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靓靓,纪鹏飞,涂元春
(《专用汽车》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56)
行业性期刊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思考
——以《专用汽车》杂志为例
孔靓靓,纪鹏飞,涂元春
(《专用汽车》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056)
新媒体时代下,行业性期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应及早企划转型之路。将从行业性期刊现状与发展趋势、转型中的困境、《专用汽车》杂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转型的途径等方面探索行业性期刊的转型发展之路。
行业性期刊;新媒体;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杨继红在《谁是新媒体》一书中将新媒体定义为: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线性传播的能够实现交互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传播方式和交互传播的组织机构。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1]。 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行业性期刊因所属行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行业性期刊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完美转型。
1.1数字化和电子化阅读已成为趋势
2017年1月2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2]。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平稳增长,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终端阅读和各类手机应用的发展。
1.2平台化的建立
一些主流的行业平面媒体开始尝试平台化运作,建立成熟的数据库,以内容为基础、依靠技术革新,产业形态经过多年探索已经逐渐清晰,确立了杂志为核心,网站为基础,微信公众号和数字化期刊多元化发展的格局[3]。杂志不单是一本期刊,而是行业内技术、市场、 用户体验等为一体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聚集上下游的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使杂志成为行业的信息源和交流中心。
1.3拓宽发行和传播渠道
除了传统的发行方式之外,数字化的发行也逐渐流行。行业性期刊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方配合,微信、自媒体原创平台等双管齐下,尤其关注细分领域,大打原创牌,逐渐积累粉丝。
1.4盈利的多元性
平面媒体的盈利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告,而是更多地往移动端靠拢,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并举。例如《中国企业家》利用自身资源,每年打造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30位年度商界木兰引起业界极大关注,并且针对行业发展热点,延伸出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夏季峰会、中国领袖年会西部论坛、两岸企业家高层论坛、中德经济论坛等专业化和国家化的对话平台,邀请马云、柳传志等业界大佬,与中小企业家们对话。除此之外,每年两会期间,还策划了中国企业家“两会”专题和沙龙活动,提高了品牌影响力。
2.1发布周期
新媒体与行业性期刊相比,具有传播即时、多媒体发布、永远保持在线、受众交互、信息海量、边界消除、跨域时空、免费使用等优势。其能够实时传播、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相对于行业性期刊的单向传播,新媒体能够做到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发布者与读者有良好的互动,媒体不再高高在上,受众在传播过程中起到关键而重要的作用。 《专用汽车》杂志是以专用汽车行业信息及技术为主要传播内容,传播的信息较为单一,内容也非常固定,只专注于专用汽车行业的相关内容,面对的读者和客户也是固定的。由于其内容的单一性和固定性,因此对传播内容的专业性要求较高,负责传播的记者编辑需要非常深入地了解专用汽车行业,才能写出好文章,发挥促进行业发展的作用。但由于杂志印发过程需要“三审三校”严格把关,每月出版一刊,信息发布明显滞后。
2.2被动跟随
新媒体是技术驱动型的,从最初随着门户网站和垂直网站兴起,到电子杂志、彩信和手机报,随后又出现二维码及移动客户端,之后微博迅速发展,似乎一夜之间颠覆了原来的新媒体形态,接着又出现了微信,一时间风生水起,许多得风气之先的行业性期刊也开始占领席位,收拢粉丝。移动互联网此时风光无限,可谁又知道下一个新媒体会在何时,以何种新技术形态出现呢? 行业性期刊永远跟在数字技术后面,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亦无法掌握技术的主动权,无法支撑传统媒体的长期布局与发展。
2.3“内容为王”理念受质疑
“内容为王”是指,即使行业性期刊即时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但是读者对真实客观、有价值的信息永远是有需求的,以内容吸引读者是行业性期刊制胜的法宝。但是,新媒体平台也可以做到内容为王。深度报道、调查报告等已不再是行业性期刊的专利和独门武器。“内容为王”的理念也只能在少数极具品牌影响力的期刊中实现成功。
2.4《专用汽车》杂志当前短板
首先,《专用汽车》作为纸质传媒,受出版时间和版面的影响,杂志对重大事件的报道和追踪有所欠缺。突出的表现是发行数量减少、对行业热点传播的及时性不高。随着微信自媒体的发展,个人及公司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对媒体平台宣传有所冲击。
其次,由于专用汽车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宣传能力,导致行业专用汽车报道篇幅较少。专用汽车企业对品牌宣传意识弱、传播途径分散。
