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觉慧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论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的发展趋势
黄觉慧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与此同时,各地城市房屋建筑密度也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配电网规划及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配网规划建设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配网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城市配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规划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城市配网规划建设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发展
近年来,虽然城市配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配网逐渐呈现出无法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电的现象,特别是电力系统建设中“重发输电,轻配电”思想的长期存在,更是加剧了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负荷需求之间的差距,显露出了城市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积极研究城市配网规划问题做好城市配网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电网网架结构的建设周期比较长,建成以后通常短期内是不会出现较大变动的,在城市配网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负荷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配网规划网架结构应该按照负荷发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所以城市配电网规划的调整及更新往往比高压输电网规划要更加频繁、复杂。城市配网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与城市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作为城市发展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配网必须和城市建设紧密配合,进行同步的实施,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对城市配网规划进行科学制定,这样可以满足城市长远规划用电的实际需求。此外,城市配网设备量非常大,为了对供电瓶颈问题进行解决,只凭借经验对过负荷线路或变压器问题进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总体上针对城市配网设备及网架结构展开优化配置,从最大程度上提升城市配网的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我国配电网络主要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缺乏较为科学的规划,配电网基础较为薄弱,尽管自1998年开始,我国城乡电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但由于资金、技术、规划等原因导致城市配电网结构的改造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不是很到位,配电网仍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配网结构不够科学
尽管我国电网改造已经进行了多次,但是由于早期配网建设中,缺少科学化的规划,没有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给城市配网运行的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开展线路定期维护或者增加新的线路的过程中,就会影响配网调整的灵活性,降低配网设备运行的灵活度,从而对整个配网维护工作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配网维护工作受到的制约更加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变电站地址移动或变电站停电情况须添加新的线路才能保证配网运行工作。
2.2 线路故障出现较频繁
在配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技术、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因此近年来线路故障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此外,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突发性天气情况越来越多,雷雨、暴风等都会对配网造成不利影响,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均采用架空线路的方法设计输电线路,架空线路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电路故障的发生率也得到了降低,但是遇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时,城市线路稳定性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架空线维修难度大大增加,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
2.3 配电网和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城市主电网规划对于配电网的规划具有指导意义,配电网规划是进行主网规划的基础工作,也是在配网改造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配网后期的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城市电网规划中,大部分资金都被用于主网规划和建设,造成中低压配电网的投资不足,影响了其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配电网和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也进一步引发了局部区域的供电损耗较高、电压低等问题。
3.1 优化配网构造规划
在城市配网网络结构科学性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供电区域中电力需求量的有效计量与估算。另外,在配网规划设计阶段,对城市配网工作量进行有效的综合性预测,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对供电区域中电力需求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优化配网配置,在电力需求的预测中,加强对城市配网网络的科学布局。第一,需要保证供电区域用电需求量预测的准确性;第二,在对电力需求预测中,需要根据供电区域分布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按照国家对电力需求量预测的相关标准,提升预测电量的精确性,同时根据城市发展的趋势,保证预测的前瞻性。
3.2 推广城市配电线路的电缆化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电线路走廊变得越来越有限,纵横交错的架空线不仅影响城市的美感,而且故障频率较高,带来安全隐患。配电线路电缆化既可以美化城市容貌,又可以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因此,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电缆,减少高空线路的架设,提高配电线路的电缆化率。另外,在配电线路电缆化过程中,为了避免电缆故障带来的线路跳闸问题,线路走廊要优先选择电缆沟,如不可行则采用电缆排管敷设,要尽量避免采用电缆直埋的方式。
3.3 对主网、配网进行协调规划
纵观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国110kV电网的优化配置工作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但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城市还没有展开科学的优化配置,因此,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对主配网之间的配合工作进行充分重视,在配网协调规划工作中,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性作用给与充分重视。在建设主网规划的过程中,应对配网的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调整,并针对配网供电半径大小展开科学设计,一旦供电半径过大,这时城市配网线路线损将会增加,对城市居民正常用电以及电力企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所以,应该对供电半径大小进行科学配置,并对相关配置参数进行合理优化,确定其具体的供电范围,进而促进配网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提升。此外,在规划协调过程中,可以利用无功补偿的方式,对低压配网展开分散补偿,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对于低压补偿过程来说,应用这种方式可以起到有效的引导性作用。
3.4 展开科学的配网构造规划
很明显,当前我国城市配网网络结构缺少一定的科学性,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供电区域电力展开精确计量,在还没有正式开始配网规划与建设工作之前,首先着眼于整体,从整体上展开设计,充分满足供电区域内的电力需求,然后针对其展开进一步的优化配置,在预测和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针对供电网络展开科学布局,不仅要对供电区域中电力需求大小进行正确预测,同时还要在预测过程中结合地区分布情况展开有效的实施,严格按照110kV的标准展开预测,进而使电量预测的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严格按照与其对应的年份对其展开预测和评估。
3.5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土地资源开发率越来越高,电力建设可使用土地变得越来越紧张,这也将成为制约城市配电网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配电网规划、建设和维护的电力企业应主动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主管部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促使政府各部门支持电力建设,使电网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实现城市配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将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变电站、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进行控制,以确保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配电网的建设用地得以保障。
3.6 加强对城市配网的二次建设
对于城市配网二次建设来说,第一,需要对配网结构建设方面的重视,积极开展自动化建设工作,同时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效率性,尽可能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第二,保证配网的质量,不断提升配网结构的维护效率以及运行效率;第三,在自动化建设中,开展过程还需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第四,在建设中加强对配网功能的重视,在保证配网结构合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远程、子站、主站等特征,对城市配网的功能加以建设;第五,必须不断完善城市配网通信建设工作,为配网运行提供安全与稳定保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配网规划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电源布点不合理、网络结构不科学、线路故障等,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优化城市配网规划,增强配网与主网规划的协调性,强化配网二次建设,保证城市配网规划的科学合理性,为城市供电提供安全与可靠的保障。
[1] 王建国. 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村电力发展研究[D]. 重庆大学,2012.
[2] 朱凤娟. 中压配电网规划实用方法研究[D]. 重庆大学,2012.
[3] 田历. 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