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
——基于心理匹配优化视角

2017-03-09 01:44吕泊怡尹嗣彤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校本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吕泊怡,尹嗣彤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
——基于心理匹配优化视角

吕泊怡,尹嗣彤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从心理匹配的教材优化视角出发,自主提出了一套具有独特性的心理校本教材——实例多样式心理校本教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存在的普遍问题为基础,选取若干主题,以开发案例、模拟情景、编排心理剧等形式予以呈现,从心理匹配的角度诱发学生学习的心向,有针对性的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多样的主题情景中体验、反思与领悟。

校本教材;心理匹配策略;情感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08

20世纪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并制订了形式多样的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列为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中。教学中的知情意已被重新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教材作为教师实施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教学材料的优劣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具有直接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中,情感目标已成为课程的终极目标,既需要体现教学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也需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材的载体作用。

一、 基于心理匹配策略开发校本教材的背景

奥苏贝尔从有意义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学生在进行有意义学习时所需要的两种内部前提条件: 一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二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学内容处理的着眼点,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上,而很少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喜爱程度。因此,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部心向调动成为一大难题。学习者学习心向的激发具有以下几个意义:首先,从教学内容本身着眼去寻求解决学习者当前学习的动力问题,其中待解决的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是推动学习者学习的真正动力;其次,激发学习者的内部学习动机,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问题和维持长久的学习行为具有双重促进作用。

为激发学习者学习心向,达到教学内容及其呈现与学习者学习心向相统一,关键在于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发展需要的统一,即教学内容是否满足学习者的现实需要,是否有助于获得个人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我实现有关时,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心向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往往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原因是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主要依据的是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其内容是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编写而成,虽然也曾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发展水平,但却无法顾及学生的现实需要,以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具体需要不一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因此,为解决教学活动中的这一基本矛盾,心理匹配的教材优化思想应运而生。

二、基于心理匹配的教材优化策略

(一)内容与需要相统一的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是指从情感纬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1]。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发展特性,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相统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其实质是尽可能使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诱因,通过对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化处理,满足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主观需求,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心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2]。

要使学生真正地接受教学内容,就必须符合“使教材与学生主观需求或身心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如以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为例,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诱发心理辅导主体对心理辅导的内部情感需要,如品质培养需要、潜力开发需要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人具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有先天学习的愿望。当学习者认识到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时,就会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下进行自发的学习。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重视学习者的内在心理倾向和动机,认为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对学习事件的最好刺激因素。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内容的编写与学生的具体需要往往不一致。这是一个长期被教育学界忽视的普遍问题。例如,《新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册,教师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单元时,学生在上高一,“职业规划”对他们来说似乎还是遥不可及,虽然坐在教室里“听课”,但是却并没有学习“职业规划”的迫切需要,因而也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运用这一课的内容,“职业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被重视。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主观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处理,激发学生的相关需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认知内驱力,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处理过的教材,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引发他们的探索愿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

(二)开发隐性情感资源的心理匹配策略

为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要求教师能够对蕴涵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提炼,使内隐的情感因素得以充分发掘,让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积极情感体验。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造成教材内容中情感资源的浪费,达不到新课改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的。该策略所依据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情感迁移功能,一方面是指要以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积极情感和教材中所潜藏的隐形情感来诱发学习者的情感成分,反过来,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又可以诱发教育者的积极情感成分,从而促使师生合作,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即“以情诱情”;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来诱发师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师生的积极情感,反过来积极的师生情感又可以促进良好的教学实践活动,即“以境诱情”[4]。

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要求学生理解的不仅仅是客观理论知识,也不是主题的情感灌输,而是所学章节主题教育思想与学生个人思想感情的共鸣和汇通。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有许多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内容,而这些内容也是学生最容易感到枯燥、索然无味的部分。因此,探讨适合这类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领悟,形成实践教学中知情意并茂的教学格局,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心理匹配策略的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基于情感化教材的改进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应以学生面临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以主题案例、模拟情景、视像教育等形式为依托,使学生参与体验,深入反思,缓解现时的不适情绪,达到心理健康意识及心理求助意识的提升。所以,这样的目标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应该是直接的知识与理论的罗列设计,或是抽象的概念指导设计,而是在主题案例、情境模拟、视像教育等鲜活的实例框架中通过“隐喻”和“渗透”等功能诱发学生自我领悟和探索。

