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镇中心幼儿园 史培培
绘本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图画故事书,表达特定情感和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的意思。这就是绘本的魅力。
怎样进行绘本教学呢?
首先,教师要深入理解《指南》中各年龄段幼儿“阅读和书写准备”的目标要求。根据幼儿的阅读目标来选择绘本,且在选择绘本时一定要适宜、恰当,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
小班应选择画面角色动态明显,背景简单清晰,便于语言和情节重复,结果圆满并在幼儿的预料之中,文字少的绘本。中班要选择画面情节丰富、幽默、富有戏剧性、内容跌宕起伏,有表示事件发生的过程、情景,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思考,并产生情景性语言、文字呈现短句的绘本。大班则要选择画面物形丰富,挑战幼儿思维,题材选择现实和超现实的,富有创造性和科学性,情节与情节之间有转折,帮助幼儿充分观察、猜测和推理,让幼儿有表达角色独自和对话的机会,画面有一段文字表述的绘本。
其次,解读绘本。每本绘本都有他自己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不同的绘本故事传递给我们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主题思想。
如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一只迷路的小兔子坐在山丘上,一只饥饿的狐狸张着大嘴正悄悄的靠近它,“停,不要吃我!”小兔子大叫,“你不知道吗?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晚安!”狐狸说完又张开了大嘴。“停,不要吃我!说了晚安还要讲一个故事呢。”小兔子说。狐狸想了一下,开始讲故事:“在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坐着一只淘气的小兔子,从树林里悄悄走来一只饥饿的狐狸,狐狸向兔子道了晚安,又讲了一个故事,然后就吃掉了兔子。”狐狸说着又张开了大嘴。“停,不要吃我!讲了晚安的故事,还要把我送回家呢。”小兔子说。“好的”狐狸仿佛闻到了烤兔肉的香味,“恩,那会有三只兔子做成的美餐,兔妈妈、兔爸爸,还有这只嫩嫩的小兔子!”狐狸很快嗅出了回家的路,但兔爸爸和兔妈妈不在家,狐狸又张开了大嘴,“停,不要吃我!你要给我唱一支晚安的歌”小兔子说。狐狸叹了口气,开始唱起来,渐渐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狐狸睡着了。兔妈妈和兔爸爸回来了,兔爸爸看到狐狸吓得差点昏过去,他吃惊的看着小兔子,向狐狸抡起了木棍,“停,不要打他!”小兔子说:“你不知道这里是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吗?”他们三个一起把昏睡的狐狸拖出了洞穴。“晚安,狐狸!”三只兔子一起轻轻的说。然后,紧紧地关上了洞穴的门。
故事中,小兔子一直对狐狸说:停,你得先说晚安!停,你得给我讲个故事!停,你得把我送回家!停,你得给我唱首歌!停,不要打他!机警的小兔子、憨厚的想要吃兔子的狐狸,让人想到了一种闪烁着智慧的善良。平时,我们在和孩子道晚安之前,大人要给孩子讲故事,送孩子到床上去,然后唱歌……小兔子要求狐狸扮演的就是一个大人的角色,有趣的是,狐狸愿意遵守这个游戏规则,但它其实遵守的是大人和小孩之间的游戏规则。他不但讲了故事,并靠出色的嗅觉送迷路的小兔子回家,还真的唱了一首长长的歌。直到自己睡着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透露出浓浓的幽默感,让人一路读来,觉得是那么的有趣,当兔子爸爸举起大棒要打狐狸的时候,小兔子却阻止了,他还没有和狐狸说晚安呢。于是,兔爸爸停了手,把狐狸拖出洞穴,并真的给狐狸说了晚安。
绘本,不同的解读会有不同的主题思想,此绘本的解读可以是:要学会善良,懂得宽恕。亦或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和谐,互相不要伤害,遇到冲突时要用智慧来解决。
然后,解读绘本后,制定绘本教学活动方案。
把绘本设计为教学活动的关键是:
1.设置怎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
2.怎样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绘本故事?
3.怎样引导幼儿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表现和迁移拓展。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领着孩子,孩子托付着教师,共同欣赏、理解、表达绘本的故事和内涵,也可以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轻松快乐地理解、喜欢绘本,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那么,绘本怎样设计成教学活动呢?
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
活动背景:
故事通过大兔子与小兔子的对话,用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把“爱的表达与爱的衡量“这样一些看似深奥的问题,非常形象的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每一个阅读此文的人深深感受到一个”爱“字。而且,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所呈现的那样:爱,虽然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而当你很爱一个人,而且非常想将这种感觉表达出来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孩子平时往往都是接受母亲等家人的关爱,都是家认为自己做这做那。而自身却常常忽略了感恩、忽略了要去回馈父母,有的甚至觉得大人的付出是应该的。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从大小兔子的动作、对话中感悟真挚深切的母子之情。
2.能依据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动作、语言、行为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故事绘本、玩具小兔、ppt等。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玩具小兔、ppt图片。颇有特色的绘本画面可以一下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兔妈妈和小兔到底在干什么呢?在做操吗?在玩游戏吗?于是,在好奇与猜测中,孩子想听故事的欲望被激活了。
阅读和理解爱的故事。主要从听和讲两方面引导孩子从动作、语言来理解绘本,分段讲述,引导孩子从画面理解动作,在倾听理解小兔子与妈妈动作与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爱“的多少。
让幼儿找朋友分组阅读,循着单幅画面来看其他的画面,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书,也体现了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教师小结:妈妈的确很爱小兔,但是虽然小兔的手没有妈妈的长,长得没有妈妈高,但是它也真的很爱很爱妈妈。
怎么让妈妈知道你也很爱她呢?对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让孩子感受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活动最后迁移到自己身上,从经验出发,引导孩子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