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爱情教育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2017-03-09 01:44阮慧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爱情观教育观卢梭

阮慧玲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卢梭的爱情教育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阮慧玲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卢梭的爱情教育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书信体小说《爱弥儿》及《新爱洛伊斯》中,包涵了道德教育、性别差异教育、价值观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自然教育,对当代仍具有教育启示意义,应对这些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并合理扬弃。

爱情教育观;性别差异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自然教育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2.005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于青年人的爱情教育观阐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书信体小说《爱弥儿》及《新爱洛伊斯》中。卢梭生活在封建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时期,社会转型的守旧和启蒙思想激烈对抗,他从道德视角出发对旧社会关系、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问题进行理性的批判,并对新的社会秩序作出展望。他反对封建专制的精神枷锁和宗教狂热的人性扭曲,反对贵族阶层引导的享乐奢靡的社会风气,反对无视身心发展规律的盲目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出,一种社会思潮的涌动,必然有当时社会发展积淀的条件,当然也与个人的成长背景有关。卢梭提出的放在当时社会里新潮、前卫与犀利的见解与他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关系紧密。在《忏悔录》中,卢梭详尽描述了自己一生经历过的三段爱情,并对每一段爱情进行定位和反思[1]。在与华伦夫人的爱情初遇中,他体悟出爱情中的信任与忠诚原则;在与戴莱丝的爱情相守中,他体悟出爱情中的责任和宽容的态度;在与索菲的爱情插曲中,他体悟出爱情中的道德和选择意识。卢梭把这些思想集中灌注在两部小说中,“只有互相友爱、真心相爱、兴趣一致和性情相投,并以高尚道德为基础,赋予无限崇高的热情,才会建立起真正的爱情。如果没有爱情,生活将是不完美的”[2]。

一、爱情道德教育观

“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克制他的感情,因为,要这样,他才能服从他的理智和良心,并且能履行他的天职,能严守他做人的本分,不因任何缘故而背离他的本分”[2]。其实不止爱情观,德育贯穿着卢梭整个社会改造的思想体系,对德行的追求是卢梭哲学的最终归宿,“真正的自由是道德的自由”[3],人类社会的进阶就是从自然自由向更高的道德或伦理自由转化。小说的主人公身上都映现了卢梭倡导的爱与美的至高道德标准。爱弥儿与苏菲均被对方的道德品质所吸引,爱弥儿的真善、简朴、天真、慷慨无私、摈弃浮华和金钱,苏菲的坦诚和美德,品质才是爱情建立的稳固基石。“美德之能够巩固爱情,犹如它之能够巩固自然的权力,如果一个情人具有美好的道德,她就可以像做妻子和做母亲的人那样行使同样的权能”[2]。在道德的基本形态上,卢梭是唯动机论道德者,他认为只有坚持善良的动机才能最终进入道德的充满魅力的至高境界。从爱情进入到婚姻,道德起到约束和和睦双方的作用,卢梭指出,爱情本就带有排他的性质,婚姻的结合要求夫妇双方都要忠实,忠实是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权利。卢梭在其爱情观教育思想体系中,把道德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美好的爱情是以道德的构建并通过严格律己的把控来实现的。他坚信以道德来纯化社会是可能的,也是合理的。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立在“自然状态”即和平、平等、自由状态的假想之上,是对本体世界的一种形式上的思考而非现实的描述,是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不可避免的、合乎逻辑的信念。

通过媒体法制报道,我们知道一些因错误的爱情观、因缺失的道德教育而发生的令人心痛的案件案例,青年人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对事理有一定的是非判断力,但不够成熟和稳重,且处于处事轻率和冲动的年龄阶段,就更需道德教育作为爱情教育的基础。社会、校方、家庭应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可有效约束行为的道德标准[4],甚至制定规纪进行惩戒,用于纠错和导正青年人的恋爱观和择偶观,重要的是要致力于转化为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道德秩序才是我们要致力构建的社会秩序。

