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江县广厚乡一村学校 刘法友
农村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普片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得不少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他们吃零食,穿高档衣服,过生日请客送礼。就我们村小学校学生而言,在小卖部消费的日平均数为:小学4元/生,初中6元/生。我们学校所在的广厚乡一村,因经济条件稍好一点,这种现象尤为严重。而同时我们还发现,这些学生不爱劳动,喜欢坐享其成,不懂得什么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不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调查发现,能主动帮家里做家务的学生仅占很少一部分。
相当数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被父母强迫的,有的学生不想学习。不良的学习动机导致了相当数量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上课时,有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比较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为数不多,各学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方面普遍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视听工具甚至在农村也被广泛应用。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广泛涉猎信息世界。然而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鉴别能力,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显得偏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认识上的混乱。农村的学生家长本身缺少这些信息工具使用的经历,对自己的孩子肯定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导致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很容易进入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成长。
首先是生长发育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这个时期是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变期,他们模仿能力强,但对是非判断能力差,思想极易受外界的影响。
其次是受外界影响,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同步。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表现出种种的心理冲突和矛盾,极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如果他们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不能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再其次是农村中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学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中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农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首先,一些家长的攀比吃、穿、玩、乐等行为使一些学生在学校也产生一种攀比心理、超前消费心理。有些花钱如流水,缺乏节俭意识。尤其是不少独生子女家长又都过分溺爱自己孩子。这不仅滋长了孩子的娇骄二气,而且还可能使他们形成自私、狭隘的个性,缺乏同情心、劳动观念差、社会适应能力差。家长们一切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对其生活起居全力以赴,家务不让孩子插手,学习以外的事不让孩子过问,只顾让孩子抓紧时间学习,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注意孩子眼前是否听话,不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其次,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逐年增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根据农村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特别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而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要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别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对全体家长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让家长更多地掌握最新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要经常召开教师与学生家长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讨论会、座谈会,共同商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成合力。同时,还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