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中 谷志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把握时代背景,掌握南宋爱国诗、词的思想特征。
2.学习鉴赏诗歌的语言,掌握诗歌运用对比、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诗歌情与场景的关系,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
学习难点:学习对比法。
学习方法:探究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作品。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深切渴望着祖国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陆游的一篇作品,用心灵触碰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师生活动:教师导入,学生对学过的作品加以回忆,以便更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存诗90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伟大的爱国诗人。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再一起回忆补充,学生加以识记。
明确: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师生活动:用一体机展示,学生朗读,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看视屏朗读、学生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指导朗读。感情基调,前四句,昂扬的情绪,后四句深沉的忧愤。
整体把握:首联表明早年抗金志向,次联回忆抗金战事,三联抒发垂老之感伤,四联写效仿诸葛亮矢志不渝,死而后已。整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全诗大意。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掌握诗歌大意,以使学生更好掌握朗读课文的节奏、语气、情感。
合作探究,鉴赏品味诗歌:
1.诗歌的首联是诗人的回忆,朔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明确:诗的开头写的是诗人年轻时的认识和志向。“世事艰”,就是世上事情做起来很艰难,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然而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便是诗人年轻时的写照。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指名提问并适当讲解。
2.本诗颈联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明确:用了典故“塞上长城”,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诗人虽然没有像檀道济一样被冤杀,但因为主战而屡次被贬斥。“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这种“愤”多么强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空自许”,与上文“世事艰”照应,是对偏安一隅的投降派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指责,借典故来说现在,强烈地表现出了“愤”的由来!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作者在诗歌尾联用典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以表明心志,诸葛坚持北伐,“出师一表真名世”,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而来,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达成共识。师用一体机展示答案。
4.本诗是一个“愤”贯穿始终,它到底包含哪些感情?“愤”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师生活动:学生合作讨论并作答,教师点拨并明确答案。
5.综合全诗来看,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收复国土的凌云壮志。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然后回答。
6.本文除了用典之外,还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的
明确(1)对比手法:诗歌中有两方面的对比: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讽今,讽今在于劝谕统治者能励精图治、收拾旧山河!
师生活动:生讨论,师点拨,提高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此题难度大学生不一定答出,如答不出就不讲。
比较:陆游诗歌《诉衷情》与《书愤》的异同点。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明确:相同点,都体现诗人爱国情怀,想为国出力去收复失地;
不同点1体裁不同《书愤》是七言律诗,《诉衷情》是词。 2情感不同:《书愤》 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诉衷情》是 对宋王朝偏安一隅的失望之情 3手法不同,《书愤》慕诸葛亮的功绩与自己一事无成的对比、议论 《诉衷情》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主要用的是叙事。
背诵《书愤》
师生活动:生背诵诗歌,增加知识含量。
板书设计:
表现手法:1.对比:早年与晚年,理想与现实。
2.用典:塞上长城,出事一表。
3.借古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