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旭 张印杰 关 丽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应用物理专业“学科前沿讲座”的课程教学及考试模式探讨
李 旭 张印杰 关 丽*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介绍了应用物理专业“学科前沿讲座”的课程开设情况,对教学的安排、授课教师选聘做了详细说明.针对多人授课的模式,重点讨论了课程考试改革的内容,并对改革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学科前沿讲座 多人授课 考试改革
应用物理学是以应用为目的专业,学科以物理学基本规律和实验方法为基础,融合物理领域的最新成就,研究物理学在工业、农业及科技中的应用.应用物理学涉及到了核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激光物理以及材料物理等重要学科.河北大学应用物理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校、省和国家的多年重点建设,已具备较完整的课程体系、设施良好的实验及实习教学平台.我校应用物理专业以红外物理及其应用为核心,重点拓展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及器件性能测试相关物理学,基于白光LED的固体照明相关的材料物理、发光学等方向,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特色.
应用物理前沿课题讲座(多人授课)是专业发展拓展课,追踪应用物理的重大研究成果,介绍近期正在开展或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的现代应用物理前沿领域的重大理论课题、尖端应用技术.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相关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侧重地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个人科研工作,讲授应用物理前沿课题.授课教师团队由具有多年丰富授课经验的资深教授和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年青教师组成,配置合理.
目前课程考核存在一定的弊端: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过于重视知识考核,轻视能力培养;考核结果以量化的分数而非质性的报告呈现等;课程考核结果反馈延迟甚至缺位.针对这些弊端,并根据本课程为多人授课的特点,我们对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科前沿讲座”的考试进行了如下改革.
根据本课程多人授课的特点,各位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地、系统地制定各个教学阶段的考核内容,记录平时成绩,并进行阶段效果评估.传统单一的开卷或者闭卷考核模式不能完全反映课程学习各阶段的特点和考核内容.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各阶段考核方式需多样化,可包括小组讨论学习、调研报告、课堂发言、随堂测验、考勤等方式.特别是小组讨论学习、调研报告和课堂讨论环节,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根据学生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问题的科学性、相关性以及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给出客观的评价,并将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集中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淡化量化分数,尽可能多地体现质性考核结果.
期望通过多样化、重质性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学生考核成绩与实际能力不对称的现状,减少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机会,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也让教师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评分有据.
现在学生普遍存在前松后紧,重考试轻课堂的现象.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相对比较松散,在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周集中复习,这样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前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为30%, 期末成绩所占比例为70%.改革后,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高到70%.使学生重视平时表现和知识的积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完成考核任务,增加专业相关的课外阅读量,掌握自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主导完成的传统模式,走向课程任课教师、班内同学和学生本人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以充分反映课程参与各方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在主体多元化的考核中,学生的角色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制订者和考核者,具体表现为师生互评、学生同伴考核、学生本人自评3种形式.学生参与到题目的制定环节,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考核的重点和难点,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考核过程中,有了学生自身的参与,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又可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实现在课堂教学和考核过程中的全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的要求是:根据给出的考核题目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其次要针对题目和调研内容给出文字报告,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给予讲解;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对题目中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三是对自己的解决办法的优缺点给出说明,写出课程体会.课程结束前提交报告,并且每人以PPT方式进行5~8 min的答辩.
通过以上考试改革,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效果:
第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通过参与考试的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去学习和调研.
第三,通过文字报告的撰写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
第四,通过PPT的制作及答辩过程,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稳固程度,提高了临场应变能力及表达能力.
改革后出现的多样化、立体式、全过程的考核模式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使课程考试真正起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1 薛素铎,兰劲华.工科专业课考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0(6):80~81
2 王严东,胡勇,王显德.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4):59~61
3 周丽霞,王殿生,门福殿,等.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11(1):79~81
4 蒋凯.前沿讲座在研究生学术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生培养,2011(3):36~40
2017-04-02)
李旭(1977- ),男,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及固体发光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