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在全世界都并非鲜见,而且形式多样,遍布大小年级阶层,无法杜绝;同时因为情况复杂多变,孩子们根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处理、解决。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干预,缓解和减少这类事件发生,还校园一片晴朗的天空。
事例一
机车棒棒孩子走出阴霾
苏格兰Larkhall、镇的达伦和他的好朋友康纳曾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饱受霸凌之苦。他们被当地一群不良少年霸凌,根本无力还击。他们的身高、服装都是被欺负的理由。起初,他们只是受到语言上的霸凌,之后更遭受到了身体上的攻击。那些坏孩子在他们的自行车上倒燃料,拿石头扔他们,甚至拿电源攻击他们。7岁的达伦曾被打得满脸是血。
孩子遭受霸凌,达伦和康纳的家长试着联系那些坏孩子的家长,要求他们出面制止这种行为。可是,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情况没有一丝改善,两个孩子仍被欺负,以至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独自出门。
无奈中,康纳的叔叔找到了“反欺凌机车帮”,这些超酷的机车手很快来到了小镇,就在达伦和康纳再度被那帮坏孩子欺负时,他们出现了。他们将那帮坏孩子团团围住,警告他们,从今天起他们负责保护这两个男孩,如果他们胆敢再欺负这两个孩子,后果自负。坏孩子吓得连声求饶,频频向两个孩子道歉。事态突然逆转,两个饱受霸凌的孩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反欺凌机车帮”是专门出面给那些被欺负的孩子给予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拾信心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很多人年少时都有过欺负别人或被人欺负的经历,而这也是他们加入这个组织的目的——制止霸凌,让他人不再犯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
如今,“反欺凌机车帮”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地都能够看到他们为受霸凌的孩子们奔波忙碌的身影。
事例二
眼睛小成为被霸凌理由
李妍美是韩国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她从没想过只是因为自己眼睛长得较小,就会成为同学们孤立和嘲讽的对象。起初,这种孤立还只限于小范围的几位女同学,她们先是嘲笑她是一只戴着眼镜的恐怖四眼猫,后来发展到经常在她的书包里塞入一些描绘“四眼猫”的嘲讽涂鸦,最后发展到有人在她的座位后偷偷地剪她的头发。
虽然遭受了霸凌,但李妍美觉得只要尽力躲开这帮不喜欢她的同学就好。让她没想到的是,哪怕她一再忍让,糟糕的局面仍愈演愈烈。老师在课堂询问课程还有哪些同学不会,有人在下面起哄“恐怖四眼猫”;去厕所,有女同学故意使劲地敲她的門,待她出来便是一顿谩骂,甚至几次将她故意推撞到对面的墙上。她们还曾故意摔坏她的眼镜,在她的书本上乱画,堵在回家的路上对她谩骂,或是骑自行车围攻她。而她能做的只有哭泣,没有勇气向老师和家长坦诚这一切,她不想将事态扩大。直到有次放学她被同学故意拉拽下自行车,导致骨折,妈妈才知道女儿在学校被霸凌。学校处罚了那些对她霸凌的学生,可李妍美也完全变了个人,她变得极度自卑、胆小,不愿意去上学,处处躲避陌生人,晚上的噩梦让她无法入眠,无奈下家长只得给她办了休学。
事例三
转学引发的霸凌事件
吉米是加州蒙特利尔一所小学5年级的学生,他才从惠斯勒小镇举家迁到蒙特利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噩梦”从此拉开了序幕。因为个性内向,加上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吉米显得有些不合群。他没想过,自己这种慢热会成为被同学们霸凌的目标。
最先向他发起“攻击”的是一个名叫露西、说起话来十分刻薄的女孩子。“‘土包子我讨厌你,别问我原因,你根本不应该坐在这里,回到你的小镇去吧!”此言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从此,没人管他叫吉米,“土包子”成了他的名字。此后,他成了同学们固定取笑的目标。他们嘲笑他的头发、衣服、自行车,也嘲讽他的字迹、作业,甚至是文具的颜色。刚刚接触新环境的吉米不想惹事,他总是刻意地回避不喜欢他的同学,可他越是好欺负,越是被欺负。有同学在他的文具盒里放虫子,也有人故意扯下他的帽子传给另外的同学,他去追赶他们,直到帽子像接力棒一样被扔到垃圾筐里。实在忍不下去的吉米开始了反击。有一次,他趁格林乱翻他书包的时候狠狠地给了他一拳,结果是那么的凑巧,格林的头碰到桌角,出血了。这下子吉米成了施暴者,不止是同学们,就连老师都罚他当面向格林道歉。此后,班级里那些不太取笑他的同学也开始远离他。在他们眼中,他俨然成了个危险人物,而那些对他霸凌的同学则因为有老师“撑腰”而变得更加有恃无恐,直到他被他们打伤手臂,血流不止,老师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可叹的是,纵使事情在校方的关注下得到了妥善解决,霸凌者受到了惩罚,可被霸凌的日子却如阴云般始终笼罩在吉米心头。本就内向的他,更鲜少露出笑容了,而这才是吉米父母最担心和难过的事情。
霸凌不是过分的玩笑
许多时候,孩子们分不清什么是霸凌,看到有同学被欺负,他们会觉得这不过是和他开玩笑,说到底就是玩笑有些过头。身为家长,要告诉孩子,霸凌不是玩笑。霸凌是当你被别人带有目的性的言语或者动作伤害到了,这种伤害不只经常发生,重要的是,你很难阻止它发生。
校园霸凌虽然形式多样,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家长这样发现霸凌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小孩会告诉父母和老师自己被欺凌,即使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小孩也不例外?
