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培教小学 何柳森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我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取得高分层次地人数不多,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基本能写清楚一件事或一个人,但仍有部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缺乏具体、形象的描述,细节描写表面化,无法深入。 怎样才能有效开展作文教学的细节描写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常识,并通过训练使他们能够在作文中熟练运用细节描写,使习作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形象,使习作更具有感染力,提高学生习作的热情,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做了以下的探索。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几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立足日常的课堂教学,找好每个训练的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适时开展语言文字的片段训练。要是我们把写作落实到每节语文课上,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日渐提高。以下是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细节描写的一些方法。
其实,每篇课文之所以能入选教材必然有可取之处,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每个练笔的机会,学生的练笔才会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北师大版十一册《穷人》一课中,最精华的地方就是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地方。这段心理活动描写通过“忐忑不安”这一词语和一系列的省略号、问号,把桑娜当时的紧张、担忧、不安、自责等极端复杂、矛盾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更能体现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这些细节的描写正是学生的作文中最欠缺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也常常勉励学生说:“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这些细节的描写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文字功底是多么的扎实,你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要像作者一样,抓住细节,刻画好人物的形象。”这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相信学生也能把这些点滴汇聚成一股源泉。
除了一些细节描写外,教会学生布局谋篇也很重要。在教《三峡之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让学生学会“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布局谋篇,对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要是我们能让学生自己觉得有千言万语要写,而且非写不可,那我们的指导就成功了。
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除了老师的导,更重要的是练。为了让学生对片段练写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让学生语言描写的能力。我们设计了练笔五部曲:朗读——补白——练说——仿写——展示。
此外,还要再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或者进行同桌互改,教师就要进行课堂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选取一两个改的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作文修改的诀窍,这样更能巩固我们的教学效果。
赏,即为充分的肯定学生习作中的“亮点”,“亮点”可以是一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佳作,一段文采飞扬的文字,一句精彩无比的话语,一个运用得当的好词,甚至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标点……从大局或细处着手,教师渗透丰富情感的“赏”,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闪光点,提高写作兴趣,改变畏写、厌写的心态,惭惭变成好写、善写。
在讲评课上,教师的“赏”除了针对写作者以外,还应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引导全班同学深入思考:他为什么能写好?有什么值得我借鉴的吗?从而在当中总结写作的方法,为己所用,达到生生相长的目的。
修改习作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在这样反复思考反复修改中,提高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讲评课上,我选择学生习作中共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修改,找出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修改。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时,要求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很多学生作文中很多无关紧要的语句,如一个学生写《我的吃货表妹》时写道:
她,一双小小的眼睛,一个圆脸蛋,她就是我的吃货表妹。
虽然只有一句外貌描写,但这一描写却显得多余,因为它与表妹的吃货这特点毫无关系。在讲评后,他进行自改。改成:
她,一双被肥肉覆盖的小眼睛,一个圆嘟嘟的脸蛋和她那一张大嘴巴。她就是我的“吃货”表妹。用她的话来说,她就是为吃而生的。用“吃货”一词来形容她一点也不过分。这一改既详细又生动。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修改自己的败笔,在改中不断进步。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如:黄伟杰同学的作文水平是最高的,通过了解发现,班上,作文书最多的是他,看得最多的也是他。因此,每次写作在限定的时间内他的作文篇幅是长的 ,构思也是最独特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一些名著,寻找值得学习的地方。
开学初,我是按学校的布置设立了天天阅读本,但有的同学就敷衍了事,作用不大。于是,我让同学们除了搜集优美词句之外,还可以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甚至是好的开头和结尾。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浓了,得到的好处也多了。因为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但在实践中的道路上,我们觉得以下方面做得不够:一是作文评讲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可以多点创新;二是学生的生活积累还是有所欠确,观察的方法指导可以做得更加细致一点。希望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后逐渐完善,让学生写出更多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