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探析

2017-03-09 07:34:33姚琪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开放式教室师生

姚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探析

姚琪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多媒体教室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存在着使用程序复杂、缺乏灵活性,设备运行状态无法及时反馈,使用环境恶劣,缺乏统一管理标准,无法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等弊端,应予改革。实施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需要制度保障、硬件支撑、软件整合等三方面的条件支持。该模式具有系统融合、使用简单,设备运行可实时监控,全封闭设计、运行安全稳定,扩展性强等优势,是多媒体教室管理方式改革的方向。

多媒体教室;教室管理;开放式管理;智能教室;运行模式

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高校不断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多媒体教室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较大规模增加,在功能上也有了质的飞跃。教室管理从传统的单点本地化管理模式转向集群、网络化智能管理模式,教室从单一演示型教室转为多功能交互式的可视化智能教室[1]。多媒体教室结构、功能和使用需求的转变对运行保障和管理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走出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1 封闭式管理的弊端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施在常规教学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封闭式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并且容易使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产生矛盾。

1.1 使用手续繁杂,缺乏灵活性

传统多媒体教室管理模式下的使用程序是:师生首先到指定地点登记、领取钥匙或话筒等设备,然后进入多媒体教室开启相关电子设备。师生如需临时使用多媒体教室,则要办理教室借用、设备借用等一系列繁杂的审批流转手续,造成教室空闲却无法使用或师生不敢使用的情况。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且极大地影响了师生使用多媒体教室的积极性,给管理者和使用者都造成了不便。

1.2 设备运行状态无法及时反馈,影响教学

由于传统多媒体教室没有采取可视化、网络化等有效监管手段,当多媒体设备出现故障或使用效果不良时,就会因没有可靠、快速、直观的反馈通道,无法提前或及时维修,从而直接影响教学[2]。临时换教室、边上课边维修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正常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

1.3 设备使用环境恶劣,设备易损坏

传统多媒体教室一旦开启使用,所有设备皆暴露在外,各种粉尘、纸屑等在讲台内部堆积。这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一方面会极大地缩短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效果,另一方面会给设备造成各类故障,难以维护,同时也会影响师生使用者的健康。

1.4 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易被盗窃

传统多媒体教室及设备采用钥匙开关,若教师忘记关闭或未关闭到位,极易发生设备失窃事件。另外,投影机等设备常年暴露在外,没有失联自动报警或可视监控报警等监管手段,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1.5 缺乏统一标准,无法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传统多媒体教室是由计算机、功放、投影仪三大设备组合而成的,随着信息化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应用的日益深入,已有更多的信息化设备加入到多媒体教室中。但由于前期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信息化规划,无法进行可持续的建设与发展,给后期的教室信息化建设造成极大的阻碍,进而影响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3]。

由此可见,传统的封闭式多媒体教室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需求。随着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等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室管理应以人为本,从注重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智能开放,为全校师生提供实时的优质服务。

2 实现开放式管理的条件

多媒体教室采用开放式管理,各学校具体管理方式各有特点,但基本模式相似,即通过制订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依托综合互联的智能网络设备,建设数据共享、资源共用的集中管理软件平台,给师生以更好的使用体验,更加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应用价值。它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来支撑。

2.1 制度保障

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最为重要的条件是制度建设,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制度可以保障多媒体教室的高效使用。管理制度不应设置过多的流程,要简化师生在多媒体教室使用方面的办理手续,力争实现无障碍使用。由于多媒体教室的集成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考虑未来基于智慧主题的融合应用,教室建设应设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在智慧校园的全局视野下部署规划,做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减少短视、浪费现象[4]。

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开而不管,它要求管理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能管理、透明无障碍管理,使师生从被管理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在制度层面,学校应通过建立值班巡查、警报处理、数据对接整理、定期检测和更新维护等一系列规范化管理制度,保障采用开放式管理手段后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更为顺畅。

由于实现开放式管理,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电子设备加入到前端教室以及后端管理运行维护中心,学校应建立信息化专项师资培训制度,全面提升管理员的信息化素养,实行考核上岗、持证上岗[5]。另外,普通师生应通过网络视频学习,了解基本的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正确操作设备。

2.2 硬件支撑

前端多媒体教室的媒体设备逐步升级,一卡通、电子门禁、智能讲台、网络中控、电子白板、触摸显示屏、高拍仪、摄像机、投影仪等一系列信息化设备加入其中。另外,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智能灯控、电控窗帘、智能空气系统等一系列智能物联设备也会陆续进入教室。集群式硬件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实现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采用网络化、多标准接口、可扩展的多媒体中控系统、物联室内电子设备等,实现面板集中操控。

后端的集控管理中心则成为一个将上百个多媒体教室内的中控系统设备互联起来的中央控制中心,通常由服务器、交换机、电子屏、远程控制软件、语音对讲系统等设备组成。所有前端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通过中控系统转换为网络数字信号,汇集到控制中心,经由控制中心集中处理,将相关数据分发至对应教室。管理中心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是全校多媒体教室正常运行的核心保障。

另外,从硬件设备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室的开放管理已离不开网络。无论是前端的还是后端的设备,在建设规划时都必须考虑充足的网络接口和标准的、开放的通信协议,这样才能为今后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做好准备,才能支撑多媒体教室开放管理。