孩子在校园被霸凌,相较而言,男生会和同伴交流自己的遭遇,女生则愿意会将它们藏在心里。唯一的相同点是,他们都不喜欢和老师、家长谈及自己的遭遇。关于这一点,涉及的原因很多,比如,孩子们会担心自己的遭遇引来嘲笑和闲话,不愿意扩大事态让更多人知道,或是害怕招致报复,而其中最糟糕的是,他们的求助没有成效,反而导致事态更加严重。既然孩子不愿开口,就需要家长主动观察孩子是否有被霸凌的可能了,以便及时和老师沟通,杜绝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家长如何及时发现孩子是否身陷校园霸凌?下面这些信息应引起家长高度重视。
1.身体上的信号孩子放学回到家,如果家长发生孩子身上有莫名的擦伤,或是衣服被撕破、被用钢笔、圆珠笔乱涂乱画,亦或是头发被剪了,一定要问清楚缘由。如果孩子可以坦率地说出缘由,说明这可能是小朋友之间过度的玩笑,孩子之间已进行过沟通,并且对方很可能已经表达了歉意,同时对方此举并未对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只需要提醒孩子,玩笑要有度,和同学们开玩笑要把握好这个度,以免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相反,如果孩子表现得支支吾吾,说不清,或不愿意说清缘由,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可能遭受了校园霸凌。
2.心理霸凌:
包括辱骂、嘲笑,给你取恶毒绰号、鼓动他人孤立你等等。相关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卷入霸凌,男生倾向身体霸凌,女生则倾向言语和关系霸凌。可见,不动手不代表没有霸凌事件发生。
2.突然拒绝上学
学龄段的孩子不比婴幼儿,他们已非常清楚学习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不会像小时候去幼儿园一样,哭闹不休,想尽各种办法逃避。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突然拒绝上学时,心中要马上绷紧一根弦——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他们害怕学校里的某个人,可能遭遇了校园霸凌。
3.精神表现异常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睡眠变差,晚上睡觉时要求家长陪伴。经常做噩梦,说梦话,甚至在梦中被吓醒,吓哭。与此同时,白天也显得情绪恍惚,经常发呆,易怒、烦躁,被家长呼叫时常会出现明显的惊吓反应。
4.异常的物品信号
孩子带去学校的学习用具或是书籍等常会“无缘无故”地丢失,或是遭到破坏,又或是孩子带去学校的水果、酸奶食物总会被迫送给固定的同学。这些异常的物品信号同样可以提醒家长孩子可能遭受了校园霸凌。
面对校园霸凌应该怎样解决?
防止孩子遭遇校园霸凌,家长应教会孩子最基本的应对方法。因为在霸凌出现的那一刻,绝大部分時间都需要孩子独自面对。
STEP1.教会孩子表明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承受底线。家长要让孩子清楚,有些事情是不容侵犯的,为了维护我们的底线,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捍卫、保护它。当孩子遭受校园霸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一定明确告诉对方你的感受,比如,对方的行为已让我感觉不舒服,以及已经对我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请对方以后不要再这么做。
STEP2.教会孩子使用身体语言家长要告诉孩子,向校园霸凌宣战时,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自己不要气短,哪怕真的害怕也要表现得很有信心,可将腰杆挺直,昂起头,眼睛直视对方的眼睛.露出“勇者胜”的姿态。
STEP3.教会孩子科学表述
和“霸王”谈判,如果把“你”放在前面,无形中会增加被指责概率,相反地,如果多说“我”,只表述“我”的感受,对方便无法反驳,也不会激化矛盾。家长要告诉孩子,“谈判”态度要坚决,但不要激烈和过度。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教会孩子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情况并不糟糕的前提下,主动原谅对方,但明确告诉对方,这是最后一次,希望以后大家可以和平共处等。
STEP4.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当友好的提醒不能奏效时,走开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平里时要尽量观察这些“小霸王”的行踪,以及经常活动的范围,以便做好远离方案。此外,当成为目标后,要尽量避免一个人出行,无论课间出去玩,还是去厕所尽量和其他同学搭伴同行。当发现问题不能靠“谈判”解决时,要及时将危险处境告诉老师和家长,以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STEP5.提高孩子情商,做个暖心娃
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同时教会孩子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在学校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以便多结交同伴,避免独处。同时,还要告诉孩子,校园内可能存在霸凌事件,看到有同学被欺负要积极告诉老师。支持霸凌行为,或是袖手旁观都是不对的,当然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不受霸凌。
特别关注:打回去最不可取
校园霸凌行为多种多样,而“打回去”这种单一的策略是最常失效的。打个比方,如果多人对孩子进行辱骂、嘲讽,孩子如何打得过?再比如,面对污蔑自己的谣言,孩子们又该如何“打回去”呢?他根本不知如何还手。此外,从孩子本身来讲,“谁先动手”可能是官方裁断霸凌者和受害者的标准,无论你的孩子多有理,你打人总是不对的。如此一来,本来是受害者就变成了施暴者,很容易让孩子被边缘化,或是遭到歧视和排斥。面对校园霸凌,如果家长教孩子直接“打回去”,渐渐地,他们便会被定义为暴躁易怒,攻击性强的群体,因为他们喜欢用不恰当的方式激怒他人,如此一来,他们反倒更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所以,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切不可随口教孩子打回去,科学应对还是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