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潍城区符山71602部队幼儿园 滕 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部分”明确指出,制定《指南》的一个目的是“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不仅自身要学习和理解《指南》,也要指导家长学习和理解《指南》,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结合《指南》精神,引导家长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使其对幼儿的发展持合理的期望。家园双方都就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现结合我园实际情况,谈谈在践行《指南》、家园共育方面的几点做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引领家长了解《指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指南》颁布后,我园以个人细读、小组讨论、专家引领、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支持教师走入《指南》,品读《指南》,领悟其精神并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之中,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解读《指南》,帮助其掌握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更好地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通过现场观摩会、小组研讨等活动 ,使家长明白自己也是教师的合作者,是教育的参与者,应注重对孩子习惯、兴趣、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让孩子在合适阶段做适宜的事情,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交换意见,帮助其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及困惑。
在学《指南》用《指南》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重视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有目的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使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同步。针对以往家长认为教师整天让孩子玩游戏,不教算术和识字,或把教育看作是幼儿园的事等错误认识,我们通过家访、家长助教、家长经验交流、家长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内容,学习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我们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现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掌握幼儿家庭教育要点,帮助其采取正确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努力促进孩子身心和和谐发展。通过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获得家长的认同和理解。家长们也逐渐从应付到认真对待,由嫌麻烦变为主动请教,并积极参加幼儿园的助教、志愿者等活动。从孩子的成长变化,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家长观念的转变。
家长文化层次、能力水平不一,有的对《指南》的理解过于教条,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则没有正确的认识《指南》的作用,对照《指南》的目标一条条考核孩子,一旦发现孩子达不到“标准”就异常焦虑。洋洋的妈妈通过学习《指南》后,觉得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就对照《指南》的语言领域目标一条条实践,她发现其他几条基本能达到,唯独“完整讲述”这方面能力欠缺。于是,她每天都让洋洋说说在幼儿园里感到最高兴的事。起初,洋洋虽然讲不完整,但能像聊天一样轻松表达,可妈妈总嫌不够条理,导致洋洋自信心受到打击,最后竟一言不发。洋洋妈妈方法运用不当,太急于求成,结果适得其反,扼杀了孩子讲述的欲望和兴趣。虽然《指南》是经过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的,但只表明大部分可达到这些要求,并不代表每个幼儿都须达成,要因人而异。
为此,我们组织教育对家长跟进指导。引导家长理解《指南》的真正内涵,使其明白《指南》中提供的幼儿学习、发展目标及典型表现,是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但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慢、好与差的“标尺”。我们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教学活动,结合自己的家教经验谈感想和收获;开展亲子活动,促使家园双方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更有益经验;设计活动探索记录表,注明哪些由家长填写,哪些是孩子用符号或图画完成等,每步要求都具体、明确,使家长指导孩子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一次次有意识的指导活动,粗暴的家长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耐烦的家长也能静下心倾听孩子说话了,家长们深刻认识到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教育行为逐渐发生质的改变。
《指南》不是筛子,不能用它筛除幼儿,《指南》不是绳索,不能用它束缚幼儿和自己,让我们与家长一同学习《指南》,践行《指南》,深刻领悟《指南》精髓,达成有效的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