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红,李 倩
(衡阳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 衡阳 42100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语音质地的策略
——以词汇发音为例
何志红,李 倩
(衡阳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 衡阳 421002;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大部分外国学生的语音质地不标准,所谓的“洋腔洋调”现象比较突出。本文以词汇发音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提高学习者语音质地的策略。
对外汉语; 词汇发音; 语音质地
近年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集中在对声、韵、调、变调等方面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及偏误分析研究。2005年,柴俊星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1]130-134中指出:语音教学应该以声母、韵母教学为主。先提高认识,再注意训练时的音位及方法,借以帮助留学生更快更方便地掌握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使他们做到即使不一定在理论上熟知、但一定能够在发音时准确地把握各音位变体,熟悉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并在阅读汉语拼音类的语言材料时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汉语音节的起点和止点,最终提高留学生的听说能力。1999年蒋以亮在《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中建议将音乐引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用唱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韵腹的发音能力,优化语音课堂教学。[2]38-411996年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语音的练习应贯穿于整个基础阶段”,“要在整个基础阶段不断、反复地练习”。[3]4-17这些研究重视探讨语音教学上方法的运用和革新,强调贯穿始终的练习对学习语音的重要性,对优化学生语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仅从词汇发音上来分析,汉语习得者的语音状况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发音器官上的问题导致字音绵软无力,送气音意识不强,音节界限不清晰。
二是语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对发音质量的影响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对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概念不清,导致语音缺陷多;不能正确区分音位,造成发音时的唇形舌位开口度出现偏差;语调生硬,声调的高低起伏不能规范自如的操控;词汇的轻重音往往把握不好,出现“头重脚轻”、双(多)词并重的情况;对于难度更大的音变如上声的变调、轻声、儿化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等往往普遍发音生硬,变化无绪。
除去不同母语语音对汉语学习者语音方面负迁移的影响不论,造成这些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者主体因素。首先,大量事实证明,不少外国留学生在初学语音阶段,经过努力,能较好地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规律,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往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不再像初学时那样给语音和听力足够的重视,甚至觉得发音基本相似也能基本满足交流的需要,也就不愿意再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纠正错误或有缺陷的发音,这样就可能出现随着学习的深入,词汇掌握得多了,语法错误也少了,但是语音却没能做到更加标准规范。其次,外国留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者听音辨音的能力,那么学习者可能缺乏对语音的敏感性,降低对语音错误和缺陷的敏感性和判别力,从而不能分辨自己语音的不足,自觉进行纠错。缺乏主动内省、积极改错的意识和过程,留学生的语音规范化就比较困难。再次,规范语音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反复的、持之以恒的练习,所以学习者的主观努力情况也是影响语音质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师主导因素。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甲或二甲以上水平,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教师语音是标准级的或较为标准的,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是语音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往往还交织有词汇、语法方面的学习,这就客观上降低了学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大部分老师忽略了对学生发音器官的训练,学生唇舌的灵活度不高,学生缺乏吐字归音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听音辨音能力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同时教者教学方法的好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语音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语音学习是入门第一课,赵元任先生指出:“最初对于音的本身的学习,是一个很费劲、很难的、对于以后学习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工作”,“这种工作啊,只要开始两三个礼拜就应该把所有困难都给战胜。因为两三个礼拜要是不给他弄清楚啦,以后你在学到文法、在增加词汇的时候啊,你就把这些错的音老用了,所以不能不在最初的时候把这个习惯弄好。”[4]156最初的两三个礼拜是语音教学的集中阶段,对学生的语音质地影响深远。反过来对于教师来说,这段时间以标准的语音引导学生、严格规范学生的练习、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听音辨音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普遍存在的汉语学习者语音绵软无力、字头含糊、语音欠饱满响亮、舌体不灵活、发音费力、一字一顿的情况,对学习者发音器官的训练和改造是很有效的改善方法。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母语没有汉语中所使用的某些音,所以相对应的发音部位和肌肉使用较少,这就影响了发音的灵活性和语音的质地。比如韩语缺少汉语中的f、j、q、x、zh、ch、sh、r、e、ü、ou、in、un、eng、ing等声母和韵母,韩国人发这些音时,他们的发音部位、肌肉的用力方式、口腔的开度都很难做到恰如其分。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音器官就是所有语言学习者的“器”,通过科学的持续的训练改善发音器官肌肉,可以达到改善语音质地的目的。在学习双唇音的时候,可以结合绕口令“八百标兵奔北坡”给学生练读,要求学生读的时候双唇中部用力,尤其在上唇中间的三分之一的地方发力。