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都涨得慢了,个人怎么破?

2017-03-09 18:16许诗雨刘娉婷郑晶敏黄语晴王家源
第一财经 2017年4期
关键词:薪酬人才

许诗雨+刘娉婷+郑晶敏+黄语晴+王家源

2016年,你的工资行情还好吗?如果不太好,那只能说抱歉,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是,如果你的工作没什么大的变动,今年的情况可能依然如此。

根据中智咨询调研中心的预测,2017年整体行业的平均薪酬涨幅大致在6.7%左右,较2016年回升0.2%,而在另一份怡安翰威特发布的报告中,其给出的2017年平均薪酬涨幅预测是6.9%—调研样本的不同会导致数字的偏差,但总体来看,薪酬涨幅的变化并不大,也就是说,2017年,整体行业薪酬仍然涨不动。

对于高技术、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和医药行业的公司人来说,6.7%这个数字其实有些低了,从中智的预测来看,以上行业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均高于平均水平。

去年,互联网行业经历了一波资本寒冬,不时会听到企业停招、裁员的消息,但就结果来看,行业整体涨薪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经过一轮筛选和淘汰之后,留下来的公司人往往是和企业未来运营方向相匹配的,因此资源并不会太差。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本调研与数据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庞丽敏认为,公司人没必要把关注点只放在行业最顶尖的那几家大公司,尤其是年末发出的十几个月甚至几十个月奖金的消息并不代表全行业水平,对于从事该行业的公司人来说,放平心态,把关注点放在行业核心领域,提升自我竞争力更重要。

在所有这些涨薪超过平均值的行业里,房地产行业显得有点冰火两重天。住宅地产领域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后,随着2016年新一轮房价上涨再次火热起来,行业薪酬也因此有不错的涨幅。相对来说,商业地产就没那么理想了。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李强甚至觉得,地产行业目前的平均涨薪率其实被商业地产拖了点后腿。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了汽车行业。虽然整体薪酬涨幅不是很理想,但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势头很好,平均涨薪幅度远超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的6.5%。事实上,2017年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整体行业可能涨薪变慢,但行业间各岗位的薪酬差异却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如果你身处一个新兴领域,那么对薪酬上调比例就不需太担心,因为企业越来越愿意增加这一块的投入,给有能力者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薪酬。

和汽车行业一样,2017年制造业和物流行业的整体涨幅也不乐观。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物流行业包含了第三方物流、仓储和航运,和因电商而火的快递行业这一分支相比,整体行业并不景气。制造业则已经是第5年宣布坏消息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依然没有出现。

不过对于涨薪变慢这件事,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对于很多外企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或许早就习惯了5%左右的薪酬增幅—大部分外企全球普遍调薪时都会保持这样的增幅。以欧盟中经济表现不错的德国来举例,德国汉斯-伯克勒尔基金会在2017年1月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德国名义平均工资上涨2.4%。

“为什么增幅看起来并不高?因为他们原本的基数就很高。”庞丽敏认为,近年来中国公司人的薪资水平和国外的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所以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薪酬涨幅变慢属于正常趋势。同样的道理,在大部分的薪酬预测中,二线城市的薪酬增幅往往高于一线城市,因为二者的薪酬还存在差距,基数还有提升的空间。

不过,我们所谈的整体行业薪酬涨幅只能代表笼统的行业平均水平,事实上,在每个领域,都能看到涨薪幅度远高于平均水平的人,这也和如今企业为了转型和拓展新业务而调整人力成本有关—现在很少有企业会采取过去普遍调薪的方式了,对人才的倚重使得很多公司更愿意花钱去吸引和留住核心及前沿人才,因此这部分人的加薪幅度也会更高。“如今企业越来越注重公司人个人能力的发挥,愿意在高质量人才上投入更多费用。”李强说。

根据庞丽敏的经验,企业在分配薪酬时会有一个类似九宫格的模型,把公司人的绩效、能力、潜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在所有影响加薪的因素里,人是最关键的因素。

为了获得更高的薪水,除了提高业务水平,一个建议是增强自己的跨界能力和复合型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后面8个行业专家的分析中屡次提到。在如今行业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更需要拥有这样能力背景的人才,早一点积累,对于提升个人竞争力是有帮助的。

技术的变革也给年轻人带来更好的机会。包括VR、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技术概念已经带起了一些新玩家,对于成熟的公司人来说,转型去这些新领域可能有些困难,年轻的公司人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能抓住这波潮流,更容易在职业生涯的开始站在高起点。

房地产行业关注新业态和海外市场

Q:你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机会在哪里?

