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郑淼琪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十二中,浙江 湖州 313000)
现代汉语“(S)那叫一个X”研究综述*
王 刚1,郑淼琪2
(1.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十二中,浙江 湖州 313000)
“(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反映出构式语法研究的一些共同的研究课题及研究理念:构式地位的认定、构式义的提取、构件准入条件的深入分析、构式与构件的互动关系、构式语用功能分析、构式主观性及主观化研究、构式家族及其承继关系研究。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内容有待深化、研究方法有待改进、研究视野有待拓宽。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正是理论与事实互动的一个良好例子。
构式;“(S)那叫一个X”;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研究可谓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国际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内容主要包括Fillmore & Kay的构式语法理论、Lakoff & 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Langacker认知语法的构式思想、Croft的激进构式语法模型,以及新近涌现出的体验构式语法和流变构式语法。这些构式语法理论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国内语言学界也积极引入这些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的相关构式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由于着眼点或者关注重心不同,这些理论之间也难免产生一些不同,但是就实际研究来看,却是“异中有同”,在研究课题及研究理念上体现出一些共同点。本文拟对“(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做出综述,并以此为线索梳理国内构式语法一些共同的主要课题和研究理念。
本文所谓的“(S)那叫一个X”构式指的是下列例句中的构式样式:
例1:我刚把彩票还给他,他撒腿就跑,跑得那叫一个快。(《京华时报》2005.03.28)
例2:从灰腾梁上下来,一个冲锋下去,冲到敌人营里,把敌人连胳膊带胸脯削下来,那叫一个痛快!(汪曾祺《骑兵列传》)
该格式在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论著中:张伯江和方梅[1]、周一民[2]、唐雪凝[3]、赵雅青[4]、朱玲君和周敏莉[5]、刘清宇[6]、韩雪[7]、林忠[8]、甄珍[9]。
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涉及诸多内容,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构式研究所关注的主要课题。
(一)构式地位的认定
Goldberg[10](P4)对构式进行了这样的经典定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
甄珍[9](P64)指出,“(S)那叫一个X”可视作一个典型构式,其意义和用法均不能通过其组成成分或者现有的其他构式推知。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所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学习者已经充分掌握汉语中“那、叫、一个”的基本意义用法之后,并不能完全正确推导出“(S)那叫一个X”的整体意义,因而可以认定“(S)那叫一个X”属于典型构式。
(二)构式义的提取
构式语法强调构式的整体效应,认为构式具有独立于其组成成分之外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构式义。而这种构式义包含多个方面,可以是词汇义,也可以是语用义,还可以是句法语义。这种整体意义的存在是构式“不可预测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某一构式得以成立的核心条件,所以学界在研究某一构式时都会将相关构式义的提取视为第一要务。
关于“(S)那叫一个X”的构式义,学界普遍关注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二是强调。但是在具体论述时,有不同的侧重点。赵雅青[4](P61)认为构式的整体意义是对前面所提及的对象或者事件的评价,强调说话人的心理情态(如情感、态度、看法等),相当于“那真(像)是X啊”。韩雪[7](P32-34)总结了该构式的以下语义:主观评价义、程度义、解说义。甄珍[9](P65)将构式的意义概括为:通过对某一主体性状的强主观性评价与命名来表达高程度义。
(三)构件准入条件的深入分析
构件的准入条件研究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构件所携带的特定语义因子为构式义的形成提供基础。构式总会表达出独立于其构件组合义之外的意义,但是这种意义又离不开“合适”构件的语义贡献。所以,某个成分若要成功进入一个构式,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构件的准入条件。学界在对具体构式尤其是图式构式做出研究时,总会重点讨论哪些成分能够充当该构式的构件以及这些构件具有哪些特点。另一方面,构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进入构式,这是构式压制的一个体现。这方面的讨论更多地集中于构式与构件的互动研究中。
“(S)那叫一个X”的构件包括:S、那、叫、一个、X。学界对于这些构件均有深入分析。
林忠[8](P30)将S界定为构式的话题部分,认为该部分一般由名词性成分指称的具体的人或者事物充当,话题后通常有停顿,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和小句等,一般没有形容词性成分。从指称上看,不管是人或者事物等物理实体还是篇章中的事物(一个小句或者一段话),只要是定指、类指,或者认知上可及的信息,都可以充当。
学者们普遍关注到构式中“那”的特殊功能及“这/那”的使用频率差异及解释。韩雪[7](P17)指出,格式中的“那”作为指示代词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它的指代功能已经弱化,所指示的对象已经不再是具体的事物或者事件,我们有时候甚至在上下文中已经找不到它的指示对象,它存在于说话人的意识里,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性状程度,所以它已经转变为一种抽象话题标记。赵雅青[4](P63)认为“这/那”使用差异的原因如下:第一,使用“那”可以区别于使用主要用于称为义句式的“这”。第二,“那”能表现出是一种评价、一种感叹,它可以故意拉开说话人与感叹、评价对象的距离,更能将内心的情感畅快地表达出来。第三,“那”的“重音展现能力”要强于“这”,它更能符合说话人选用该句式时想要强调的力度。
关于“叫”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在构式中所发生的功能变化。韩雪[7](P21)指出,格式中的“叫”也失去了关系动词的基本语法特征,语义也已经发生了虚化,变为一种辅助性的强调标记,有时候甚至可以省略。林忠[8](P31)认为“叫”作为言说类动词,在该句式中并不表示言说动作本身,而表示“我认为”“我想”类意思的“知域”。
