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

2017-03-09 09:33毛宽海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导向哲学

毛宽海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昆明650500)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

毛宽海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昆明650500)

高校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主体力量,高校大学生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了大学生如何掌握和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从而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的问题;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分析了大学生助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所要具备的“三个意识”,其次从实践行动上探究了大学生助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所要具备的“两个向度”,力求当代大学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不断贡献智慧和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 大学生; 三个意识; 两个向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要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1]。面对总书记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从业者的殷切期盼,面对时代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呼声,高校大学生作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有生力量,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和智慧。

一、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有“三个意识”

(一) 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政治导向,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

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任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其意识形态的属性[2]”,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这一“属人的世界”,要面对和解决的是利益、价值等问题,因此必然涉及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涉及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一再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1]。所以当代大学生要学好、用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导向,让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建设、改革、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始终不渝地恪守“人民性”的立场,一以贯之地保持“人民性”的姿态,要不断思考理论知识“如何运用、用到何处”的问题,要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哲学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为哲学社会科学注入更多的中国特色,不断用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二)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也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创造中达到继承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原创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学而有用、学而为民。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大学生学习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需要放在世界和我国发展的大历史中去看[1]。”哲学社会科学从来不是教条,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方法实践才是一个探索客观真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带着批判的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心存疑惑的问题,一定要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多从实践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或答案,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找规律。只有具备了这种问题意识,才能真正找到社会的发展规律,推动理论不断创新。

(三) 树立担当意识、坚持责任导向,是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广大青年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要有责任感和热情度,要发扬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传统美德。面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艰巨任务,广大青年一定要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创新的时代,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这样的时代是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是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1]。高校大学生一定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一定要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创造历史,并不断发挥自身的光和热,以自身的点滴努力汇聚成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合力。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时一定要避免信口开河、伪造事实等一系列有悖学者的良知和责任的做法;其次,研究哲学社会科学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避免单纯的从书斋里“寻章摘句”的做法,“避免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变成一种谋生手段,而要努力发挥它参与决策性工作的历史地位[3]”;再次,大学生在研究学习的同时,不仅要有“输血”的本领,还要发挥和挖掘“造血”本领,不断为党和人民造就和输送新鲜的理论血液。

二、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有“两个向度”

(一) 向上攀登,追求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取得丰硕成果,重点在于“发展”二字。当代大学生作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势必要牢固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

向上攀登,就要发扬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因此,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追求理论知识的创新,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做到每一年都有能够拿得出手的精品力作面世;在面对问题和疑惑时一定要深入思考,扩大阅读,加强认识,一定要做到赶快看、立即想,切忌缓一缓、放一放;在难点和重点知识面前一定要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做法,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只有做到这些,广大青年才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二) 向下扎根,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辽原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搞清楚“研究为了什么,研究成果由谁来享受”的问题。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最终是为了服务大众,是为了让老百姓所掌握,因此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就面临着一个向下推进的问题。

向下扎根,首先要扎根于群众,深入老百姓。大学生可以积极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利用田野调查的机会,利用寒暑假的空闲时间,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才能真正地把地方实际弄清楚搞明白,才能结合百姓需求,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宣传平台,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最终达到理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广阔平原;其次还要求要努力“出智慧、出成果”,以此来服务群众,鼓舞百姓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进行田野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同时,大学生一定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民间的智慧和知识,在调查、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要下大气力真正出思想、出思路、出成果,真正做到百姓智慧由百姓共享,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结语

总之,大学生只有不断增强群众意识、问题意识和担当意识,真正解决好“为什么人做学问”的问题,学术研究才能获得不竭动力;只有做到向上攀登,不断追求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峰,向下扎根,不断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的辽原,才能真正站在学术研究的时代潮头,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02).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652.

[3] 陈先达.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和学者的责任[J].中国社会科学,2004(4):12.

[4] 罗海藩.邓小平领导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62.

2016-02-20

毛宽海(1990-),男,河南濮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电话:18288260515。

C12

A

1671-4733(2017)02-0023-02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导向哲学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偏向”不是好导向
菱的哲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