再者,杂志网站原创内容较少,版面分散,更新内容少,缺乏相应的投入,导致目前点击量较小,行业影响力弱。
3.1机遇
作为专用汽车行业唯一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专用汽车》杂志经过多年的改版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和稳定的客户群,杂志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专用汽车》杂志对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宣传解读行业政策、提供行业信息服务、展示行业成果、反映行业动态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读者也对杂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早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之初,《专用汽车》微信公众号便及早布局,抢得了先机,现在《专用汽车》官方微信已拥有了2万多名粉丝,这就为未来杂志的转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用汽车行业QQ群早于2010年就已建立,目前已汇集了一大批专用汽车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领导。
目前,《专用汽车》杂志的主管主办单位——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发展势头迅猛,将《专用汽车》杂志打造成为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的趋势日显。专用汽车行业仍存在较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虽然很多公司都在尝试,但是缺乏权威性的平台且发展缓慢。例如专用汽车行业没有专业的人才招聘和需求平台,仅有部分私人猎头公司,不足以满足行业内人才流动的需要;而新常态下,由于企业成本压缩的需要,需要建立集中采购平台,走团购采购模式;又如,由于用户对专用汽车知识的匮乏,急需权威机构提供购车的参考等等。这些,都为《专用汽车》杂志发展成为行业性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利契机。
行业性期刊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往往通过刊登广告和期刊的发行,或者收取投稿作者的版面费获得收益。这些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媒体的发展要求。而《专用汽车》杂志作为纸质传媒,其影响力日渐衰弱,读者减少、发行量逐年降低,杂志广告收益也逐步下滑,生存状况日渐艰难。
如今专用汽车行业的管理层和技术层尽管大多集中在60、70后,大批80后骨干正不断壮大之中,然而未来不乏有更多90后、00后的管理和技术力量大量的补充,这些读者群更趋向年轻化,对现有的阅读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80后、90后的网上阅读意识已经形成,网上浏览新闻,玩游戏等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如何在数字化的趋势面前,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这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微信自媒体的发展,以及今日头条、一点咨询等原创性自媒体平台的建立,行业性期刊今后的发展之路更加曲折。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4]。
可见,行业性期刊更应该准确定位,分析期刊的优势及劣势,并将优势发扬。决策者应对媒体产品的差异性做好规划,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4.1多元化打破“周期制约”
首先,考虑开发适应ipad、iphone等平台的相应版本以及微信版《专用汽车》杂志,拓宽发行和传播途径。同时,研究当下新型的传播途径,主动开展传播途径拓展,进驻今日头条、企鹅号等公共传播平台,进一步提升杂志内容的传播力度。
上述程式标记出指“我”作为主体的第一次状态陈述,S1指“小时候”的“我”,O1指状态陈述中的价值对象,即“母亲”。在这一阶段,即“我”的童年时期,“我”与“母亲”处于析取状态;
其次,明确杂志的定位。做专用汽车行业的新闻源,做行业新闻和研究的加工商,差异化做好杂志、微信端、网站的定位区分和内容革新。利用公众号、微博等新技术实时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实现微信及时传播;在此基础上,利用杂志将新闻信息作为热点进行深度化报道,开展对中国专用汽车网的转型,随着网站关注度的下降,网站的宣传作用将不断弱化,功能性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行业性的高端人才招聘、行业智库发声、公共采购等行业性的平台。微信端、杂志、网站形成三位一体的传播途径,由浅到深,由宣传平台到功能性平台,填补专用汽车领域的相关空白,扩大对行业热点新闻和事件的挖掘,做到微博、微信、网站及纸媒的全渠道发布。
再者,加强与专用汽车行业的沟通。一个好的宣传平台,离不开作者和读者。依托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作为行业的服务机构,杂志社联络专用汽车企业有着极大的便利。一方面,在重点企业和区域建立通讯员制度和包年宣传和品牌在网站入驻计划,使杂志社成为行业的新闻源、实现杂志社与企业的双赢;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的QQ、微信群,培育和挖掘作者和读者。对每年度的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增加投稿的积极性。
最后,改革和扩充手机端的传播媒介,利用专用汽车行业智库和功能性网站平台,在行业研究、数据发布、有偿问答等方面形成特色。做好人员的分工,将非职能和机构的扩充以单一的招聘来解决,优化现有的人力资源,通过增加绩效提高员工积极性,日常性的工作可由每个成员兼职完成。如网站可以分成几个板块,每人负责1~2个板块的每日更新,不仅可以保证人员每天有事可做,而且也是学习行业知识的过程。
4.2平台化
4.2.1 信息交流平台 《专用汽车》杂志应发挥传播内容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特点,注重打造产业链,提高杂志的核心价值。应继续捧好“杂志”这个当家花旦,同时要培养“生、旦、净、末、丑”等各个角色,实现杂志、微博微信、网站等多媒介合理配置,完善全媒体传播。
