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2017-03-09 15:06宋光辉李静如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9期
关键词:立德校园文化中华

宋光辉,李静如,丛 宁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宋光辉,李静如,丛 宁*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0)

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阐述了其对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参考。

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立德树人

1 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

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与洗礼,缔造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并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具有积极影响的价值体系、观念形态、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1]。黑格尔曾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21世纪以来,我国不断推进民族文化复兴。

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所以,无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还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学作为培养新一代青年的主阵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立德”之言,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即树立高尚道德,只有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是真正对社会有益之人。至于“树人”,则见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意义在于将人培养成才,使其学会做人,成为对社会进步有益之人。

高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既是职责与使命所在,也是加强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

2 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现状

进入新时期以后,高等学校已经从最初的致力于培养人才、科研创新,逐步扩展到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等方面,其社会地位日益突出。但是,在高校功能、任务的延伸与拓展进程中,急功近利之风日盛,高就业率、高排名成了各大高校的追求目标,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逐渐被淡忘,偏离了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办学方向[4]。一所高校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在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行合一、品学兼优、致力于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毫无疑问,这种办学方向的偏离,对国家、社会乃至高校本身都是致命的伤害[5]。

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立德树人”被明确定义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针,“立德树人”不仅适应当今时代发展,更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育人思想精华的传承。所谓“立德”,立的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所谓“树人”,树的是各行各业具备匠心精神的创新型人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提出,肯定了德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先导性。立德树人强调德育要与人才培养融合、协调,以使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才兼备。“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方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所在,是教育者的神圣使命,是受教育者自身成长成才、追求自我发展的根本目标[6]。国家、社会乃至高校的教育目标不应仅局限在提升学生知识涉猎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上,而应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应强调“三个结合”,即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知识与品德相结合、授课与自学相结合。

3 推进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指路明灯、文化宝库,高校的立德树人教育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下砥砺前行,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改变学生精神风貌为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高校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和谐、高雅的人文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引导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洗尽铅华遗留下来的灿烂文明,作为不同历史时期华夏民族思想文化的结晶,它不仅包含由商周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智慧宝藏,还海纳百川地吸收并改造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智慧。它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道德理念,影响了一代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培养了重义轻利的炎黄子孙。同时它作为人们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也对人们价值观的确立起到正向作用。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新时期高校的重任,还将进一步推动社会道德和伦理秩序的重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校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应当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精华。如德育方面:“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大量题材。智育方面: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史书名著等不仅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底蕴,还赋予了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拓展了学生知识储备的深度与广度,使其视野开阔。美育方面:书法、绘画、传统乐器、戏曲鉴赏等,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使其建设内容趋向多元化、多彩化,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气质。

当下,急功近利之风愈演愈烈,科研与教学背道而驰,高校过分注重科研成果与自身利益,逐渐偏离了立德树人这一办学目标。为了回归本位,从教育部门到高校自身,从核心领导班子到广大基层群众都应遵循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将改革创新和文化传承相融合,高校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办学责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如何以传统文化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

4.1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

习总书记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可从以下两方面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结合起来:(1)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时要做到“三讲”,即把道理含义讲透彻、把意义讲充足、把现代性讲好;(2)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作用。要想人人心中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资源。只有兼顾上述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影响着我国大学生,面对不同的价值理念、经济状况、就业形势和生活方式,大学生难免陷入价值观困境。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大学生摆脱了当前价值观困境,因为这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高校顺利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4.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高校党政机关人员,二是共青团干部,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四是辅导员,五是大学生自治组织(包括学生会、自管会和社团联合会)。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学生习惯养成的有力影响因素,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以师德建设作为教书育人的基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通过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身立教等方面来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教师只有拥有较高的素养和人格魅力,才能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增强学生责任感。高校要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比如,加强岗前培训,采取相关激励措施,注重激励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提高教师积极性;教师上岗后,采取教师互评、师生互评方式,及时对其进行教学监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营造优良教风、学风。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成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活动形式,推进学校立德树人教育。

4.3 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方式。(1)着手于教学研讨、互相听课、教育指导这三大环节,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起到靶向性作用,得到学生的认可。(2)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将课堂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达到观察社会、理解生活、增强责任感的目的。(3)在体验社会生活的同时,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从知之到习之。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和国情,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分析法,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4.4 完善社会实践体系

道德教化贵在使人力行,我国古人向来强调知行合一。构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体系,给学生提供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高校可最大程度地发掘自身校史资源、当地古迹、遗迹资源等,建设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社会实践,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档案馆、纪念馆和博物馆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同时,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关爱老人,在实践中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人生经历,更让学生深刻领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1]张国胜.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人民网,2012-11-08.

[3]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10-13.

[4]龚成.高校立德树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14(6):69-72.

[5]龚成,翟成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理论素养状况及教育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1(2):62-65.

[6]李明.简析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14-15.

G40-055

A

1671-1246(2017)19-0007-03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探究”(2016S J B710067)

(⋆通讯作者:丛宁)

猜你喜欢
立德校园文化中华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