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互动”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7-03-09 04:57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陈瑞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组员交流活动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 陈瑞萍

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利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破天荒的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因此,“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学相长”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那么,合作学习如何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呢?教师应如何导向“学生互动”呢?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一些浮浅的做法。

一、自主探究引发“学生互动”

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把大课堂转化为小课堂,从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无论形式或内容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活动内容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社会,从思想到实践。活动形式由学生自己设计:例如,朗读演讲比赛、观看录像、分组讨论、参观学习等。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负责主持活动的小组根据自己平日观察、阅读中所见、所闻、所感提出新问题,设计为这一次活动的主题。其他小组学生则围绕这一主题收集资料信息,参与交流讨论。这样,从提出问题,到探讨交流,表达收获,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是实践着的个体内心感性与理性自由碰撞的过程,它创造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愿望来感悟、理解和再造世界。例如,在学习讨论《沙漠中的绿洲》时,第一组同学质疑:“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又怎么会有“绿洲”呢?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于是他们设计并主持了题为《关于治理沙漠保护环境问题的讨论》的活动。尖锐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预先收集了有关信息:有的说是因为阿联酋人民渴望绿洲,珍爱花草树木,有的说问题的关键在于阿联酋人民有科学的方法、有利的措施和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他们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尝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第二组则根据平日的观察,发现有一些同学劳动观念较差,以致怠惰厌学。他们把活动的主题定为《关于劳动与收获》的讨论。从立题开始到反馈结果的全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封闭的“接收”型学习变成了开放自我的“发现”型学习;同时,由于学生的积极发言和讨论,课堂开放地纳入了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创造,大大超越预期目标的要求。

二、坦诚交流促进“学生互动”

语文合作学习力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理解去指导孩子。面对特色各异的文章、丰富多彩的知识能力点,老师不是把自己的体会端给学生,而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从自由讨论交流中获得。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往往会把教师的点拨式的“传授语言”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我们知道,学生是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的。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动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必须相尽地阐述自己的理解甚至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他们一对一的相处,容易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需要额外的解释,同时,这种解释也更将有的放矢。在传统的课堂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担心在全班面前答错问题会被大家笑话。而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必躲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包容态度,学习环境充满友善和互助的气氛。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此轻松地向别人寻求帮助,他们得到的将是帮助而不是嘲笑。因此,他们也无须担忧挨批评、丢面子,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差距。老师则相机加以引导,促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而振作。“学生互动”的效果便由此产生了。

三、共同目标推进“学生互动”

合作学习中无论课堂的讨论交流或课外语文活动,都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组员所获得的成功都会给全组带来荣誉,这使各小组成员都有一个群体性的共同目标。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的产生紧密的依赖关系;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小组间的竞争。为了整个合作小组的成功,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反之,组员如不认真学习、不动脑筋、不会解决问题,整个组不会达标。这就给他们一种紧迫感,激发了他们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若把一个学习小组比作一艘船,那么制定目标就像给一艘船确定目的地,十艘战船一齐竟发,往往可见赛龙舟般的景象: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学习,学习活动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意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使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动脑,还培养了多种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师参与促进“学生互动”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即“促进者”。分组讨论前,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自主获取知识。分组讨论中老师穿梭其间巡视或参与讨论,及时发现学生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播指导;及时发现富有创意的见解,当场给予鼓励性评价。利用学生的从众心里加以引导,为他们的讨论推波助澜。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作用,彼此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引导学生获取资源的人。以往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实施语文合作学习则要求老师不仅自己要有长流水,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探寻那不息的源头活水。这就改变了教师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孤军奋战的老师有了并肩战斗的伙伴。一方面,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获得较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即使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便于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组员交流活动
“六小”活动
如此交流,太暖!
“活动随手拍”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当组长真不容易
回忆流金岁月
小组落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