(一)实例多样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的编写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的教学模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可见教材的编写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心理匹配策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实用性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除了需要考虑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外,更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的现实需要,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即学生学的东西不但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更应该保证学生在面临相应的心理困扰或不良行为时能够派上用场。

2.适用性

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材来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应符合学生年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年龄特征、文化水平等相适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兼顾学生的发展特点,保证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3.立体性

教材,狭义解释即为教科书,而广义的教材泛指一切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因此,课本、活动册、视频、电视节目、幻灯片、图片、卡片等等都称之为教材。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学生的“自助能力”[5]。即校本教材的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化“自助学习”,最大程度发挥各式教材的隐形情感,以达到自我指导和自我完善。

(二)实例多样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开发

情感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是根据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普遍问题,选取若干主题,以主题案例、情境模拟、视像教育等鲜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相似的情境下,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达到自我探索。通过鲜明的主题、独特的案例、模拟的情境,以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或困惑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唤起学生的共鸣[6]。创设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情感化处理校本教材,使学生在实例中体验与反思,获取心理健康的理念与实现心理健康的方法。如《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可从认知篇、情感篇、意志篇、人际交往篇、应用篇等宏观方面确定主要单元[7]。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主题案例、模拟情境的选取形成一个简洁的、可操作的校本教材。

1.实例多样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目标定位

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情感化校本教材以主题多样化形式为依托,培养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反思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以及心理求助意识的提升。其中包括自我认知的能力、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具备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能力、具有完善自身人格的能力、发展自身潜能等[8]。

2.实例多样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流程

为使主题多样式校本教材开发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现明确校本教材的开发流程如下:成立由骨干心理教师组成的教材开发小组→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普查→对普查结果进行分类,确定教材主题内容→选取多样化形式编制主题→小组分工编制教材实例→教材投入使用。

3.实例多样式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内容

情感化校本教材具体内容的选取应结合本校学生心理普查的分类结果编排。如以高中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认识、人际交往主题为例,主题编制内容如下:认知篇包括“思维N次方”、“记忆力大爆炸”等;交往篇包括“你追的是哪颗‘星’”、“不做‘是非婆’”等。对于多样化呈现方式的选取,以交往篇中人际沟通技巧——“倾听”为例,主题校本教材编制以参与性体验游戏“我说你做”导入,以“音频”刻盘指导学生对“认真”技巧的理解,以“视频”刻盘指导学生对“耐心”技巧的理解,借助“倾听测试题目”指导学生对“思考”技能的理解。最后借助“模拟情境表演”指导学生对“肢体语言”技巧的理解。与学生现实需求相适应的主题、与学生兴趣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呈现方式,既符合心理健康“寄学于乐”的放松原则,又确保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情感化目标的实现。

(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

情感化校本教材以学生当前存在的各种不适行为或不良心理为前提,分类构成教材内容的不同主题,以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性或认知特点为依据,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感共鸣的表现手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影视片段引发或印证主题

关于“人际交往”主题,用《哆啦A梦》中“换角色电视反省”片段展示角色互换后不同个体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者对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时心理换位的思考。通过具有典型性的影片片段不仅引发或印证了主题,而且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求知兴趣,唤起学生情感需求,进一步促进对主题内容的思考。

2.通过课堂互动游戏渗透主题

如以游戏“手撕纸条”解释“心理换位”这一主题为例,先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和交流的情景下根据指导语“将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将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将左上角撕下来,将手中的纸打开”撕纸条。让学生意识到对于相同的指令每个人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由此说明人不能仅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手撕纸条的小游戏来说明“换位思考”的道理,自然是水到渠成,令人信服,这就是游戏的价值。

课堂体验与游戏互动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寓心理学知识于教学游戏中,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心理课不仅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要将这样的兴趣渗透到对主题的理解中去,进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获得收获与成长。

3.运用具有代表性的音频贯穿主题

运用具有代表性的音频贯穿主题。以“情绪”这一主题为例,可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如轻音乐、流行乐、摇滚乐、古典乐、爵士乐等。选取各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乐曲,让学生体验不同类型音乐对情绪或心灵的震撼与影响,从而指导学生在面对不良情绪或不同心境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选取不同类型音乐而达到放松与宣泄。

