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亦红
本是想出门躲春节的,结果到了越南才发现他们的春节与我们的是同一天。
街上一个个装着礼品的竹篮子被覆上华丽的玻璃纸,堆积起来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到处都在出售结满了金桔的小树,当地人买了往摩托车后面一绑就带走了,树大得把人整个都遮住了,远看就像一棵行走的树;女人们则在挑选盛开着桃花的树枝,挑好后怀抱着一打就上了男人的摩托车飞驰而去;鲜花则以粉红色的百合为主,当地人喜欢每盆一株笔直地种在花盆中,比起我们喜欢的将其一把插在花瓶里的小资格调,这一盆盆百合直接栽出了富贵的东南亚乡镇气息。
当你迷茫的时候,不管怎样之后总会有路
原计划从河内骑摩托车到胡志明市,因为是从北道南纵贯越南,租车的话需要解决异地还车的问题。旅馆老板给我两个方法:一是直接买一辆车,骑到胡志明市后找车行卖掉;二是租一辆车到胡志明市后交给他的朋友,再把车托运回河内。但车费加上运输费和买一辆车也差不多,而且要存与摩托等价的现金,之后再退还。
初来乍到,我还是决定出去转转再决定。预定这家酒店的时候我只是选了还剑湖附近,但没想到是如此精准,选对了背包客最集中的核心区域,这片是老城区,带锥形帽子的小商贩仍然挑着担子兜售着好看的水果,摩托车铺满街道,停下等红绿灯的时候排起来非常壮观。
幾十米之遥的胡同里就有两家提供租赁摩托车兼修车的店铺。有一家店的老板操持着流利的英语,他同时也是导游,从他手机的照片里看到他经常带人摩旅,是个不错的咨询对象,他甚至帮我规划了新的旅行路线:我只有十天的时间,即使路上不进行停留,骑到胡志明市也非常紧张,不如改成环行越北山区,那里有美丽的梯田、多彩的民族,以及壮观的瀑布群等无数亮点。
于是一个立志要骑着手挡车纵穿越南的计划,变成了骑着弯梁车环行北部山区。
然而从哪条路线骑行,第一站应该停哪里,我完全没有概念。
街边有一家提供旅游资讯兼预定行程的小店,门口的桌子上有很多宣传画册被我翻了个遍,麦州的田园风光吸引了我,于是第一站便锁定在了那里。前台是一个长得貌似偶像剧主角的男生,我用英文说明了情况,他马上说:“你跟我讲中文吧。”原来他在山西晋城上研究生,这是他家开的旅行社。他听我说是一个人骑摩托车,表示很惊讶,并告诉我听说中越边境很多人被卖到边界上去呢,很不安全,而且路很不好走,“我估计你去不了”。他用中文很肯定地说。
其实很多事情是这样,当你很迷茫的时候,不管怎样总要迈出第一步,之后总会有路。
穿行在茅草覆顶的民居中
将所有行李捆扎在车上用了很长时间。一个挎包一个拉杆箱都得绑上,还得保证不容易侧倒。折腾到上路已经中午了。在与高速并行的辅路上行驶了几十公里后就进入了两侧都是水田的公路。
田里始终笼罩着淡淡的雾气。沿途和中国广西、云贵一带的喀斯特地貌都很相像,平坦的坝子中间一个个绿色馒头状的凸起,注满水的稻田环绕其间。道路有时候笔直地分开稻田前行,有时候绕行山间。一路和各种骑摩托车的当地人并肩,有载着鸡笼的,有载着芭蕉叶的,有载着一家三四口的,甚至还有人用拖挂载了一头花斑猪!越南人的日常生活,都在摩托车上了。
麦州是一个稻田中的村庄,这里住的都是白泰族(White Thai)建筑统一都是干栏式吊脚楼,每家都开成了民宿,楼下作为餐厅和商铺,楼上是客房。我选了村口一家同时有新旧房子的客栈,客房在新房子,女主人和家里人住在旁边传统的茅草覆顶的民居中。商业化也早就蔓延到这个小村庄,每家都在出售手工的布料,也都有一台传统的织布机。
据我观察,织布的老妈妈只有在客人经过的时候织一会儿,可能表演的成分更大一些吧。
不管怎样,窗外就是绿色的水田和村庄,沿着村里的小路散步到隔壁的村庄,和不同的当地人打招呼,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还是很惬意的。让我想起大理才村春天的田地。
这一路的山坡上都种满了鲜花,以白色小花为主,像是某种农作物,当地人喜欢用颜色区分,种出一个心形来。骑行中遇到一家苗族人正在地里拍照,女孩穿着传统的红色百褶裙,男孩穿着挂满亮片的黑色坎肩,举着一束亮黄色的花做出下跪求婚的样子,这就是越南的婚纱照。女孩发现我在拍照后回头婉然一笑,真的很年轻,不超过二十岁,笑容和身边的小花一样纯美。在越南农村很多人十五六岁就会结婚,虽然政府规定的结婚时间是20-22岁,超过这个年龄还会发放补贴,但早婚的人还是很多。
孤身蹭饭吃的春节
