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学教学更加生活化

2017-03-09 07:34山东肥城市汶阳镇髙淤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科学探究

山东肥城市汶阳镇髙淤小学 李 辉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学习《食物》这一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内容上的拓宽

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这一课使我深深感受到开放式教学其实质不仅在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开放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他们最佳的学习方案,鼓励他们到生活中去发现,去体验。形式的开放服从于内容的开放,而内容的开放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实际生活。

(二)方法上的创新

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始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听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小猫为什么总是白天睡觉?”“为什么冰棍也会冒出‘热气’?”……这些“为什么”有的显得那样的幼稚可笑,然而它们却是孩子们求知的不竭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对各种生活现象的演示,引发学生重发“旧问”。有了这些他们很早就想了解,但又一直未能如愿的问题,学生必然会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迫不及待的探索热情。

三、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一)查阅型作业

如在学习《我们吃什么》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你们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

(二)创作型作业

老师再次利用学生手中的食谱为活动材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张食谱带回家,再与父母共同讨论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这张修改的食谱又可延续到《食物的搭配》一课中使用,从而既提高了孩子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创新,更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服务的,现代人离不开科学。

(三)专题型作业

每学完一个单元,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来选择研究课题,进行专题型的研究,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处理》《空气污染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近视眼产生原因的调查》等,确定课题后,学生们可利用身边的资源展开调查,利用采访、查资料、实验等方式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活化科学探究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