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良信
摘 要:城镇化的推行速度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迅速,村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在这种情况之下,村镇建设活动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态势,越发朝着自发和随意的方向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加明确的看出:村镇的建设缺乏长期统一的科学性,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达到要求,村镇生活环境不够优美,房屋风格混乱缺乏统一性,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村镇发展进行规划,村镇的立法、监督水平滞后。本文主要针对在城乡统筹背景下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镇规划;实践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140-02
1 背景
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敲响了我国的大门,农村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农村正在朝着更加光明的世界走去。值得一提的是,村镇工业对农村的农业起到的反哺作用,加快了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深,城乡合作朝着更加紧密的方向发展。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村镇城市化的发展,帮助了村镇现代化发展。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用人需求日益加大,加上国家开放就业政策,使得许多农民踏上了离乡务工的道路。因此,农民的收入一天天多了起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各项配套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然而,我国城乡统筹的措施实施的并不是非常完美,村镇规划目前还有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缺乏经验,村镇城市化仅仅是将城市规划模式生搬硬套,通过方格路网建立几何形态,对村镇的空间布局设计也只能采取简单的思路,一些城市规划的生搬硬套打乱了当地村镇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建筑风格、历史传统。最终看来,只是把村镇变成了缩小版的城市样式,反而难以完成传承文化历史的使命。
2 城乡统筹思想对村镇规划模式的指导
2.1 城乡一体化的定义
在有些人眼里看来,所谓的城乡一体化,就是城乡一样化,通俗的说,就是把农村变得和城市一样,很明显,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正确的定义是: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区别与区域规划和小城镇总体规划,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统筹规划,必须考虑到城与镇之间的空间拓展和产业的转移趋势,同时也要注意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概括来说就是:城乡统筹规划是在农村的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完整规划。
2.2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
把村镇与城市中的农业和工业、农民与市民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将这个整体统一规划,协调管理。
前面提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水平不够完善,城乡差异依然很大,这种现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了巨大阻力。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通过政策的改革促进农村的转型,同时使城市与农村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业机会、规划布局、生态保护方面实现更加紧密的一体化。用过政策的方式,拉近城市与村镇的距离,共同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
3 城乡统筹背景下村镇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村镇规划在管理中失效
首先,在一些村庄中,存在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无法衔接的问题,在土地规划中写明可以利用的土地却没有在村庄建设规划中合理运用,而在土地规划中写明土地保护或者土地禁用的土地却在村庄建设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住宅基地“三统一”的原则在村里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能够建房的土地所有权却在村民手中,村民委员会无法调配使用。
第三,农村的行政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在农村经常会出现建筑地基加大、建筑移位的现象,导致原有的规划无法正常实施。
第四,过去采用的紧缩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得就农村的改造更加困难,就存很难改变,自然就会导致新村无法建成。
第五,村庄改造规划过于复杂,没有一个简易的程序针对村情作出适当的调整,只能生搬硬套。
第六,城乡一体化这一理念,并没有在村民心中有很深刻的印象,对于村镇规划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另外,村庄的资金不够充裕,投入不够,质量低,指导性不强。
3.2 管理任务重,管理力量弱
目前,我国大部分村镇呈现出一种小、多、散的特征。在村镇实行行政执法以来,将管执分离的模式运用到规划管理中,有住建局来掌控管理的一方面,由执法局来掌控执法的一方面,将管理和执法进一步完全分离。从一方面来看,村镇建设管理事务繁多,管理方式的选择应该采用劝导调节的方式,而在城市中普遍使用的执法模式却在农村很难行得通。从另一方面来看,村镇管理的工作非常复杂繁重,尤其是在管理处其更加严重,然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却达不到要求,管理人员稀缺,因此农村建房规划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种情况也间接地导致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3.3 管理法规中村镇建设管理内容少,可操作性不强
(1)《城乡规划法》并没有将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深度、编制要求进行明确的规定,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出台,因此,村镇规划管理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降低了可行性。
(2)行政許可归位混乱,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受理工作,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进行核发工作,不利于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3)《城乡规划法》中提出,如果发现在村镇中建设违章建筑,应该责令停止建设,恢复到原来的样貌,但是并没有提到,如果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样貌,是不是应该将建筑拆除。
4 城乡统筹背景下村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4.1 创新村镇规划管理思维
在村庄建设方面,可以利用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等知识,利用绿色建筑材料,在村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上多下一番功夫,在可行的情况下,将村镇建设成一个可循环发展的体系。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与日俱增,像我国石油已经满足不了国民的需求。由此可见,要想使农村的能源缺乏的问题得到解决,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例如,将使用沼气作为燃料,代替农村传统的以木柴、煤炭作为燃料的方式。另外,改变原来沼气池的使用方式,将新农村能源提到日程上来,积极开发沼气新能源。
4.2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从我国目前情况开看,乡村旅游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资源,但是由于村民还很少有相关经验和知识,村镇很少有乡村旅游。尽管有些农村并没有足够优美的景色,但是,只要向农民们灌输“办好乡村餐饮就是服务旅游”的理念,把农村本有的生态农业换一种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不仅能够满足游客观光的需要,也能满足农村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如果能够充分调动村镇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使旅游业成为村镇人民收入的一部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一片光明的。通过这种方式,在村镇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增长,还能为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另外,此举大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开辟了农民创业发展的新道路。促进从村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与城市的文化更加协调。
4.3 加大村庄规划编制的投入,加强城市规划编制人员的素质修养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进行村镇规划管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更不能将城市规划管理模式进行生搬硬套。因此,村镇规划编制人员应该能够静下心来,深入农村,亲近农民,切实了解农民的需要。另外,应该加大村庄规划编制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编制的技术含量,村镇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民风民俗,贴合当地的风土人情真正将规划落实到位。
5 结语
通过真正落实完善乡村规划的工作,將村镇规划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革新,与《城乡规划法》完美衔接,才能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达到城乡共赢,从能真正将农民自治、有效管理的目标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刘佳福,邢海峰,董金柱.部分国家与地区乡村建设管理法规研究概述[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2]颜仁,陈云.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的路径与方法[J].小城镇建设,2010(5):41-45.
[3]杨建军,薛友谊.统筹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J].山西建筑,2008,34(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