像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中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基于斯密的经典经济学之上的,甚至可以说连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受到了斯密的影响。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也受益于斯密的理论。森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密的贡献。在经济学界,斯密成为著作被引用最广泛的学者之一。

斯密的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富论》出版后,斯密的理论取代了当时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在英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786年,首相威廉·彼特把斯密的理论应用到财政预算中。在斯密思想的指引下,英国经济飞速发展。在随后的150年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也都采用斯密理论来治理国家。政府采取低关税,不干预经济,经济自由发展,只是依靠价格机制来调节市场。两百年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执政期间也极力推崇斯密思想,高呼还经济以充分的自由,政府只作一个“守夜人”。虽然几百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为“政府是否应该管理经济”而争论不休,但这丝毫不影响斯密思想的广泛流传。人们仍然能够感觉到斯密思想对国家政策的一些影响。

猜你喜欢
斯密道德
跟踪导练(五)(2)
为何不吃梨
道德
道德一论
亚当·斯密的责任感理论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启示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解读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的人力资本思想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严复与亚当·斯密税收思想比较研究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