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娟, 郭 兵, 刘 伟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东院重症医学科, 河北 保定, 071028)
ICU多发伤患者轻度持续镇静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李向娟, 郭 兵, 刘 伟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东院重症医学科, 河北 保定, 071028)
ICU多发伤; 轻度持续镇静; 护理; 临床效果
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作为临床上用来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特殊病房,其噪声、有创操作、抢救以及灯光等不良刺激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躁动、疼痛以及精神异常等情况的发生[1]。研究[2]显示, ICU中70%的患者伴有焦虑情况,同时50%的患者存在躁动不安状况。为了有效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镇痛镇静等手段也逐渐广泛应用到临床工作中[3]。采取适度镇静的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的状况,提高舒适度。但镇静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选择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旦选择不当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拔管延迟等风险状况[4]。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轻度持续镇静及常规镇静在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期望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及指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经本院收治的78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且插管时间均在48 h以上,排除既往有重症颅脑损伤以及脑卒中病史者。其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 (53.16± 13.47) 岁。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APACHE 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获得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芬太尼 (国药准字H20123298, 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 以及丙泊酚 (国药准字H20123318, 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 持续泵入治疗,必要时加用咪唑安定。每日清晨6:00停止对患者静脉输注,观察并确定患者状态进而适时调节用药剂量。每隔4 h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 (RASS评分) 对患者觉醒水平进行评估,观察组患者的RASS评分保持在0~1分,对照组保持在-2~3分。
1.3 护理干预
1.3.1 基础护理:临床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定时使患者翻身并且放松其约束带,适当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以免产生静脉血栓及压疮等情况。
1.3.2 心理护理:患者在ICU接受治疗过程中常伴随包括环境改变在内的各种相关性刺激,如饥饿、吸痰、尿管刺激、通宵照明、噪声以及危重患者抢救等,导致患者在时间感及安全感上均存在一定缺乏。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适当降低噪声以及ICU夜间照明度,经常与患者交谈以了解其需求,为患者创造尽可能舒适、安静的环境。向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方案,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进行治疗,减少其负面情绪。
1.3.3 呼吸道护理:长期持续镇静患者极易出现呼吸道内纤毛运动功能丧失、肺清洁能力下降且分泌物难以排出等状况。同时,ICU患者因气管切开及插管等呼吸道暴露等情况均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及呼吸道阻塞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其多咳嗽。观察患者气管插管位置并且对呼吸机管路进行固定,防止插管脱出或者移位等情况的发生。做好患者气道湿化工作并且关注其口腔护理,并及时处理相关报警信号,适时调整工作参数以排除相关故障。
1.3.4 每日唤醒:每日清晨6:00停止对患者的镇静药物输注后由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唤醒。针对无法达到意识完全清醒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瞳孔变化以及感觉运动及神志变化等情况,待其完全清醒且能够对指令问题进行回答后重新对其给予镇静,用药剂量为停药前1.5倍,待目标镇静深度达到后减至原剂量。
1.3.5 安全护理:加强ICU巡视工作,按时检查患者气管的插管深度以及气囊压力,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使用约束带的重要性,上好床栏,按时观察患者血液循环状况以及肢体温度,防止非计划拔管以及坠床等情况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根据文献[5], 判断多发伤患者清醒的标准达到以下3项及以上:包括移动视线、睁眼、伸舌、按照命令握手。观察2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意外拔管和再插管、气胸、气管切开、记忆困难、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等情况。
2.1 2组患者玻璃体手术后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院内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2组意外拔管及再插管以及气胸等情况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05), 但观察组气管切开率、记忆困难以及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临床研究[6]证实,对于处于强烈应激状态下的多发伤患者采取积极的镇静药物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躁动,使其处于安静状态进而促进临床检测及治疗的顺利进展。尽管镇静药物的使用在ICU中具有一定效果,但药物使用不当则会导致患者产生包括精神紊乱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7]。研究[8-9]发现,轻度持续镇静往往伴随着高意外拔管率及再插管率,而深度镇静患者往往伴有高并发症、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提高等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随着当前医学界对于镇静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采取系统性镇静治疗,能够保护患者器官功能,有效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患者心理创伤,轻度持续镇静方式受到广泛认可。
表2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 周映如. 影响ICU护理工作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旬刊, 2013(11): 857-857.
[2] 吴永红, 高燕, 李琴. 多发伤镇静镇痛治疗患者每日唤醒计划的实施及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5): 39-40.
[3] Zandstra D F, Saene H K F V, Strinnholm M. Trauma patients requiring treatment o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need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to prevent pneumonia[J]. 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 2014, 58(10): 1287-1288.
[4] 焦阳, 朱家旺. ICU镇痛和镇静的药物治疗策略和进展[J]. 海峡药学, 2015(9): 139-141.
[5] 郑臻, 黄海, 范万里, 等. 持续轻度镇静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6): 99-100.
[6] Chopra A, Klein P L, Drinnan T, et al. How to optimize HCV therapy in genotype 1 patients: management of side-effects[J]. Liver Internatio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2013, 33(s1): 30-34.
[7] 陶然, 陈利群, 吴俊梅, 等. 标准化镇静护理给药方案的制订及在ICU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综合版, 2013, 28(9): 1-4.
[8] Mehta P P, Vargo J J, Dumot J A, et al. Does anesthesiologist-directed sedation for ERCP improve deep cannula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s[J]. Digestive Diseases & Sciences, 2011, 56(7): 2185-2190.
[9] 唐健, 顾勤. 不同镇静深度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精神障碍事件影响的比较研究[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 18(5): 452-454.
2016-09-27
R 473.5
A
1672-2353(2017)02-136-02
10.7619/jcmp.2017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