翻越东京高山(Tonkinese Alps),天擦黑时候进入了山萝(Sonla)。这是个比较大的城市,家家都是小别墅。但今天也是越南的除夕夜,家庭旅馆都不接待了,我停在街头一筹莫展,这时恰好挡了一个开车人的道,挪开车后他很热心地问我是否需要帮助。知道我在找旅馆时,让我跟着他的车,先带我到了他朋友开的酒店,可女主人也说,过节期间不接待客人。然后又去了另外一家看起来比较豪华的对外宾馆,说有房间。这个宾馆不是有房间,而是仅有这一间房间被我住了,整栋楼除了我没有一个客人。晚餐厨房做了一碗方便面,放了几片牛肉,这就是我的年夜饭。
时值春节,越南家家都悬挂着五星图案的红色国旗,气氛热烈,但因为街上空无一人,又显得冷冷清清。
这一天的骑行是全程的精华。路过傣族聚集的地区,让人觉得回到了八十年代的西双版纳。芭蕉树掩映的寨子,还保持着乌黑的瓦顶或者茅草覆盖的屋顶。在路上骑行一天甚至没有遇到一辆汽车,偶尔遇到一辆摩托车,坐在后座的女人挽着高高的发髻,把摩托车头盔顶得老高。家家都在举行着家庭聚会,人们在自家客厅里大声播放着音乐,手舞足蹈。
越南的春节过得比我们彻底,所有饭馆都关门谢客。饥肠辘辘中看见路边一家人正在吃饭,他们热情招呼我进家,饭菜是很简单的家常菜,煮圆白菜、卤肉、烤鸡,但更多的是心存感激,他们的两个儿子略懂英语,我们用翻译软件来分享这个节日里的意外喜悦。
申渊(Than Uyen)是一个普通的小城镇,早上七点街上的喇叭就开始播放公共广播,营造出一种人民公社大跃进的气氛。早餐时住在同一客栈的一个意大利人问我,有没有听见早上的声音,说他被吓坏了。我说这应该是公共广播,中国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他说他很紧张,以为要打仗了!
每一座跨河的大桥都是撩妹的好地方
骑出申渊(Than Uyen),山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每一座跨河的大桥都是撩妹的好地方,姑娘们穿得花枝招展,打着漂亮的阳伞站在桥头,小伙子们一群一群骑着摩托车呼啸而来,开心地和姑娘们合影,又一阵风散去。估计哪个姑娘被看上的话,就被摩托车直接载走了吧。
中午在通往莱州(Lai Chau)和沙坝(Sapa)岔路口的小卖部搭伙吃饭,上好的实木雕花大柜子上放着电视,正在播放越南的文艺晚会,类似我们的春晚,节目都是身着制服演员跳的舞蹈,背景是五角的国旗,看起来很正统严肃。
之后开始翻越站尊通道(Tram Ton Pass),这条路穿过番西邦峰北部,通往沙坝方向。双向行驶的山路弯路虽多但机动车甚少,一路攀升,在每个山路迂回转弯处我都停下来俯瞰山下,总是能获得新的视野,山路越盘越高,直至山顶,1900米的海拔,让它成为了越南最高的山路隘口。山顶有个木棚子在卖烤鸡蛋,几个苗族女孩在围着炭火吃烧烤。坐在木棚子的平台上,整个山谷都在脚下,远方的山顶与低矮的云相接,公路像条白色的带子环在山间,看起来很险要,很难相信就是自己骑过的山路。凭风独坐,陪伴我的只有旁邊一盆假塑料花,想起李宗盛的一首歌——“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独自旅行难免有伤感的时刻,但孤独静谧也是生活的一种形态,在路上的所见所遇,丰饶了那一刻的静。
摩托骑行,是深入美好的最恰当方式
连续两日都是降雨和大雾。第三日必须上路了,从钽菲因(Ta Phin)一早骑出来还是大雾,山路上一队牛群在雾里缓缓行走。骑行到主路后雨势渐大,山路湿滑,机动车多了起来,更增加了骑行的难度。
到了38公里外的老街(Lao Cai),我一身泥水地进入了这个阳光照耀的小城。这里是中越的边境,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被夷为平地,所以建筑都是崭新的。我直奔口岸,看到中国国徽的那一刻心里倍感亲切。大厅前很多人在排队过关,觉得自己很滑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居然到了中国的边界。更滑稽的是我只能看一眼就走,还得继续向南回到河内。
剩下返回河内的路程乏善可陈,至此越南西北环线的骑行结束了,共近千公里。这是一条鲜有中国人走的路线,论风景地貌地形和中国西南部非常相像,但几乎没有太多工业化痕迹,保留着乡村最质朴的本来的面貌,让我忆起那个还未被现代化的纯真年代。而摩托骑行,是深入这些美好的最恰当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