熟读之后,指导学生截断气流,气流停止冲击声带,仅仅通过上下唇中部的打击爆破口腔微弱的气息发声,这时候听到的是清晰短促有力的“噗”的声音,这种锻炼上下唇力度的方法就是“打唇”。舌在说话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语音的形成都与它息息相关,在普通话语音学习中,舌体的灵活性、舌尖的弹性都直接影响了语音的质地,例如在学习舌尖后音也就是翘舌音的过程中,以发“ch”音为例,舌尖上翘抵住硬腭的前部,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然后突然把舌尖放松一点儿,让积蓄在口腔阻塞部位的气流从窄缝中透出成声,因为是送气音,所以随着气流的呼出,舌尖会向前弹出。在这个发音过程中,如果舌尖翘起无力,舌体坍塌,语音的听感上就会导致含糊沉闷字头不够清晰。我们可以运用“打舌”的练习方法改变这种状况。在学习舌尖中音时,教师在讲解发音方法和范读后,可以引入“打特盗”这一绕口令给学生练读,要求学生在发音过程中舌尖用力抵住上齿龈,通过舌尖连续的打击上齿龈来练习舌尖的灵活性、柔韧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截断气流不冲击声带,舌尖抵住上齿龈,利用口腔微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塞爆破发出类似开啤酒瓶盖的清脆的“噗”的声音,舌尖前部发力,有力的向前弹出。每天坚持练习“打舌”100次左右,不失为一个既为舌“瘦身”又能提高舌体力度与灵活性的好方法。另外,教学生以咬苹果的姿势练习“打牙关”,也有助于打开后声腔,帮助语音变得更饱满响亮。很多学习者在学习韵母“a”“ao”“ang”“uan”“uang”等的过程中,发音部位有问题,造成发音上的缺陷或错误,这是一个发音“准不准”的问题;后声腔打不开,音质沉闷干瘪,这是一个语音“美不美”的问题。再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发音时提颧肌,保持微笑状态也是有助发音规范、语音漂亮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发“e”音,这一个音在后元音区,如果不提颧骨肌肉,很容易导致后音前发,产生缺陷。从语音效果来讲,提颧肌微笑状态下发出的“gēge”(哥哥)就比较响亮甜美。发舌面音“j”、“q”、“x”时,很多学习者发音容易靠前,发成“齿尖音”,如果发音时提颧肌,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隆起,这样发出的音就更为标准,听感更地道自然。
针对学习者对语音知识的把握不够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学习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听音辨音自我纠错的能力。听音就是多听标准规范的语音,了解正确语音发音标准,感受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并且能自觉有意识的进行模仿跟读,逐步培养语感。辨音就是在了解发音规则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耳朵对语音的敏感性,慢慢建立对语音错误、缺陷的辨识能力,从而能使学习者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这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应该是贯穿在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练习中,请同学发音时,可以请全班同学认真听,对于初学者,教师应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示范订正,同时仔细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于一定层次的学习者,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谈谈发现的问题,然后再一起修正练读。这个反复指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又能提高学生听力,还能培养学生听音辨音的好习惯,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意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教学技巧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解决外国学生因语音知识不足引起的5个方面的问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的学习,从语音的角度来讲,既是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系统的学习,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技能培养。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安排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口部操练习,带动学生“打唇”“打舌”,这样既能充分锻炼学生发音器官,又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可以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完善学生课后的自主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贯彻“多听多辨、勤思苦练”的精神,提高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深入体会到汉语的魅力,我们的汉语国际化道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1] 柴俊星.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有效途径的选择[J]. 语言文字应用,2005(3).
[2] 蒋以亮. 音乐与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J]. 汉语学习,1999(3).
[3] 程棠.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4] 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编校 彭巧燕)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Learners' Pronunci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Taking vocabulary pronunciation teaching as an example
HEZhi-hong,LIQian
(Office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most of the foreign students' pronunciation is not standard. And the so-called “foreign accent” phenomenon keeps more prominent. Taking vocabulary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we analyzed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cret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arners' pronunciati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teaching; pronunciation
2017-02-16
何志红(1976—),女,湖南宁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H195.3, H01, H09
A
1673-0313(2017)02-0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