从形式上看,构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X”的组合,所以学者们也关注到了“一个”功能的动态变化。韩雪[7]指出,“一个”不再是一个数量结构,它的作用在于凸显“X”的语义特征,增添了夸张语气,同时也起到了增强语势的作用。林忠[8](P81)认为“一个”之类数量词的作用是增加主观认同,提高谈论对象的可及性。同时,它能包装、改造其后的形容词或者动词,概括起来说有两点:名词化和个体化。
构式中最活跃的变量是X,关于X的研究也比较丰富。周一民[2](P16)认为进入该构式充当X的主要为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能够进入其中的动词从语义上看都是表示情况和状态的,也就是具有[+情状]的语义特征。韩雪[7](P6-7)认为,从“X”的音节特征来看,主要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该文进一步指出,无论X的成分如何复杂,它们都体现出[+性状义]和[+可度量性]的共性特征。
(四)构式与构件的互动关系
严格来讲,构式与构件的互动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构式整体对于构件的压制作用;二是构件对于构式整体的反作用。压制主要指当词汇义与构式义发生语义冲突(semantic conflict)或者两者不兼容或误配时,构式会对词汇义产生强制性影响,即当两者产生冲突的时,解释者常常需要根据构式义对词语义做出不同解释或者另类解释(reinterpretation),以使两者相互适应或者协同,从而就可以对词组和分句做出合理的解读。构件的反作用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构件意义对构式义的贡献;二是构件对构式成型及成立所提供的支持。
甄珍[9](P68-72)讨论了构式与构件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S)那叫一个X”已经凝固成一个典型构式,其构式义不同于内部成分义的简单相加,各成分本来的语义用法也都受到构式义的压制,比如“那”作为远指指示代词的意义已经不再明显,数量短语“一个”在构式中突破常规位于形容词性成分之前,名词或者动词进入构式槽之后原有的表示事物或者动作的意义被压制,其语义中蕴含的“程度量”特征得以凸显。同时构式成分义对构式也有影响。“那”的词汇义对构式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那”的远指功能影响到构式的适切语境,另一方面“那”的远指功能影响到构式的句法功能。构式中的典型X是形容词,这在构式义的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了其他进入构式槽的成分一般都要在语义上蕴涵“程度量”信息。
(五)构式语用功能分析
一个构式的成型,语用因素至关重要,语用推理以及语境义的规约化是众多构式意义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语用义本身也是构式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构式研究者对于构式语用的研究就成了必然课题。
周一民[2](P16)指出该构式的作用已经不在于表示名称,而是对某种情况和状态的描述。唐雪凝[3](P45)认为构式的表达重点在于突出X的属性特点而不是数量,构式的表达功能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该文同时指出,该构式在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时,常常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夸张色彩,说话人主观上认为X具有超乎常理的状况,所以用该构式表达自己的主观夸张色彩,因此该构式具备了特有的主观夸张标记作用。
(六)构式主观性及主观化研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并不是直接对应的,人的认知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认知因素在语言中就体现为主观性,沈家煊[11](P268)指出,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就是语言的主观性。话语的主观性,不仅仅体现在句子的某个词项上,还表现在范畴构建的过程中。当言者有意表达一种特殊意义或者情感的时候,他就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语言形式,而一旦这些语言形式获得了足够多的使用频率,那么这种修辞构式就会转变为语法构式。可见,主观性是构式得以形成的重要促发因素。所以,探讨一个构式的主观性及其主观化过程就成了探寻该构式固化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朱玲君和周敏莉[5](P118)分析了“(S)那叫一个X”构式的主观化过程,认为该构式经历了以下变化:表示客观判断的“那叫X”到有主观强调义的“那叫X”、从有主观强调义的“那叫X”再到主观性更强的“那叫一个X”。林忠[8](P32)指出构式的主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结构本身常带语气助词“啊”,写出来经常带感叹号。(2)前后常有间接或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伴随。(3)经常几个相同格式排比或连续说出,有气势。(4)使用“酷”“爽”之类情感倾向明显的词,评判性强,描述性弱。(5)结构独特,且时有创造性搭配,表明说话人情绪活跃。(6)多出现于口语和网络聊天等语境中,情感表达比重大。(7)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凸显与传统不同的个性。
(七)构式家族及其承继关系研究
语言中的诸要素并非独立存在,相互之间具有各种关系,并形成多种聚合。构式也不例外,GOLDBERG[10](P78)指出,构式形成一个网络,他们由传承性关系连接起来,传承性关系为许多特定构式的特征提供了理据。并且,当且仅当构式B从构式A传承其特征,那么A就为B提供了理据。构式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焦点理论问题就是“构式义从何而来”,构式的承继网络为构式义的获得提供了一个途径。
张伯江和方梅[1](P156-157)列出了几种相近构式:那叫一个X、那叫X、那X,并且认为,“这/那+叫(+一个)”表示性状程度是由它的指示用法虚化而来的,随着这种用法的固定,原来格式里“叫”“叫一个”的语义越来越淡化,进而可以完全脱落,被单独的“这/那”取代。甄珍[9](P70)根据“一个”的隐现情况,将“(S)那叫一个X”构式分为四个子构式,并分析了其承继关系。同时该文还提出,除了典型用例以外,该构式还存在一些变体形式:构式连用、与其他表程度量构式的套用。
(一)研究内容有待深化
从研究内容上看,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的尽管比较丰富,但仍有尚未涉及或者不够深入的地方。从共时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问题:关于构式的功能分析较多,但是并未对构式之所以具有如此功能的理据做出系统分析;构件S的类型以及S与X之间的语义关系并未深入探讨。从历时层面来看,关于构式的来源、演化过程等并未能详细阐述。另外,已有研究在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分析上也多有争议。这些未涉及以及有争议的问题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有待改进