房地产行业最新的业态是医疗大健康、教育、社区服务或是新型物业。

随着这些新业态的拓展,会產生一些与此相关的新型岗位需求,比如新业态的运营,文旅运营、养老社区的运营等。不得不提的是新型物业,大约从2016年开始,这个领域的增长率在50%至60%,成为一个新的盈利点,与此有关的运营人才很抢手。

另外,这两年地产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加快,衍生出了海外人才的需求,企业一方面会从当地找国外人才,同时也倾向于从本部派遣公司人到海外的项目所在地,这种机会下,外派会是一个职业爆发点。

Q:地产行业,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薪酬差距明显吗?

以工程师、设计师为例,一般来讲北上广深有5至8年工作经验的公司人,中间水平至少可以拿到40万元以上,较高的可以有50万元,甚至更高。而同样岗位在二线城市,大概有8万至10万元的差距。

Q:2016年行业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新。传统行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大家都在花钱尝试新的业务,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并不是说所有的新业务都赚钱,大家都在试错。综合型房企可能各条业务线都会尝试,而中小型房企会瞄准一个领域来开发。

Q:给房地产行业的公司人一些建议?

在这个行业,平台很重要,有可能的话,尽量往大的企业走。首先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很大,其次它有这个实力去尝试新的业务,在尝试的过程中,能给公司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有专业技能的人得到更多施展空间。

另一方面就是关注新业态并且大胆尝试,因为这类业务目前在国内是很抢手的。

早一点积累经验,你以后会更有竞争力。

汽车行业研发类岗位关注度提升

Q:2016年你看到汽车行业最大的变化是?

最大的变化是汽车行业越来越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以前我们谈汽车行业更多偏向制造,比如说一些关键的技术工人岗位。但2016年特别明显的是,大家对研发类的岗位关注度明显提升。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公司向海外拓展,产生了很多管理型岗位,比如销售类型的管理岗。这两块目前是需求比较大的。这种趋势会在2017年全面铺开。

Q:哪些人才是目前比较紧缺的?

从2017年开始,更多企业会把高投资回报率的部门作为投资对象,人才结构会偏向于高端人才,一个是前端设计和研发类人才,一个是工程核心技术人才,还有具备全球视野,能够拓展海外市场的高端人才。

Q:给行业公司人一些建议?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很大的转型,公司人应该时刻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核心趋势,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视野。对于管理层的要求则是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了解海外市场,同时也要懂得管理海外员工。

文化影视行业专业型人才薪酬议价空间大

Q:传统影视和互联网影视在未来会有哪些人才变化?

二者融合得可能更多了。以往的情况是,传统行业以上游制作为主,互联网以参投、数据等模式工作,所以在人才需求上传统企业更看重公司人的制作经验、人脉以及资源的整合能力,而互联网企业更看重人才的数据化、思维开放性等。不过现在,传统影视会吸纳拥有互联网思维、懂数据的人才,而互联网也会去吸纳传统影视中的专业制作,并尊重他们的工作习惯和薪酬结构。

Q:未来行业需要什么人才?

专业制作人才一直是行业领头羊,也是行业最需要的人,比如电影及电视剧制片人、营销宣传总监、自制剧总监等。

制造业创新及工程应用类人才最紧俏

Q:2016年,制造业让你感受比较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整个制造业里,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使得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成为未来产业竞争的主要方向。对技术研发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我感受比较深的是,技术的更新,尤其是高技术智能化的应用,使得制造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定义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了。

Q:未来最缺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缺口集中在信息技术与制造融合的创新及工程应用人才。其次,具有海外并购拓展项目经验、熟悉海外法律法规、有全球化思维的人才也是非常紧缺的,因为跨国收购项目的增多,需要有全球化背景的团队来支撑公司海外业务的发展,所以这类人才很好找工作。最后,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智能化、电商运营等岗位的人才也比较紧俏。

Q:行業薪酬有什么明显变化?

文化影视行业近3年几乎呈现爆发性的变化,除了部分常规岗位维持在20%至30%的常规性增长,很多岗位的薪酬都有翻番的变化。一些通用类岗位,比如文学策划、宣传等已经处于饱和状态,达到了行业标准阶段,但对于专业化人才、紧缺型人才,市场薪酬还是有很大的谈判余地。

快消零售有经验、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Q:快消行业在2016年让你感受明显的变化是?

