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建
(甘南县农村公路管理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100)
桥梁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
申 建
(甘南县农村公路管理站,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100)
要想提高桥梁建筑施工质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应加大对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力度,在考察桥梁施工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为桥梁施工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掌握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可提高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提出了浇筑阶段的具体施工方法,我们还应致力于对桥梁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改革和创新,以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
桥梁;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我国正面临着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土建工程领域,随着施工技术和工艺的发展,人们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桥梁施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载体,桥梁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着交通运输是否通畅,还会对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影响,如果施工质量存在缺陷,势必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桥梁施工技术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桥梁施工质量的提升,在选择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时,除了要考虑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外,还要全面综合考虑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施工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同时将施工方案上交给专业的审核部门进行认定,通过之后才能开展施工作业。
桥梁工程施工分为上部结构施工和下部结构施工,因此,施工技术要点也分为上下部。对上部而言,主要的施工方法包括推顶法施工、预制安装法、悬臂施工法、转体施工法等,施工方法比较固定。笔者针对下部结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基础施工阶段
基础施工阶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测量放样,二是挖基和排水施工。测量放样应先对工程施工地点进行平整处理,依据事先确定的水准点和导线点,通过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放样,同时对勘查阶段建立的桥梁施工控制网进行精度管理,以满足定线放样的施工要求。挖基和排水施工应选取枯水期和旱季进行施工,施工前准备好相关材料、设备等,尽量事先调查好施工点的地质和水文信息,根据施工工期决定开挖方式,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基础浇筑。如遇填满深度过大的基础,往往需要进行连续作业,遇到地下水位较浅的情况时,还要做好排水工作。
2.2 基坑开挖施工阶段
基坑开挖施工作业运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垂直坑壁基坑开挖法。这种开挖方法适用于结构均匀、地质天然、湿度合适的条件,采用这种开挖方法,通常不会发生移动、滑塌及不均匀沉降的情况。第二,斜坡、阶梯形坑壁基坑开挖法。这种开挖方法适合于土层结构均匀、湿度正常,同时≤5m深的基坑。第三,变坡度坑壁基坑开挖法。这种开挖方法主要是用于穿过不同土层的情况。
3.1 基础浇筑
在正式浇筑开始前,要将用于桥墩柱浇筑的钢筋运送到浇筑地点进行捆扎和预埋,再进行桥台基础施工。由专业的搅拌站负责混凝土的搅拌,如果是片石混凝土,并不是片石含量越高越好,应控制在25%以下,将混凝土慢慢倒入模内,不间断地用振捣棒进行振捣,直到混凝土振捣均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应特别留意上下层连接的问题,尽量保证相邻片石间隔不超过30 cm。
3.2 桥台浇筑
对桥台进行浇筑时,可采用钢模装模的浇筑装模方式,桥梁转弯和斜面部位可采用竹胶板装模法。具体来说,在对桥台进行浇筑施工时,最先要做的是水平分层操作,控制浇筑的厚度,尽量不超过30 cm。当混凝土逐渐装入模内时,要边装入边振捣,这样能够防止桥面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同时,还应不断强化对台帽施工测量放样精确度的管理,一般选择型号为25号的钢筋,将其送到现场后就可以开始捆扎施工。
3.3 墩柱浇筑
一般应事先将基础与墩柱的接触面进行拉毛处理,保证浇筑连接处不出现瑕疵,同时,对预留的用于连接钢筋与墩柱的钢筋笼进行焊接处理。通常情况下,墩柱的浇筑施工是一次性成型的,可通过预制圆形钢模桶实现,浇筑成型之后,通过吊车进行模板安装作业。在具体施工时,应特别注意模板与混凝土面间的距离,适当加以控制,通常模板上口高出混凝土面15 cm即可,还要使用缆风绳进行对拉,以防模板形变达不到施工要求。此外,混凝土浇筑厚度以不超过30 cm为准,浇筑时要及时采取振捣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避免蜂窝麻面等问题的出现,浇筑达到质量要求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施工环节。
3.4 桥墩盖梁浇筑
与桥台浇筑一样,桥墩盖梁也是选择钢模装模进行浇筑施工,在结构转弯位置或斜面位置采用竹胶板。浇筑施工时,要依靠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可以使用木头或钢管搭建,进行地模安装。材料运至现场捆扎完毕后,就可以进行侧模安装。在浇筑施工时,可以采用水平分层的浇筑方式,进行振捣处理,直到振捣密实为止,确保桥墩盖梁的浇筑质量。
近些年,我国在桥梁建筑等基础设施项目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桥梁建筑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桥梁建筑施工过程中,技术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桥梁工程的质量,关系着桥梁建筑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应重视桥梁建筑施工技术,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对桥梁建筑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认真分析,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桥梁建筑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加深对桥梁建筑施工技术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桥梁施工技术,提高桥梁建筑施工质量。
[1] 刘俊.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操作过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77-78.
[2] 陆仁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2016,(05):58-59.
[3] 李扬.砖砌体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6,(03):106-107.
[4] 蒋迪斌,冯英杰.浅谈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管道压浆工艺[J].甘肃科技,2016,(06):45-46.
[5] 刘晶.路桥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分析[J].山西建筑,2015,(02):113-114.
[6] 郑怀奎.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管道压浆工艺控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6,(09):99-100.
[7] 陈嘉富.连盐高速公路软基处治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6,(23):122-123.
[8] 李海梁,谭红鑫,谢永彰.软土处理探讨[J].公路与汽运,2016,(02):61-62.
[9] 龚晓南. 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 孙力虹.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05):33-34.
[11] 史国良.浅谈桥梁下部结构的选型及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03):127-128.
[12] 罗余良.讨论桥梁下部结构的选型及设计[J].河南建材,2010,(01):84-85.
[13] 周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后张法施工工艺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3):90-91.
[14] 黄家宏.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32):79-80.
[15] 李爱玲.30 m长箱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J].建筑工人,2010,(10):25-26.
Essentials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HEN Jian
(Gannan County Rural Highway Management Station,Qiqihar 162100,Heilongjia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ridg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portation industry,we should increase th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of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insp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construction,we choos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bridge with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assurance. To master the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oints can improve the basic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and ensure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key points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pouring stage is put forward.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research,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ridg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Essential
2016-12-28
申建(1972-),男,本科,工程师。
U445.4
A
1674-8646(2017)06-0024-02