现代语言学研究强调语言规则的“倾向性”而非“强制性”,也就是说语言规则并不排除例外情况,仅仅表明语言在运用中的一种优势倾向。而获取这种“倾向”的途径就是统计的方法,这就需要重视语言研究中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当描写某种语言规则的时候,除了理论表述之外,还需要提供数据支撑。而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已有研究中,并未体现出“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多为对该构式的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得诸多结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基于此,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三)研究视野有待拓宽
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性质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既然是“交际”就意味着至少有两方面的因素,那么在某种语言形式的运用中言者和听者两方面的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这也就是一般所谓的“交互主观性”(inter-subjectivity)。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也是语言互动性的一个体现,也是互动语言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大多只是关注言者的主观性及言语动机,对于受话人因素并未予以充分重视。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我们需要在互动视野下全面关注“(S)那叫一个X”构式所涉及的多个因素,尤其是听说双方的编码与解码机制。
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成果颇多,从中可以窥见构式研究的一些主要课题及研究理念,同时该构式的具体研究也可以为构式理论提供具体案例支撑及验证材料。从构式理论角度来反观该具体构式的研究,也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一些不足并提供改进的建设性思路。邢福义和谢晓明[12](P7)指出,加强事实发掘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这是现代汉语研究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学界关于“(S)那叫一个X”构式的研究正是理论与事实互动的一个良好例子。
[1]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 周一民.名词化标记“一个”构句考察[J].汉语学习,2006(2).
[3] 唐雪凝.试析“那叫一个X”[J].汉语学习,2009(6).
[4] 赵雅青. 强调感叹义的“那/这叫一个X”类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1).
[5] 朱玲君,周敏莉. “那叫一个X”句式考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6] 刘清宇. 浅析汉语口语中的“那叫一个X”句式[J].北方文学,2012(8).
[7] 韩雪. 那叫一个X格式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8] 林忠. 口语句式的主观性表达——以“天气那叫一个冷”为例[J].外语学刊,2015(3).
[9] 甄珍.现代汉语口语主观评议构式“那叫一个A”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3).
[10] GOLDBERG. 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M].吴海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1]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
[12] 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3).
[责任编辑铁晓娜]
AReviewoftheResearchesonthe“(S)iscalledaX”ConstructioninModernChinese
WANG Gang1, ZHENG Miaoqi2
(1.School of Literature, 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China; 2. Huzhou No.12 Middle School,Huzhou 313000,China)
The researches of “(S) is called a X” construction reflect some common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topic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status, the extraction of constructional meaning, the analysis of component access condition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the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al family and inheritance.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content needs to be deepened; the research methods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research horizons need to be widened. The study of “(S) is called a X” construction is a good exam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fact.
construction; (S) is called a X; review
2017-05-15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互动视野下的现代汉语数量构式研究”(项目编号:Y201737450);2017年湖州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歌诗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GB1741);湖州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预研究项目“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研究”(项目编号:KX18114)。
王刚,讲师,博士,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H146.3
A
1009-1734(2017)09-008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