大企业都动起来了,2016年它们采取了一些动作,包括分离不太盈利的项目、铺设其他渠道、调整人员架构,让整个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方向朝着消费者喜欢的方向调整。这种情况下,企业会把更多的人、资金都放到新产品开发、渠道拓宽上,这就对公司人提出了新要求。

Q:哪类人才会更受欢迎?

缺口大的还是新技术、新渠道、新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对公司人的复合型能力要求更高。举个例子,以往我们做业务决策时,往往是基于长期积累的市场经验和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了解,但现在公司人不光要了解市场和消费者,也要学会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且基于这些数据重新制定可行的计划。

医疗健康对创新人才的招募增多

Q:如果要给2017年的医疗行业设定一个关键词,你认为是什么?

创新,这在2017年会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创新包含很多方面,包括医药研发、医疗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服务模式的创新、营销模式的创新等,所以创新人才在未来会持续受到热捧。

Q:未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哪几个领域?

首先,对创新人才的招募变多,比如创新药物的研发人才;其次,政府监管带动了对市场准入人员的需求,行业跨界项目的增多也使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具体来说,比如医疗健康与金融、互联网、AI结合后的人才需求会增加;还有一个明显的增量需求是医疗服务人才,尤其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专业管理人才,这是很大的人才缺口。

Q:2017年医疗行业的薪酬会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在我看来,2017年不是什么特别的年份,因为2017年所有的基础在前几年就已经奠定了,所以悬念不大。你可以把2014年至2018年划为一个大阶段,整体保持匀速增长,所以人才需求、薪酬涨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其中,高薪岗位相对集中在创新研发人才和高层运营管理人才,尤其是后者。因为过去十年,中国出现了大批创业公司,它们的主要支撑者是科学家,而科学家未必是公司运营和营销管理的专家,所以当公司产品有了起色,小公司逐渐往中型企业发展时,就需要在商业环境下拥有多年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去带动这些公司的发展,这类人才目前很受追捧。

高科技行业回归工作本质而不是只看重薪水

Q:行业让你感受明显的变化?

前两年高科技行业剧烈的波动让整个行业很浮躁,市场也很浮躁,这不仅会影响雇主的心态,也会影响公司人的心态。现在市场回归理性,大家回归工作的本质。对于IT高管,他们会更多考虑工作能带给他的增长在哪里,未来的职业空间在哪里。对于技术从业者来说,他们会看中团队整体的技术实力,对个人竞争力的提升有何帮助,而不只是薪水。

Q:哪些人才比较稀缺?

一个是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大数据经过了从概念到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过程,所以,懂大数据同时能很好地结合商业的人才,很多领域都需要。

另一个是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很多商业化应用的例子,但未来这是一块不能忽视的领域,企业都在持续投入,这类人才也是很稀缺的。

Q:什么样的人更受雇主青睐?

从硬性要求来说,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包括对新技术的创新、开放的心态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另外,随着现在全球化的发展,了解当地市场、有相应文化背景、语言沟通能力的人才是很抢手 的。

中国很多公司是靠模式驱动的,模式驱动就要落到产品经理身上,因此了解技术、开发,同时懂业务,对产品引进用户体验有洞察的产品经理是非常稀缺的。

Q:给想要跳槽的人一些建议?

一般来说,我们在考量候选人的时候会从3个方面来匹配:技能、薪水和时机。跳槽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公司人應该意识到,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跳槽来解决,在判断候选人的时候,我们更关注的是,他们的跳槽意愿由哪些核心因素来驱动,而下一份工作能否解决他们的这些问题。所以我们鼓励公司人去面试,因为面试过程中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短板和欠缺在哪里,对自己有更好的认知,但我们并不鼓励大家盲目跳槽,尽管这个行业的机会很多。

金融业选择有创新意识和准备的平台

Q:金融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会集中在哪几块?

首先是互联网人才,包括技术、产品开发、运营、大数据。各种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的同时都更加关注获客成本、客户互动频率和用户体验,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战略和互联网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战略都需求优秀的互联网人才。

其次,风控合规人才依然会受热捧。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提升金融企业的风控能力,是国家金融管制的重心。另外,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人才,包括保险产品、投资类产品创新,是持续的主题。

最后,海外人才已成为一流金融企业的关注重点,尤其是合规人才,以及懂得大数据、云计算的人才。

Q:给从业者的建议?

目前整个金融行业都处在不断优化的阶段,当业务重叠度很高时,就要靠创新来驱动,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创新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是技术能力的升级,所以选择有创新意识、创新准备的平台,应该是公司人做下一步职业规划时重点考虑的。

猜你喜欢
薪酬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讨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国企薪酬改革需先拿身份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