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莲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对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
——以黄冈师范学院校本课程《黄梅戏》为例
徐玉莲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未来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黄冈师范学院《黄梅戏》校本课程为例,阐述了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有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提高课程体系的适应性。高师校本课程开发应着重两个方面的构建:乡土课程和活动课程;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环节:确定课程目标、精选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规范课程评价。
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黄梅戏
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组织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会议”上,菲吕马克等人提出了校本课程一词,他们认为校本课程就是学校中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实施,[1]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对校本课程的关注度空前提高。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在课程的开发与管理,通过课程改革,提高课程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适应性。高师音乐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师资,是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今天的音乐专业学生素养与未来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息息相关。高素养音乐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来实现,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对音乐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不可小觑。为此,高师院校应积极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以黄冈师范学院校本课程《黄梅戏》为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音乐师资 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推进遭遇重重障碍,校本课程的开发面临许多瓶颈,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现状更是令人担忧,大多数音乐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鲜有积极性。一是观念不适应。多数音乐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语数外等主要课程的事情,与音乐课程无关,校本课程是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的事情,与一般教师无关,自己只要把课备好,把课教好就行了。二是角色不适应。长期以来,教师都是国家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实施者,现在不仅要成为校本课程实施者,还要承担开发者、评价者角色,对这一新角色的转换难以适应。三是素质不适应。绝大多数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校本课程的训练,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方面缺乏经验、理论支撑,他们会感觉到茫然,不知所措,难以胜任。
今天的高师音乐学生,就是明天的音乐基础教育教师,明天的音乐教师素质如何,取决于今天高师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因此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必须牢固树立现代课程观,及时丰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从开发校本课程着手进行课程改革。近几年来,虽然少数音乐骨干教师接受过一些有关校本课程的短期培训,但这种短期培训难以掌握系统的校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因此在中小学音乐的实际情况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仍然需要加强系统的理论指导。
(二)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有助于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提高课程体系的适应性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既具有音乐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拓展音乐教师的知识视野,使其专业知识更加丰富、广博。实践证明,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师,往往能够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地深入挖掘教材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使其教学内容充实,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高师院校校本课程大多具有本土性,地方文化特色明显。黄梅戏不仅发源于鄂东民间,并且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本土草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正在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立足黄冈,开发了《黄梅戏》这样的校本课程,不仅服务黄冈彰显地方特色,而且有利于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另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梅戏》校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专业课程体系的适应性,既拓展了音乐教师的专业领域,也丰富了音乐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戏剧文化的热爱。
高师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突出“师范性”特点,训练和养成师范生基本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尤为必要。但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普遍忽视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忽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重技轻文现象严重,这使得当前音乐专业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差强人意。为了克服上述弊端,高师音乐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注重开放性,强化教育理论和技能;要注重人文性,提高师范生的人文情怀;要注重地方性,增加为地方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并不涉及该专业所有领域,而是因校制宜,注重两个方面的构建。1、乡土课程。根据地方情况,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扬传统文化,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凸显地方特色。黄冈师范学院坐落黄冈市,黄冈是黄梅戏的发源地,而黄梅戏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传承地方戏曲文化,服务地方,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古老的黄冈,从来不缺文化,缺少的只是千年文化的彰显和开发。黄冈师范学院作为黄梅戏故乡的一所地方高校,开设《黄梅戏》校本课程,彰显和开发黄冈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戏剧文化,让黄梅戏再度飘香神州大地。2、活动课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发展爱好,形成特长,提升能力。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更是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一种综合体验。[2]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至关重要。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梅戏校本课程的开设,恰到好处地弥补了音乐基础教育师资专业素质的拓展空间,很好地克服了重理轻文的弊端,且课程体系凸显了人文性、地方性和开放性。
(一)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目标是课程的方向,目标一定要清楚。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完善和补充,不是课程学科目标的强化,目标的制定必须基于对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改变单纯的知识与技能本位,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体现校本化。确定课程目标要注意以下几点:(1)音乐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2)能够合理运用教育理论、教育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提高。黄冈师院音乐学院在黄梅戏校本课程建设中,正是明确了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培养学生演唱、表演、鉴赏戏曲的能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精选校本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高师音乐专业开发校本课程要根据校本课程目标选择、优化相应的课程内容。学科化倾向是在课程内容组织时应力图避免的,要尽量选择综合性内容,防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自觉地依据学科知识的顺序,导致校本课程摆脱不了教师个人的传统经验,跳不出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使得校本课程偏离开发预设目标,降低校本课程的实际价值。古老的黄冈,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医学文化等,黄冈师院音乐学院为何选择黄梅戏作为校本课程来进行开发呢?一是因为戏曲与音乐两者本属姊妹艺术;二是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学习和传播黄冈地方戏曲;三是黄梅戏这一校本课程既具有乡土性,又是活动课程。黄冈师院音乐学院开发黄梅戏校本课程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旨归,活动课程实实在在,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仅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历史,熟悉黄梅戏的音乐特点,感受黄梅戏的民间审美文化特质,还学会唱黄梅戏,学会教黄梅戏,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如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组织校本课程实施 实施环节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是使校本课程走进课堂并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一要确定开课范围及课时设置;二要确定教材。教材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音乐专业教材可以自编部分教材;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音乐专业校本课程必须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黄冈师院音乐学院《黄梅戏》开课范围是音乐专业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周课时2节,采用的教材是自编教材。黄冈师院音乐学院一方面要求师生要学习《黄梅戏》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对黄梅戏的历史、唱腔、曲调、角色行当有一定的了解,把握《黄梅戏》校本课程的目标;另一方面积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加强合作,让音乐专业学生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了解中小学生的兴趣、需要,把中小学语文课本、历史课本等知识用戏剧表演的形式进行演示,让学校已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及社团(如剧社、情景剧等),真正成为“校本”意义上的拓展课程。
(四)规范校本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效益的一种检测,主要包括课程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否符合学生需要;课程设计是否灵活富有弹性;课程资源是否整合了学校、社区资源;课程组织是否高效;教学方式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学业评价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评价形式。在评价时必须坚持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这一理念。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黄梅戏》校本课程目标紧扣三个维度,一是知识与技能,注重黄梅戏历史渊源、黄梅戏唱腔、黄梅戏剧目的传授;二是过程与方法,黄梅戏校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会唱,还要求学生会教,甚至会创编;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课程的学习时对黄梅戏要感兴趣,要爱上黄梅戏,愿意传承黄梅戏。教师尽量选择经典、学生熟悉的曲目进行教学。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除课堂教学外,还安排了黄梅戏剧院现场观摩;多方整合社区资源,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在学生学业评价时,也根据目标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来改进学习、提高自己。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不仅应注意学生黄梅戏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他们的智能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性格等品质的培养。
[1]张玉萍 王钰.新课程园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70-72.
[2]张文英. 从培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热爱戏剧艺术[J].四川戏剧,2005(3)60-62.
责任编辑 付友华
2017-03-01
10.3969/j.issn.1003-8078.2017.04.06
徐玉莲(1971-),女,湖北随州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黄冈师范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CE06。
G64.3
A
1003-8078(2017)0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