二、爱情性别差异教育观

卢梭提出应按自然的法则,尊重性别的差异。他强调是大自然使男女有了区别,它要求男女做不同的事情,按性别分工,如男子种地、女子哺乳,不能要求他们有同样的兴趣和同样的体质。男女这种自然的、生理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二者心理上的差异,男子能攻守胆子大,女子则腼腆,男子具有意志和力量,女子则多依附和顺从。“回归自然”,符合自然的法则,就是要使男子像男子,女子像女子。卢梭认为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和顺从不是由于社会或经济的原因[5],而同样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不可抗逆的自然法则。卢梭这种依照天性而实施的教育,对当时封建专制教育和宗教教规是强有力的批判,但这里也可看出其思想的矛盾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作为启蒙思想家,他继承洛克的社会契约论,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赞美女性,承认她们和男性一样,有同样的器官、同样的需要、同样的能力,她们有自由平等追求爱的权利,如小说中的人物朱莉和克莱尔都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欲求[6],展现了资产阶级新思想女性勇敢和热情的一面。但他又同时给女性禁足,只要她们停留在私人空间,担负孕育、哺乳、抚养小孩、照顾家庭的责任,在道德品行上需温柔、节制、约束、贞洁,附庸并服从男性,并无参与社会政治管理的机会,也不真正享有民主独立的地位,因“抽象地和纯理论地探索真理,探求原理和科学的定理,要求探索的人能够把他的概念做综合的归纳,那是妇女们做不到的”[2],这是对女性能力和权利的直接否认,这种性别秩序观没有摆脱传统男权视野下女性观的窠臼,他亦无法预见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的空前解放所能达到的局面。

对卢梭的这种性别差异教育的观点应做合理的扬弃。导顺天性的教育,尊重男女生理、心理差异及禀赋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使得男女双方在婚恋中按自然法则分工、合作和互补,这也是放之当下和睦婚恋关系的黄金法则。但强调在爱情中男性绝对的主体地位,女性依附和顺从男性的客体地位,这是局囿狭隘的观点。应实现男女真正平等,解放女性,满足她们参与社会工作、发展自身的要求,但同时充分认识女性的双重角色,她们仍肩负着妻子、母亲的传统家庭角色亦不可偏废,男性应对女性多一些体谅和宽容,多一些责任和担当,比如更多地承担家庭方面的事务,这也是持久和睦婚恋关系的关键之处。

三、爱情价值教育观

爱情是对一个崇高且具有完美人格的形象的追求,因为“在想象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真正的或虚构的完美的对象”[2]。爱情与婚姻生活“是建筑在终生相敬的基础之上,是建筑在不随美丽的容颜而消失的道德之上,是建筑在性情相投的条件之上”[1]的。“如果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相配的话,那他们是不能结婚的,因为将来条件一变,他们彼此就不再相配了;但是如果两个人不论是处在什么环境,不论是住在什么地方,不论占据什么社会地位,都是彼此相配的话,那他们就可以结成夫妻了”[1]。在卢梭看来,物质或是其他外在的东西只会扼杀爱情[7],夹杂着任何功利因素就不成其为纯粹的爱情。

据有关材料显示的学者调研分析[8],当代青年群体身上“互联网”时代的烙印深刻,在恋爱的动机上存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物质四大误区,而中学时期和大学时期的学校爱情教育只占爱情教育途径的7.3%,很显见我们的教育机制对青年正确爱情观的引导远远不够。当今社会高离婚率和不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不理解爱情真谛,是价值观导向的错误。适婚青年往往重视外在条件的般配而忽略内在本质的一致,比如以物质、地位为交往和择偶的标准,攀附上“富二代”、“官二代”便一生无忧的想法,以致拜金、享乐不良风气盛行。还有爱情观的日益开放,将爱情和婚姻割裂开来的思想,爱情不以走向婚姻为目的、婚姻可以没有爱情做保障等不切实际甚至酿成悲剧的思想。正确爱情观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幸福社会、和谐社会的整体和全局。社会要抵制不良风气,通过公益宣传片进行和睦婚恋的形象引导,学校可开设讲座和相关课程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教导,家庭中父母长辈更应上行下效做美满爱情、和谐家庭的榜样示范,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通力配合教育,给予青年正确的爱情观导向。

四、爱情情感教育观

情感教育存在于普遍的人际关系中,不局限于恋侣之间的关系,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范式。只有对周遭的世界充满美的感受和爱的同情,才能建立起纯洁真挚的感情,“只有情感才是真实的,是情感促使我们去追求使我们产生爱情的真正的美”[2]。内心的善良、博爱、仁慈是一切感情建立的基础。卢梭将自爱与爱他做了明确的概念说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有两种自然的、本能的秉性,即对自身生存的关切和对他人的怜悯,前者为自爱心,后者为怜悯心。人的第一个自然欲念就是自爱,自爱始终是自然的、原始的、内在的、先于其他欲念的,是其他一切欲念的本源,自爱最基本的表现是关心和保存自己的生命。“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爱自己,我们爱自己要胜过爱其他一切的东西”[2]。在自爱满足之余,人应对他人施予关切和怜悯。卢梭总结,人的本性不是要我们设想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是想到那些比我们更可同情的人,我们只同情那些遭受我们认为自己也难免要遭遇的痛苦之人,我们对他痛苦的同情程度,不决定于痛苦的数量,而决定于我们对那个遭受痛苦之人的感觉。

