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讷河市永丰靠山学校 张桂臣
主要形式:晨间诵诗在早自习,用同一首诗歌来开启新的一天。这样的诗歌一定要经典,意义要深远,要让孩子感受到美和力量,又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每一次吟诵都会有新感悟,萌生出新的力量和美。
1.日常诵诗:这样的诗歌不需要太高的高度,但必须优美典雅、天真纯净、奋发向上的,而且是儿童当下的经验就能够基本理解和感受得到的。日常诵诗是晨诵的“必修课”。
2.生日赠诗:在每个孩子过生日时,由教师精心选择一首诗或者一个故事进行改编,如金子美玲的《向着光明那方》等,把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朗诵给他,使人终生难忘。
3.情景诵诗:在特别的日子,或者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诗歌进行吟诵。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以及一些纪念日等。
利用班级图书角的书籍,当然是童书为主,开展午读活动,这是一个非学科的阅读活动,命名为:“毛虫与蝴蝶”的儿童阶梯阅读。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每一年的阅读都应该是符合孩子各自的不同特点的。
低年级(1~2年级),我们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中年级(3~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加大文字的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高年级(5~6年级),主张共读方面以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暮省是指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日记、书信、批注、便笺等方式,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暮省其实更加强调的是意志的训练。
低龄年段,可以利用读写绘的方式进行,鼓励家长参与亲子共读,参与读写绘,孩子用图画表达,家长可以加上文字的解说。
可以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阅读专业书籍,汲取新鲜营养,充实自己的大脑。阅读书目由学校统一选定,在要求的时间内读完。专业写作,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强调与实践相关联;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要求师生共写随笔;注重案例研究。提倡“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方式,相互切磋,使阅读不成为一个走马观花的过程,而要成为共同磨刀的过程,成为锻炼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过程。使教师团队成为一个共同参与、深度合作、共同提高的整体。
1.晨间诵诗:以一到两周为一周期更换诗文,要选择经典的、意义深远的、有感染力的、能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到美和力量的诗文作品。
选定一首作品后,在同一周期中的每一天都要诵读这首作品,一直到成诵为止。晨间诵诗只占每天晨诵的几分钟时间,或固定诵读几遍,之后,转入日常诵诗时间。
2.日常诵诗:以课本中的诗文为首选,普通课文也要诵读。在此之外,由教师根据班级情况,选择课外诗歌,高度不要太高,但必须优美典雅、天真纯净、奋发向上的,儿童能够理解和感受得了的。这是晨诵的主要内容,也是“必修课”。
3.生日赠诗:各班级都要搞生日赠诗,有教师负责统计安排,每次选择一首诗或一个故事进行改编,把过生日的学生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给他,祝他生日快乐。
4.情景诵诗:借助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吟诵诗歌,表达特殊情境下的思想感情,诗文留存底稿,活动要留存记录和影像资料。
在所有的诵诗过程中,教师都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朗诵的指导,有目的、有步骤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图书主要以发动学生自己携带为主,全班同学资源共享。班级要做好登记管理,建立借阅制度,安排专人管护,不得损毁和丢失。一月换一次,或视学生的阅读情况确定,以绝大多数学生全部读完为宜。
2.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到其中来,班主任要适时的利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吸引学生们参与阅读,积极阅读。
3.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每生坚持写读书笔记、日记、随笔等,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或读书感悟,做到有阅读、有理解、有分析、有反思、有记载。一、二年以读写绘的形式呈现。各年级每生、每周完成2~3篇为宜。
4.在此基础上,每班、每周要开设一节读书课,进行读书汇报、读书沙龙、读书比赛、阅读指导等交流、学习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表彰优秀,激励后进。
5.学校每学期要举行两次全校性的读书展示、故事会、汇报会等形式的读书评比活动,评出“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给予表彰奖励。
指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后,能够思考和反思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师生之间也可以用日记、随笔、书信、批注、便笺等方式相互交流,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读写绘的方式进行。
教师要反思,教师必须写教育随笔、教学随笔,一周不少于2篇,教导处要每月检查一次,搞好评比。
1.学校考核、评估班级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儿童课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工作指标,考核落实的情况和效果,作为学校评定班级和教师个人工作的重要指标。
2.适度开展各种与读书有关的展示、评比、表彰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读书,养成热爱读书、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3.将相关活动开展的材料、作品、获奖证书等分类保存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作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载,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启发的功能。
4.家校联动,力争取得家长得认可和支持。开好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培训家长,使之成为儿童读书的坚定地支持者和坚强的后盾,评选出“书香家庭”,激励家长,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支持儿童读书的优秀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