4.运用其他形式作为花絮补充主题

课前音乐、幽默动画、经典故事、链接一些心理小测试让学生感悟主题之外的另一个空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习课堂,诱发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更能融洽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9]。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隐性知识,隐含在日常生活、书本教材中。它无法形成像书本那样直接用文字表达的知识,因此不易传教说教,只能引导学生参与中体验和感受。这要求教育者能够活化课堂,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参考读本,在活跃课堂中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多种鲜活的表现形式去解释主题与概念,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设计的一个特点。这些鲜活的案例、编排的心理剧不仅发挥了解释说明的功能,更极大激发了学生对主题浓厚的兴趣[10]。关于激发和诱导学生的兴趣问题,是新课改下进行情感化教学的初衷。有了兴趣才能有积极的关注,进而才能有反思和收获。所以多样实例式校本教材不是无限倍放大主题案例、模拟情境、实例教学的功能,而是企图用一个低调的声音唤醒学生去反思,进而走进学生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如《人际关系》设计中通过创设典型的人际情境片段欣赏,引出人际沟通的基本条件,这充分体现了主题与情境的关系。主题规定了案例选择的方向。因为主题是直接来源于现实中一些普遍问题,具有概括性,而案例是针对主题设立,是反映主题的支柱,具有典型性。如《人际关系》设计在“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如何维持人际关系”两项内容的指引下逐一展开,充分挖掘能表现这些内容的案例,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四、心理匹配策略下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发途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新途径应由知识传授型向情感渗透型延伸。这种延伸越真实,心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越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决不是单纯传授心理知识的过程,学生也不是知识容器,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主体。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定位除了整个心理知识认知教育目标外,还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风格,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心理教学内容的情感化处理,能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领悟学习,对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人格,促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征,做到对学生情知并重,通过对心理教材内容恰当的情感处理,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提高认知水平。这也是当今教育教学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然,这无疑也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彻底脱胎换骨,转变角色,由教书匠变成教育家。原因可归于以下两点:第一,若要发掘教材中蕴涵的隐性情感因素,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内容背后的情感素材,通过想象引发情感,并用语言和表情充分表达情感以引发感染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需要,通过运用恰当的情感处理策略来调控他们的情感,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向、多元的信息互动体系,以满足学生对知识、情感、意志、个性互动的需求。第二,教师的角色应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权威者演变成学习中的合作者、资源提供者和知识导航者。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学习动机。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目标不仅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情感目标,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领域的启发。令人欣慰的是,教育心理学界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情感化教学对学生身心的重要作用,并为此作出有益的尝试。

教材的情感化处理不仅存在于心理学教材的编写中,以知识为标准的知识传授做法,既墨守成规,又难以满足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针。因此,各个学科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都应多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真实情感贴近,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五、结语

本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改革建议只是基于理论尝试,意在引发更多旨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证研究与教学尝试。运用情感处理策略从情感纬度优化处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并无固定操作模式,教师应在可允许的操作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不同特点等进行灵活处理改编。教育者应着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并尝试借助于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级教材内容,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效能,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1] 卢家楣.对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赋予情感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2000,23(6):650-654,719.

[2] 李冰.情感教学述略及心理匹配策略之运用——运用心理匹配策略于教学中[J].当代教育科学,2003(22):34-35.

[3] 范琳.从情感纬度上优化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实验研究——运用心理匹配策略和发掘情感策略[J].外语教学,2005(26):57-62.

[4] 卢家楣.教学内容的情感性处理策略[J].教育研究, 2002(12):70-74.

[5] 姚晟.浅谈心理辅导活动课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242.

[6] 李华东.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7] 周荣.浅谈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开发[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81.

[8] 郑云珍.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841-843.

[9] 李勤,刘鑫鑫.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0-23.

[10] 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本教材的开发[J].教育科研论坛,2010(9):78-79.

[责任编辑 李亚卓]

Study the Right Teaching Books of High School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aterials —Bosed on From Developing Healthy Mental Personalities Perspective

LVBo-yi,YINSi-tong

(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he existing common problems, we choose thi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book with the development cases, simulation scenarios, and psychodrama presentations. With these procedures, we can induce students to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tting up healthy mental personalities. Meanwhile, these procedures can arouse the studying interesting of the students and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d and comprehend in various theme scenes.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strategy of mental matching; emotional optimizati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2016-09-04;

2016-09-24

吕泊怡,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尹嗣彤,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技术

G632.3

A

2095-770X(2017)02-0034-05

猜你喜欢
校本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