2.3 软件整合

软件是多媒体教室开放管理的应用手段,是连接硬件的桥梁。多媒体教室的软件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管理控制软件,二是媒体资源共享平台。

管理控制软件主要是利用软件平台实现对前端多媒体教室所有电子设备的远程智能管控,如媒体设备自动巡检、远程协助开关设备、安全报警处理等远程操控功能等。管理平台与网络教学平台对接,实现课程实时录像、教学现场直播;管理平台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课表融合;管理平台与一卡通系统融合,实现一卡开门、一卡开讲台、一卡开设备等一系列操作。

媒体资源共享平台主要是指与学校的教学系统、云平台无缝对接的软件平台。该平台可极大地降低师生因使用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导致教室电脑感染病毒的风险。教师可利用该平台直接安全访问存储于云平台上的教学课件用于教学,也可实时更改、存储,实现资源随调随用、随改随存。

3 开放式管理的运行模式

3.1 管理模式

基于开放式管理的多媒体教室首先在管理模式上要体现开放性。教室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室使用效率,服务教学。管理制度应具有灵活性、发展性和操作性。管理行为和方式应与教学改革发展相融合、与智慧校园建设相融合。

依托多媒体教室管理平台,实现透明化管理,利用互动对话功能(如电子留言、语音电话等),拉近师生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管理者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效果,建立自动化报警和快速服务响应机制,从技术上降低使用者操作设备的难度,进而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6]。

开放式管理要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定点、定时、定人的“三定”管理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某教室只能由经核准的申请者使用,且每次使用起止时间都有记录。所有多媒体资源均通过网络存储与调用,从技术上实现一人一空间、一人一桌面,互不干扰,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降低设备故障风险系数和系统维护成本。

3.2 硬件管理

学校所有师生均可通过网络平台申请使用除正常教学以外的空闲多媒体教室。教室内的所有媒体设备放置在智能讲台内。教室申请、教室门禁、讲台电子锁均与校园一卡通绑定。师生刷卡即可开启教室内的任一电子设备,拔卡或再次刷卡则关闭设备和讲台。另外,通过讲台内的控制面板,可实现设备的独立控制。教室安装有24小时工作的红外高清摄像机,在实现可视化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的同时,也可实现教学录播。

3.3 软件管理

多媒体教室的电脑系统采用云桌面,所有的软件都基于云端设计。师生凭借校园单点登录系统即可享用寄存于媒体资源中心的资源。教室提供多点有线校园内网接口和无线WIFI认证接口。师生提前将软件安装在个人云空间,使用时只需远程调用即可实现类本地化操作。软件的开放管理,方便了使用者对资源的应用,一人一空间的管理模式也保护了个人权益与隐私,提高了对病毒的抗干扰能力,另外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规模的扩展。

4 开放式管理的优势

4.1 系统融合,使用简单

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与课表系统融合,师生除固定排课使用教室外,都可通过PC客户端或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教室预约和审批结果查看。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与校园一卡通系统融合,师生只须凭借校园卡即可一键式开启媒体设备,将使用者的操作难度降到了最低。

4.2 设备运行可实时监控

多媒体教室内的所有媒体设备采取了联网措施,通过后台集中控制中心可实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投影仪、电脑、中控、幕布、电子白板等所有电子设备均可远程开启、关闭,并具有设备故障自动报警等功能。每个教室都安装有监控摄像机与拾音器,在满足电子考场条件的同时,可实时可视化监测教室设备的使用情况。教室内具有双向IP语音设备,使用者可及时将故障情况反馈给管理员,以便于迅速解决问题,而不影响教学。

4.3 全封闭设计,运行稳定安全

多媒体教室采用全封闭讲台,从根本上保证了讲台内部干净整洁。在设备开启前,所有设备均封闭在讲台内部。当使用者刷卡后,系统自动开启投影仪、幕布、电脑等媒体设备,此时仅中控面板和鼠标键盘可触摸到,其他设备仍处于封闭状态。此项设计既改善了设备的运行环境,又增强了媒体设备的稳定性,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不易发生失窃事故。

4.4 统一规划,扩展性强

开放式多媒体教室采用系统工程设计理念,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制定基础数据库和通信协议,明确系统接口标准,给后期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对接工作降低难度。这样可以提升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给开放式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与制度方面的保障。

5 结语

随着智慧校园应用的深入,大量新技术将助力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多媒体教室管理不仅局限于先进的技术、完善的装备和智能的系统,更体现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提出的融合发展、创新服务理念的设计应用上。多媒体教室开放管理在实际运行维护和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研究,如何为师生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也是未来我们探究的重点。

[1]陈卫东,叶新东,张际平.智能教室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1(4):39-45.

[2]雷光临,李俊.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应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31(9):414-416.

[3]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4]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5]彭桂山.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38-39.

[6]陈敏.高校多媒体教室开放式管理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244-247.

[责任编辑 冯 峰]

G642.421

B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7.01.018

2016-09-19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2016SJD880151)。

姚琪(1980-),女,江苏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科学、图形图像学。

猜你喜欢
开放式教室师生
“313”教室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28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4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