对青年人爱情教育要注重其爱的能力的培养,产生对恋人、对他人、对周遭、对世界广泛的爱的情感,引导青年人学会理解、管理和表达情感,并在其中体会到情感的满足。自爱与爱他,都需要用正确的情感表达式,发自真心,心灵相惜,忠诚专一,不离不弃,积极向上,携手进步。从爱情生发出去,博爱也是青年人文教育观的内涵之一,它指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温情非冷漠的关系,是和谐非对抗的关系。社会应净化网络环境,多展现社会温暖积极的一面;学校可通过文学作品对青年人进行情感熏陶,开设心理课程解除青年人的情感障碍;家庭应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使青年的日常生活浸染其中。

五、爱情审美教育观

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阐述了正确的爱情审美观。爱情的审美在于鉴赏心灵的美及对方身上的一切美德。“审美力是人天生就有的,然而并不是人人的审美力都是相等的,他的发展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的审美力都将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而有所变化”[2]。对异性的审美应提升到真善美的精神层面。沉迷于外表美及物质诱惑终归是肤浅,不能长久的。卢梭还推行以理智为核心的智慧教育,以经典文化为依托的人文教育,它们与审美教育一道促成人真诚高尚的信仰和正确的爱情价值观。卢梭还重视爱情中的艺术教育,维持爱情要讲求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进步,“选择偏好和个人的爱,完全是由人的知识、偏见和习惯产生的;要使我们懂得爱,那是需要经过很多时间和具备很多知识的”[2]。

现在很多青年人在爱情相处中为外物所役迷失了自己,审美仅停留于肤浅表面,不能升华到精神内蕴层面欣赏异性的美。要教育青年人学会欣赏美,赞美美,栽培美,创造美,两个人相处也是对美的建设和经营,美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

六、爱情自然教育观

“自然教育”观是卢梭教育思想中最为人称道并最多继承的观点,人本性善论、感觉论以及法国当时盛行的“积极教育”是其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形成的直接推动力。他主张教育应当符合自然规律,以人为本顺应人的天性,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自然充分的发展。他根据年龄对受教育者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出了婴儿期(出生~2岁)、幼儿期(2~12岁)、少年期(13~15岁)、青年期(16~20岁)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自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的天性的需要和满足。16~20岁受教育者的天性是什么?是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性生理的成熟等生理特征;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情绪体验更为强烈、意志动机显著增强、兴趣性格趋于稳定、动机层次显著提高、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交友热情显著提高,爱好自由反对被控制等心理特征。他坚持自然道路就是幸福道路的信念,不赞成青年在成人之前有爱情的欲念,因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即便到成年之后,也不赞成采取严厉管教和压抑的教育方式,他认为可顺从其性情发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去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从而避开感官的欲念。卢梭在其教育思想中把爱情教育作为对人的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阶段,他理性辩证地看待欲念,“任何一种欲念,只要是能够控制它,它就是好的;如果你让它使役你,它就会成为坏的欲念了”[2],告诫青年欲念的使动走向皆由自身决定。另外他还认为社会应清除带有刺激性的环境,进行环境自洁净化,不要刺激青年的贪婪之心。教育要注意进行人格感化,切忌空洞的说教,要使青年从别人和自身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超越或滞后受教育者现有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爱情教育课程应在高中的课堂和大学课堂开设,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课程内容与自己当下际遇、思想波动联系起来,运用这些观念构建自己的爱情观价值体系。另外爱情教育的开展应循循善诱,以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对高中一年级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交流谈论,对大学生设咨询处的办法接待单独咨询,循序渐进,按学生的年龄分级分阶进行。

[1] 卢梭.忏悔录(缩译彩图本)[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 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刘锦屏.当前大学生恋爱动机的误区及引导[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

[5] 赖昀.卢梭女子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

[6] 卢梭.新爱洛伊丝[M].李平沤,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3.

[7] 李孝英.从卢梭的平民情结看其爱情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2(4).

[8]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 路晨飞.当代中国高校爱情教育内容研究一基于天津市高校的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9.

[责任编辑 李亚卓]

Rousseau’s Love Concep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

RUANHui-ling

(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SouthFuji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Rousseau's concept of love education manifests in the epistolary novel "Emile" and "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se ", including moral education, gender education, value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se ideas of love, let's see today, most of which still have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carry out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se views and rational.

love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values education; emotion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natural education

2016-10-16;

2016-11-12

阮慧玲,女,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教育理论

G641

A

2095-770X(2017)02-0021-04

猜你喜欢
爱情观教育观卢梭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论王十朋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