专用汽车杂志微信、专用车那些事儿微信做差异化定位。杂志微信面向所有行业上下游用户,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速度,提高现有微信文章的原创比例,提高编辑记者的积极性,及时发布对行业热点的第一手报道,提高微信平台影响力。
《专用汽车》杂志定位于行业中高层和技术人员交流读物,以深度、市场和技术见长,并建立文章数据库。不一味追求杂志的厚度,做精品杂志。
改革中国专用汽车网,将其建设成为全方位综合性的网站服务平台,集行业人才招聘、技术交流、用户咨询与新品介绍于一体,成为专用汽车行业的新闻源和市场源,着重解决目前专用汽车行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企业求贤若渴、人才找岗位难、供销交流不畅等问题。
未来车型的采购中,必将是网上查看车型,几番对比后才向实体店购车。随着互联网发展,互联网购车和营销必将是发展趋势,所以杂志社可以考虑在专用汽车电商领域有所思考和布局,未雨绸缪。
4.2.2 协会学会平台 《专用汽车》杂志的主管主办单位——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用车分会的挂靠单位,杂志应考虑如何更好地为协会和学会会员服务,更好地吸纳会员和服务会员。
一方面,利用协会和学会资源,打造专用汽车行业智库,建立行业专家库,涵盖政策、标准、技术与行业数据等,使以杂志为核心的行业智库成为国内研究专用汽车的重镇,成为政府与企业的首选。同时,针对目前人才断层的现状,加大人才培育和梯度建设,仿照中汽协每月发布数据、在重点企业推出一批行业专家等推广机制,以及开展有偿问答活动,提高协会和学会在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以协会和学会会员为先期试点,进行通讯员制度和包年宣传、电商平台入驻等试点,扩大为会员服务的范围,同时研究对副理事长单位、普通会员单位等进行差异化服务。
4.2.3 咨询平台 咨询平台是部门改革后,《专用汽车》杂志社的一项新业务。咨询平台可依托功能性的网站,承接一部分网站会员业务,同时大力宣传,可借助微信和杂志,扩大咨询平台的影响力。
4.2.4 行业活动平台 线下活动是近些年杂志社工作的亮点。依托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平台,杂志社承接了很多新产品、新工艺研讨会,区域性论坛、标准培训等活动,扩大了杂志社行业影响力,同时打造了中国专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和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两大行业性品牌。未来可以结合专用汽车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针对某一产品开展小规模的行业研讨等,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管理、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客户数据库,在会议邀请方面可以差异化选择,避免某些客户重复被邀请。
4.3服务化
新时期,无论是行业性媒体还是新媒体,服务化都将是今后不可忽视的内容。杂志投放的速度、网站数据的及时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都可以归之于服务化。尤其是功能性的行业平台建立后,围绕公共采购平台,质量和认证体系的建立,利用标准对供应商的考核和认证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次应在电商、人才招聘及采购投诉与纠纷的处理方面,注意提升客户满意度以及围绕杂志社整体的品牌意识,增强杂志社的辨识度,提高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意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中国专用汽车网域名被抢注的情况。
互联网时代,行业性期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发展机遇也层出不穷,发展空间无限广阔。为了在新媒体时代进一步良性发展,必须抢抓机遇,对自身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品牌价值及行业资源,创新经营理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陈昊冰.移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转型之路[J].媒介经营管理, 2014,(7):129~130.
[2]吕远鹏.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央视新闻频道的传播格局和改进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7,3(5): 108~113.
[3]石 峰.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现状和未来[J].编辑之友2011,(02):9~10.
[4]严利华,喻发胜.“+互联网”与“互联网+”:行业性期刊转型策略探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0): 53~57.
[5]王维国.从纸媒体到全媒体——互联网时代传统平面媒体转型思考与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3,(01):66~68.
[6]李晓樱.行业性平面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战略转型思考[J].媒介经营管理,2016,(3):133~135.
[7]任笑元.传统平面媒体转型过程中的困境与摆脱[J].科技传播,2016,(6):71~72.
[8]赵慧君. 传统平面媒体转型之惑[J]. 出版广角,2015,(4):89~91.
[9]李 虎.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转型之路[J].新闻研究导刊,2014,(11):167~167.
G232
A
2096-3149(2017)03- 0080-05
10.3969/j.issn.2096-3149.2017.03.015
2017—05—31
孔靓靓(1980— ),女,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期刊编辑方法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